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正>通过吸收放散试验、谱细胞反应格局对抗体进行鉴定。检测对临床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确保输血安全。患者血浆中存在抗E、抗c抗体,引起配血不合,选择E、c抗原阴性的血液进行输注,可以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因月经量过多,倦怠无力,脸色苍白,气促一周来本院就诊,孕3产1且患地中海贫血,有多次输血史。血象:Hb 48g/L,WBC 5.0×109/L,PLT 304×109/L。临床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通过抽查输血病历,分析总结病历中的缺陷,从而逐渐完善输血病历的书写,预防输血相关医疗纠纷,减少风险. 强化科学合理、安全输血. 方法:统计2013年至2014年7月我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每月对东、西两院区抽查20份输血病历共计380份.分析总结病历中存在的各项缺陷. 结论:输血病历的规范需要医院各部门努力,领导重视狠抓成效,加强监督考核.临床用血科室应定期培训相关输血知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完善输血病历.输血科更应该持续改进,做好输血相关的宣传,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酸放散和热两种放散方法联合检测新生儿ABO溶血病,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疑似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890例进行溶血三项检测,其中释放试验应用酸放散和热放散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结果 722例释放试验阳性的血液标本中,酸放散和热放散均为阳性610例,符合率为84.49%;酸放散阴性而热放散阳性71例,占9.83%;酸放散阳性而热放散阴性41例,占5.68%。结论两种放散方法联合检测比单一的酸放散或热放散检测新生儿ABO溶血病阳性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微柱凝胶卡式法(MGT)和试管抗人球蛋白法(TAT)在检测新生儿ABO溶血三项试验中的应用。方法:对疑为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标本123份采用MGT法与TAT法进行新生儿ABO溶血三项试验:即直抗试验、游离试验和释放试验,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MGT法与TAT法两法直抗试验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6.8%和21.1%,游离试验阳性率分别为54.5%和46.3%,释放试验阳性率分别为65.9%和53.7%。两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法凝集强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GT法强于TAT法。结论:新生儿ABO溶血三项试验检测中,MGT法有快速、简便、敏感性和重复性强、结果判定直观并易保存等特点,优于TAT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2008~2011年参加卫生部临床输血相容性室间质评结果,以提高检测质量,保证输血安全.方法:按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对临床输血相容性室间质评的要求,对其发放的样本进行"ABO 血型正反定型鉴定、Rh(D)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受血者和献血者交叉配血"项目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科参控项目的检测结果均与标准结果相一致,连续4年取得了各个项目均为满分的好成绩.结论:开展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能提高输血工作人员的检测水平,使输血检测的实验结果更可靠,达到安全输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治提供直接依据。探讨分析因母婴ABO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分布特点和溶血三项检测试验的重要作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分别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及释放液抗体检测。结果在890例临床出现黄疸却疑为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型中,A型391例,占送检标本的43.94%,B型499例,占送检标本的56.06%。其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110例,占12.36%;游离抗体试验阳性者405例,占45.50%;抗体释放试验阳性者722例,占81.12%。Ⅰ型阳性94例,占10.56%;Ⅱ型阳性310例,占34.83%;Ⅲ型阳性302例,占33.93%;Ⅳ型阳性16例,占1.80%;Ⅴ型阳性1例,占0.11%。结论本地区因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中,溶血三项检测释放试验敏感度最高,是判定新生儿溶血病最有力的依据,为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