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术后引起发热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该院应用PCNL治疗15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病史、既往同侧肾脏手术史、结石类型、结石最长径、有无并发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前泌尿系感染、肾积水程度、术前肾盂积脓、术前肾造瘘管的使用、术后中心静脉压、术中灌注量和手术时间,术后分为发热组和未发热组,对两组PCNL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发热共27例,占18.0%。性别比例、糖尿病病史、铸型结石或鹿角形结石、结石长径、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前尿常规白细胞计数、脓肾、术前使用肾造瘘管、术后中心静脉压、术中灌注量和手术时间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患者、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术中灌注量、术前肾积脓、手术时间长是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PCNL术前需常规尿细菌培养,彻底治疗尿路感染和肾脏积脓,合理控制手术时间和灌注液量,以降低术后患者发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益肾行气活血法毫针针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相关的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肾行气活血法毫针针刺治疗(取穴:关元、中极、血海、三阴交、太溪、太冲),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超声下前列腺体积、膀胱残余尿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4例患者脱落,最终各有30例患者完成试验。(2)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为66.67%(20/3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IPSS评分、QOL评分和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和组间的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均未发现有肝肾损害、心脑血管指标异常,以及其他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益肾行气活血法毫针针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目前浮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优越性及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及手工检索数据库中关于浮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由两名评价者独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试验进行数据的提取。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636例),合并OR值(总有效率)为3.90,95%可信区间(CI)[1.67,9.10];合并效应检验值Z=3.15,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浮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浮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对照组,由于纳入文献质量偏低,样本量有限,上述结论的验证尚需更多严格设计、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来进一步支持。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索耻骨上膀胱切开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PKEP)治疗大体积(> 80 mL)前列腺增 生(BPH)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深圳市中医院 2016 年 10 月至 2020 年 6 月期间行 PKEP 联合耻骨 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及取出标本的 30 例大体积 BPH 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术后 6 个月),并将患者资料与文献报道进行比较,分析该手术方式的临床可行性。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手术严重 并发症;手术时间(40.6 ± 11.5)min;术前、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平均为(11.3 ± 3.6)g·L-1;平均住院时间(10.5 ± 1.7)d; 术后 6 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改善值(13.7 ± 3.2)分;生活质量评分表(QOL)评分降低(2.1 ± 0.9)分; 最大尿流率(Qmax)提高(12.5 ± 4.2)mL·s -1 。结论:PKEP 联合膀胱切开术临床操作可行,针对大体积 BPH 合并膀胱 结石患者该方案能够降低传统开放手术的创伤,缩短手术的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热敏灸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cell growth factor,EGF)的影响。方法:将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西药非那雄安片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电针联合热敏灸疗法。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临床疗效、各项临床检查结果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PSA、TNF-α、IL-6、EGF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生存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 score,QOL)、最大尿流率测定(maximumflowrate,Qmax)、彩超下残余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RUV)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而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治疗更安全。结论:电针联合热敏灸疗法辅助治疗BPH临床疗效显著,相比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在改善IPSS、RUV、QOL、Qmax方面疗效更优,并能显著降低PSA、TNF-α、IL-6、EGF水平,临床疗效确切,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6.
肾及输尿管黏膜下毛细血管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肾及输尿管黏膜下毛细血管丛迂曲曲张而导致出现间歇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国内外鲜有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肾及输尿管黏膜下毛细血管瘤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以便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