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is,CRCLM)患者行根治性切除的疗效,分析影响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13年收治的行根治性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64例资料,绘制其术后远期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曲线.对影响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术后第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72.1%、57.1%和26.0%,中位生存期为32(1 ~162)个月;术后第1、2、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9.4%、38.4%、25.0%和14.0%,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2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5%,术后30 d死亡率为1.2%.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率为46.3%,其中,边缘复发5例(6.6%),同一肝段复发7例(9.2%),邻近肝段复发7例(9.2%),远隔肝段复发13例(17.1%),多发肝段复发44例(57.9%).各复发类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2).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瘤分化程度(P=0.03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P =0.013)、原发瘤区域淋巴结转移(P =0.043)和肝转移瘤切缘(P =0.012)与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瘤分化程度(P =0.021)和CEA(P =0.015)为影响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根治性切除术后远期生存率高,原发瘤分化程度和术前血浆CEA水平为影响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床边敏感性肌钙蛋白Ⅰ(point-of-care testing for 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 Ⅰ,POCT-cTnⅠ)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分析性能.方法 检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7例疑诊AMI的急诊胸痛患者在入院3个不同时间点(入院即刻、入院后3h和6h)POCT-cTnI和中心实验室高敏肌钙蛋T(central laboratory testing for high 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 T,CLT-hscTnT)水平,由两名临床医师根据90 d内所获得的全部临床资料各自独立地给出胸痛病因的最终诊断,并将患者分为AMI组和非AMI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比较POCT-cTnI和CLT-hscTnT两种检测方法对AMI的诊断性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并计算使用不同诊断界值时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和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结果 127例胸痛患者中,有40例(31.5%)最终诊断为AMI.POCT-cTnI和CLT-hscTnT在入院即刻水平诊断AMI的准确性用AUC表示,分别为0.901 (95%CI:0.901~0.947)和0.907 (95%CI:0.842~0.95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35,P=0.745).POCT-cTn在入院后3h的AUC增加至0.931,与入院即刻相比(AUC,0.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8,P=0.042),但较入院后6 h(AUC,0.9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35,P=0.151).POCT-cTn使用正常人群参考范围上限的第99百分位数为诊断界值(0.023 ng/mL),入院即刻水平的诊断敏感性为77.5%,特异性为94.2%;入院后3h诊断特性进一步提高,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92.0%,NPV为98.6%,PPV为81.8%.而CLT-hscTnT使用第99百分位数为诊断界值(0.014 ng/mL),在入院3h水平的NPV为100%.结论 POCT-cTnI可在急诊胸痛患者入院后3h快速准确地识别或除外AMI,诊断性能与CLT-hscTnT相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浓度H2O2预处理对高浓度H2O2引起骨髓间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经体外培养扩增纯化鉴定.BMSC分别被暴露于0,50,100,200,300,400,500 μmol/L H2O2,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不同浓度H2O2处理对BMSC细胞凋亡的影响.然后分别用20 μmol/L ,50 μmol/L,100 μmol/L H2O2预处理24 h,用FCM和Hoechst33324染色观察低浓度H2O2预处理对高浓度H2O2引起骨髓间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RT-PCR检测不同浓度H2O2预处理组BMSC Caspase-3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 BMSC经体外培养扩增、流式细胞仪鉴定,符合其表面标志,FCM检测凋亡显示:H2O2呈浓度依赖性诱导BMSC凋亡,且50 μmol/L H2O2预处理可降低500 μmol/L H2O2诱导的BMSC凋亡率;Hoechst33324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BMSC染色质分布均匀,为弥散均匀的低强度荧光;500 μmol/L H2O2组BMSC胞核呈浓染致密的固缩形态或颗粒状荧光;50 μmol/L H2O2预处理组所致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500 μmol/L H2O2处理组所引起的细胞凋亡数,100 μmol/L H2O2预处理组所致的凋亡细胞数与500 μmol/L H2O2处理组比较无明显差异RT-PCR结果显示50 μmol/L H2O2预处理组与单独使用500 μmol/L H2O2处理组比较,其BMSC的Bcl-2表达增加和Caspase-3基因表达降低(P < 0.05),100 μmol/L H2O2预处理组与单独使用500 μmol/L H2O2处理组比较,其BMSC的Bcl-2、Caspase-3表达无明显差异(P > 0.05) 【结论】 低浓度H2O2预处理对BMSC凋亡具有适应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H2O2预处理使BMSC Bcl-2基因表达增加和Caspase-3基因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腹主动脉瘤破裂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80年1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85例破裂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腹主动脉瘤破裂的疾病相关因素和手术相关因素两方面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了解影响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67例行手术治疗,术后30 d病死率为35.8%.