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rhG-CSF用量每天为400μg/m~2(高剂量)设为A组,rhG-CSF用量每天为300μg/m~2(中剂量)设为B组,rhG-CSF用量每天为200μg/m~2(低剂量)设为C组,疗程3d。比较3组患者化疗后白细胞最低值(WBC_(min)),最高值(WBC_(max)),白细胞计数(WBC)4.0×10~9/L的时间即WBC减少时间;并于化疗2周期后使用KPS评分评定患者生存质量,记录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化疗后,3组患者WBC_(min)及WBC_(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减少时间在A组为(1.73±0.48)d,明显低于B组[(3.35±1.29)d],B组低于C组[(5.84±2.6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抗菌药物使用率(33.33%)明显高于A组(5.56%)和B组(1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组与C组间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高剂量的rhG-CSF可以有效缩短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白细胞减少期,且中剂量与高等剂量rhG-CSF的治疗效果相当,更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73在NPM1突变型及野生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及对其治疗疗效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初治AML患者160例,同期选取本院非AML者的骨髓样本40例作为对照,分别比较健康者、NPM1突变型AML及NPM1野生型AML患者中CD73的表达,分析CD73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的关系,对患者进行随访,进一步分析CD73对不同AML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CD73在AML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23.7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62%),NPM1突变AML患者CD73+表达率(74.75%)显著高于NPM1野生型(25.51%)(P<0.001);AML患者CD73+表达与年龄、FAB分型、疾病危险程度分级及NPM1基因突变状况有关(P均<0.05);NPM1基因突变AML患者总体生存率为75.98%,显著高于NPM1野生型AML患者的34.68%(P<0.001),NPM1基因突变AML患者中CD73+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显著长于CD73-组患者的11个月(P<0.001),NPM1野生型AML患者中CD73+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显著短于CD73-组患者的18个月(P<0.001)。结论:CD73在NPM1基因突变AML患者中表达增加,CD73在不同NPM1基因突变型AML患者中有不同的预后意义。结合AM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CD73表达及NPM1基因情况有助于判断其预后,并指导有关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15岁.因反复左臀部疼痛4年,再发加重伴低热2d于2003年4月1日入我院骨科。患者1999年被车撞后出现左臀部疼痛,活动受限,不伴发热及明显局部肿胀,经对症处理后缓解,但疼痛反复发作并呈加重趋势,间歇时间约数月至半年,曾多次以“化脓性关节炎”治疗,可暂时缓解。  相似文献   
4.
组织细胞增生症X是一类原因不明的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嗜酸细胞肉芽肿(EG)属组织细胞增生症X中的局限型.1981年7月~1995年3月,我院共收治35例EG,现结合其临床、病理等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管新生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K562细胞上清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迁移、体外小管形成的作用。方法:运用MTT法、Transwell室及体外小管形成实验观察K562细胞上清液对HUVEC增殖、迁移及体外分化的影响。Westernblot、ELISA法检测K562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K562细胞系表达和分泌VEGF和bFGF。细胞培养上清液能明显促进HUVEC的增殖、迁移、体外小管形成,其作用随着细胞培养上清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体外实验表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存在血管新生,通过分泌血管新生正调控因子VEGF和bFGF,促进HUVEC的增殖、迁移、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香芹酚对白血病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对circ-0008717/miR-217分子轴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Molt-4,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香芹酚处理细胞;si-NC、si-circ-0008717分别转染入 Molt-4细胞(si-NC 组、si-circ-0008717组),p...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液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血液肿瘤患者(其中急性白血病30例,淋巴瘤28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7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castleman 1例,朗格罕细胞增生症1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实施统计与分析.结果 真菌感染者33例(45.8%),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感染部位主要为口咽部.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抗生素应用时间、侵入性操作、中性粒细胞数目及缺乏持续时间、既往真菌感染史、联合使用激素的化疗方案、住院时间为血液肿瘤患者感染真菌的危险因素,P<0.05;据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中性粒细胞缺乏≥2周、既往真菌感染史、侵入性操作为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可以有效控制及预防真菌感染发生,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移植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经单纯诱导化疗(n=16)或联合微移植(n=19)的治疗过程及转归情况.结果:微移植联合化疗组14例(73.7%)完全缓解(CR),单纯诱导化疗组6例(37.5%)CR;微移植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中位恢复时间分别为11.5 d、16 d,而单纯诱导化疗组则分别为15 d、22 d(P<0.05);微移植组无重症感染及相关死亡发生,单纯化疗组因重症感染死亡3例.结论:微移植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提高了疾病缓解率,降低了化疗相关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及伴髓系/淋系抗原表达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痛(acute leukemia,AL)免疫表型,比较伴髓系或淋系抗原表达的AL患者临床表现及各抗体表达比例.方法:采用形态学分型,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类型,对53例初诊AL患者进行检测,比较My+ALL和My-ALL及Ly-AML和Ly+AML患者临床表现及各抗体表达比例.结果:初诊AL患者中,ALL患者Hb、WBC及PLT结果在三者中最好,临床症状以发热居首位,其次为肝、脾、淋巴结肿大.5例混合细胞白血病(HAL),3例误诊为AML,2例误诊为ALL,FAB与免疫分型的相符率为90.57%;28例AML中CD33、CD13和CD15的表达最为常见,阳性率分别为100%,92.86%和78.57%;20例ALL中,13例B-ALL患者均表达CD19,7例T-ALL患者均表达CD2,干/祖细胞CD38、CD34和HLA-DR在AML的阳性率分别为92.86%,85.71%,78.57%;B-ALL中分别为84.62%,53.85%,53.85%,在T-ALL中分别为57.14%,28.57%和28.57%;ALL中伴髓系抗原表达(My+-ALL)占25.0%(5/20),主要表达的髓系抗原为CD13、CD15,AML中伴淋系抗原表达(Ly+-AML)占21.43%(6/28),主要表达的淋系抗原为CD7.My+ALL和My-ALL其临床表现及抗体表达比例差异无显著性,而Ly-AML和Ly+AML患者,CD4、CD7和CD38表达差异有极为显著性(P<0.01),CD10、CD19、CD22和HLA-DR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D33、CD19和CD2敏感性高,可作为AL免疫分型的首选单克隆抗体;Ly-AML和Lv+AML患者其临床表现及抗体袁达不同,结合免疫类型可以弥补FAB方法的不足,提高AL的分型准确性,尤其对于HAL等特殊类型的AL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血管新生情况,探讨骨髓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CML患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32例CML患者和10例对照组骨髓活检组织中MVD及VEGF,bFGF的表达率.结果 24例CML慢性期患者骨髓MV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4.03,P<0.01);5例CML加速期患者骨髓MV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9.76,P<0.01);CML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骨髓中VEGF,bFGF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ML加速期与急变期比较VEGF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P>0.05),bFGF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P>0.05).结论 CML患者存在骨髓血管新生,血管新生及其调控因素的异常在CML患者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