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谈中医医院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清溪镇开展普查、昔治白内障的工作,为社区防盲治盲工作展示新的策略。方法 采用社区有组织的普查、登记;镇医院筛查,手术,术后复查、统计。结果 普查村、居委会22个,涉及人口近3万余人。完成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42例,45眼,术后视力0.3~1.2。结论 镇医院在辖区采用普查、普治方法,是解决农村地区白内障手术治疗率低的难题的有效途径;对指导我国今后防盲治盲工作决策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医院图书室如何发挥其作用,将有限的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目前,医院由于经费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短期内全面实行计算机在图书资料方面的管理,而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眼表功能变化.方法 对68例(136只眼)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和39例(78只眼)正常对照组,详细记录甲亢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眼球突出度、睑裂、眼球运动、眼表相关症状、体征、泪液分泌试验(基础Schirmer Ⅰ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等项目检查,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病例组BUT均值6.97/s,低于对照组9.77s,(P=0.006).(2)病例组SIt均值8.10mm/min,与对照组8.18mm/min,无明显差异(P=0.935).(3)病例组BUT与SIt存在正相关(P=0.034);与眼球突出度存在负相关(P=0.024)关系.(4)病例组SIt与睑裂高度(P=0.006)、眼球突出度(P=0.050)、上睑退缩程度(P=0.02)、下睑退缩程度(P=0.005)、上睑迟落程度(P=0.045)、眼睑闭合不全程度(P=0.002)、眼球上转受限程度(P=0.005)、眼球运动受限程度(P=0.002)、TAO的NOSPECS分级(P=0.004)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1)甲状腺相关眼病继发蒸发过强型干眼.(2)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基础泪液分泌降低,反射性泪液分泌增强.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眼眶疾病合并眼底改变的临床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合并眼底改变的18例眼眶疾病,其中甲状腺相关眼病3例,眼眶炎性假瘤2例,泪腺多形性腺瘤3例,眼眶视神经胶质瘤2例,视神经脑膜瘤2例,眼眶神经鞘瘤l例,眼眶副神经节瘤1例,眼眶非霍奇金淋巴瘤l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1例,眼眶脉管瘤并出血1例,后巩膜炎l例.结果 18例眼眶疾病的患眼均有不同程度的眼底改变.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眼底特征为视盘瘀血性水肿和黄斑皱褶;眼眶炎性假瘤的眼底特征为视盘水肿炎症;眼眶肿瘤的眼底改变表现为肿瘤压迫导致的脉络膜视网膜皱褶和隆起;若肿瘤位于视神经则易合并视乳头肿胀改变;累及眶尖部位则易形成眶内血液回流障碍,出现明显的眼底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结论 眼眶疾病引起的眼底改变主要为眶内肿物轻度压迫引起的脉络膜视网膜皱褶和明显压迫引起的脉络膜视网膜局部隆起;当眶内病变累及球后近端视神经则易导致视乳头肿胀,累及眶尖部位则易出现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眶内疾病合并眼底改变可能与其原发疾病性质、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眼眶骨折伴斜视患者的斜视性质、眼眶骨折修复的手术时机和术后斜视的变化等.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到2008年12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诊治的眼眶骨折患者.常规作眼眶CT检查、被动转动试验、眼位和眼球运动检查、复像试验,观察眼眶骨折修复前后眼位和眼球运动情况等.结果 共87例90只眼,男性66例,女性21例;年龄3~68岁(平均30.6岁);右眶27例,左眶57例,双眶3例.36%的患者有视力受损.32%为眼眶爆裂性骨折,68%为复合性骨折;以内壁和下壁骨折多见.术前47%的患者有斜视,其中麻痹性41.5%,限制性58.5%;眼眶骨折修复后:35例术前有斜视者(平均随访1年),28.6%斜视消失;17.1%正前方和下方功能位置无斜视,37.1%斜视部分好转或不变;17.1%斜视加莺;1例术前无斜视,术后出现医源性斜视.结论 眼眶骨折伤后患眼斜视的性质包括麻痹性和限制性,骨折修复手术时机存在争论,以下情形需要尽快手术:(1)影像学检查显示有眼外肌断裂;(2)CT扣描和被动转动试验均示有明确的眼外肌嵌顿,保守治疗二周无好转;(3)外壁和上壁的Blow-in骨折.眼眶骨折修复术后其斜视既可消失也可不变或加重;医源性斜视要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9.
下直肌后退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性眼外肌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下直肌后退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性眼外肌病变的适应证、手术特点和效果等.方法 回顾分析诊治的39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性眼外肌病变需作下直肌后退术的患者.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28.0~66.0岁(平均49.9岁).手术方式包括下直肌后退术31例;下直肌断腱术1例:下直肌后退+上白:肌缩短3例;下直肌后退+内直肌后退2例:右眼下直肌后退+左眼内直肌后退外直肌缩短1例;左眼下直肌后退+右眼上直肌后退下直肌缩短1例.术后平均随访1.4年.结果 术后25例正位,复视消失;欠矫5~15°10例,复视明显改善:过矫4例.20°以内的下斜视行下直肌后退术每1mm后退平均可矫止2.5°.大度数垂直斜(20°~>45.),78.9%(15/19)行患眼下直肌后退术可矫正;21.0%(4/19)需行下直肌断腱术或加患眼上直肌缩短术.所有大度数垂直斜均需作眼球缝线固定术.结论 下直肌后退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性眼外肌病变的限制性下斜视效果满意,文中对手术时机、手术特点、手术方式与手术注意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裂隙灯眼前段图像处理系统联合前置镜做眼底照相的临床应用状况和操作技巧。方法应用配置佳能PC 1305型数码相机(1 470万像素)的YZ5EI型裂隙灯显微镜结合VOLK前置镜检查眼底,并根据不同的病变位置调整倍率、角度、强弱,在不同滤光片下进行照相。结果采集具有代表性的眼底疾病照片:正常眼底、玻璃体星状变性、原发性高血压眼底改变、黄斑部星芒状渗出、视乳头缘微小肿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等。结论采用裂隙灯眼前段图像处理系统联合前置镜做眼底照相是基层医院眼科较实用的眼底资料储存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