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2.
目的:检测肌腱糖蛋?X(Tenascin?X,TNX)与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在ApoE基因敲除小鼠(apolipoprotein E gene knock out mice,ApoE-/-mice)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及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高脂饲养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为实验组,普通饲料喂养的C57BL/6小鼠为对照组。分别于喂养第8、12、20、28、36周时测量血脂水平,采集主动脉血管标本,油红O染色和HE染色观察主动脉的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计量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实验组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在各期中均高于对照组(P < 0.05)。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实验组斑块面积及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值不断增加(斑块面积:F=31.473,P < 0.001;斑块面积/管腔面积:F=178.422,P < 0.001)。斑块内TNX与CD34的表达量随着饲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多,两者均在36周时表达最多,并且TNX与CD34阳性微血管均在纤维帽及脂质核心周围高表达且呈正相关(r=0.87,P < 0.001)。而对照组中未见明显斑块形成。结论:Tenascin?X和CD34的表达量随着斑块进展而增多,且两者在斑块中的表达区域相似。TNX可能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长期高脂饮食后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肌腱蛋白C(TN-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50只为实验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另选择雄性C57BL/6小鼠50只为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斑块形态,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斑块中TN-C、MMP-9及TGF-β1的表达。结果在喂养16周、24周、32周、40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C[(18.46±0.59)mmol/Lvs(3.11±0.11)mmol/L,(21.07±1.12)mmol/Lvs(3.55±0.18)mmol/L,(26.24±2.11)mmol/L vs(3.93±0.10)mmol/L,(31.13±2.99)mmol/L vs(4.12±0.19)mmol/L,P0.05]、LDL-C[(9.50±0.24)mmol/L vs(0.92±0.09)mmol/L,(10.19±0.37)mmol/L vs(1.25±0.15)mmol/L,(10.87±0.41)mmol/Lvs(1.47±0.17)mmol/L,(11.43±0.35)mmol/Lvs(1.53±0.10)mmol/L,P0.05],及16周TG[(0.68±0.03)mmol/L vs(0.62±0.07)mmol/L,P0.05]明显升高。在喂养40周实验组T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小鼠呈现出内皮细胞破坏,平滑肌细胞增生、纤维斑块形成以及粥样斑块形成等不同的病变特征,斑块面积和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值升高,TN-C、MMP-9表达逐渐增高,TGF-β1表达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时间的演变,TN-C、MMP-9及TGF-β1的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正病例资料患者,女,53岁,因"B超发现左肾占位两周"入院。半年前因食管癌在我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弓上吻合),术后病理示:(食管)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癌变(黏膜内癌),浅表糜烂型。辅助检查:患者入院前行B超(图1)示:左肾中极稍高回声,大小约4.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