围手术期病死率为47.6%,抢救成功率为52.4%.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在腹主动脉瘤破裂的疾病相关因素中,年龄(P=0.012)、从发病到就诊时间(P=0.023)、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0.041)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P=0.018)、心搏骤停(P =0.036)、休克持续时间(P =0.007)和就诊时收缩压(P=0.015)在死亡组与存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相关因素中,从就诊到手术开始时间(P=0.001)、手术时间(P =0.024)、失血量(P =0.039)及主动脉阻断时间(P=0.030)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49)、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0.016)、休克持续时间(P =0.007)、从就诊到手术开始时间(P =0.025)、手术时间(P=0.041)及失血量(P=0.021)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主动脉瘤破裂病情进展迅猛,病死率高,临床上应力求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控制出血,才能提高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和硫酸镁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制作小肠I/R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阴性对照组、I/R组、硫酸镁治疗组、地寒米松治疗组、地塞米松和硫酸镁联合治疗组,比较五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比较小肠的病理切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①I/R组小肠组织病理变化明显,血浆DAO、MDA比假手术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②硫酸镁治疗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小肠病理变化减轻,血浆DAO、MDA比I/R组显著降低,且两组无显著差别;③硫酸镁和地塞米松合用组的血浆MDA比I/R组显著升高,但是小肠病理变化和I/R组相比无明显区别,血浆DAO也和I/R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硫酸镁,地塞米松分别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而二者合用却无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致透壁性肠坏死(TIN)的临床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急诊收治最终诊断为急性MVT的患者102例。根据肠切除术后的病理观察及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TIN组(35例)和非TIN组(67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腹部体征、急诊首次实验室检查及CT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MVT致TIN的临床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危险因素预测TIN的价值。结果 102例急性MVT患者中,男性77例(75.5%),年龄(42.9±14.9)岁,中位随访时间40(3~84)个月。41例于首次入院后行剖腹探查,其中40例(39.21%)行肠切除术,术后病理分析31例发生TIN,9例为小肠黏膜及黏膜下坏死;剩余61例于首次入院后行非手术治疗,其中2例因广泛肠坏死无法行肠切除病死,2例在3个月的随访期内因发生肠坏死行肠切除术。62例(60.8%)存在MVT的继发性病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白细胞(WBC)计数>1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到2016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院急诊科因"胸痛、胸闷"为主诉的168例就诊患者,按照心电图、心肌酶学变化及临床表现分别ACS组(UA、NSTEMI、STEMI)50例和对照组118例。所有入选的病人均完成血常规、心梗组合等血液生化检查。结果:本研究入选168例患者,年龄范围20-90(65.59±11.21)岁,男性76例(45.24%);其中ACS组患者年龄在(68.98±13.11)岁,男性比例62%,高血压患病率64%,糖尿病患病率34%,高脂血症30%,吸烟率38%均高于对照组患者,ACS组红细胞体积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1.96±4.51)vs(85.41±9.44),P0.05]。ACS各亚组较对照组均值明显升高,STEMI、NSTEMI组较UA组红细胞体积有所升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STEMI与NSTEMI组红细胞体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者血液中红细胞体积可评估ACS严重程度,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based learning,TBL)结合模拟教学的方法对低年级医学生早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 采用对照试验的方法,选择2020年秋季学期40名选课医学生为试验组,采用改良TBL结合模拟教学的方法,以2017年秋季和2018年秋季两学期选课的各40名医学生分别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在成骨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争议以及研究方向作一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成骨过程中miRNAs的调控作用及作用机制的文献,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miRNAs是近来成骨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资料显示其在骨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确切机制尚未清楚.结论 通过应用miRNAs技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同时将可能获取成骨细胞分化中的miRNAs调控机制,也有利于建立成骨效果比较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0.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存在于植物中,在结构和功能上类似于雌激素,并且具有类雌激素或抗雌激素作用的活性物质,但其不良反应明显低于雌激素.现主要总结植物雌激素的分类,并从植物雌激素对心功能、心肌电生理效应等方面阐述其对心脏的作用,通过对调节血脂、血管舒缩功能、血小板和抗氧化的作用阐述其血管保护功能及机制,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