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评估门诊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患者抗凝手册的建立及其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采用门诊VTE抗凝手册的门诊VTE患者随访资料,主要研究终点为规范性抗凝的依从性,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和症状性血栓复发率和失访率。结果门诊VTE患者规范性抗凝依从性为89.4%,其中口服利伐沙班和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患者的依从性分别为92.9%和100%,口服华法林患者的依从性为77.8%。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5.3%,均为轻微出血。症状性血栓复发率为2.1%,均发生于口服华法林患者。患者总失访率为4.3%。结论建立门诊VTE患者抗凝手册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失访率,且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血栓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正>血管畸形是一种良性的先天性血管病变,人群发病率约为1.5%[1]。该病好发于肢体,多表现为肢体软组织肿块,病变累及关节和神经等重要组织时可导致肢体运动障碍。传统的治疗多依靠外科手术切除,但血管畸形手术特别是弥漫性血管畸形,不仅手术难度大,而且病变常常累及重要肌肉、神经和血管等组织,无法彻底根治。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革新,部分学者尝试采用介入栓塞和腔内激光等微创方法治疗肢体血管畸形,但临床疗效褒贬不一,护理措施上也没有  相似文献   
3.
腹主动脉骑跨栓是下肢动脉栓塞的一种,是血管外科的急危重症之一。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发生此疾病,常常由于未及时治疗与手术而丧命或截肢,且手术后的骑跨栓患者也有再次血栓的危险。由于该病起病急,症状明显,进展迅速,病死率与截肢率均高【1】。而预后较差,极易引起各脏器功能衰竭,也有再次栓塞的可能。因此,及时手术与术后的护理与观察尤为重要,对于下肢搏动,皮肤温度及颜色的观察也相当的重要,就围手术期护理做以下讨论,以便患者更好的康复与预防再次栓塞,及早发现与治疗,降低截肢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血管畸形,人群发病率约为1.5%【1】。该病好发于肢体,多表现为肢体软组织肿块,可累及关节、神经等重要组织。目前无论用何种方式治疗血管畸形,一次手术并未能完全治愈,可能需要进行多次手术,也难以根治【2-3】。正因为是这种先天性的疾病,可能对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4】。反反复复的手术及疤痕,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与健康,而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现对血管畸形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措施的初步探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微创治疗肢体血管畸形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 自2010年1月至 2011年12月,共421例肢体血管畸形患者接受微创治疗,其中单纯腔内激光治疗165例,无水乙醇栓塞联合腔内激光治疗71例,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栓塞治疗58例,弹簧圈联合无水乙醇栓塞治疗127例。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和临床疗效。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平均随访时间15.4个月。术后3、6和12个月时病灶直径分别为(8.65 ± 2.98)cm,(8.42 ± 3.01)cm和(8.21 ± 2.78)c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16.6 %(70/421);显效率45.2 %(154/421);有效率20.2 %(85/421);无效率2.4 %(10/421),总体有效率为73.4 %(309/421)。经术后密切监测和规范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结论 微创治疗肢体血管畸形安全、有效,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下肢ASO患者92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患者均行单侧下肢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术,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包括疼痛评估管理、多环节评估、个体化疼痛管理、多模式健康教育、术中干预。比较2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疼痛评分(数字等级评定量表或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睡眠时间、胃纳差情况、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入院时,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不显著[(3.50±1.14)和(3.50±1.10)分,P=1.000],出院时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28±0.41)和(2.39±0.77)分,P0.001],且与入院时比较,2组患者出院时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缩短,睡眠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胃纳差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86)。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可改善下肢ASO患者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