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西罗莫司是肝移植后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腔溃疡、高脂血症、蛋白尿和低钾血症等,国内罕见西罗莫司致消化道溃疡的相关报道.2012年4月,我院收治肝移植后西罗莫司所致的胃和十二指肠多发溃疡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背景:巨细胞病毒是肝移植后较为常见的条件致病病毒,它可以对机体产生多方面直接或间接效应,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应引起高度重视。 目的:对肝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临床表现、诊治及预防进行分析总结。 方法:通过计算机分别检索康健外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有关肝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文献,以及通过手工查阅书籍,以“liver transplantation,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risk factors”为英文检索词,“肝移植,巨细胞病毒感染,危险因素”为中文检索词。共检出200余篇相关文献,选择代表性好、相关领域权威杂志的文献共40篇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人群中血清巨细胞病毒-IgG的阳性率较高,肝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供受者的血清巨细胞病毒状态、较低的肌酐清除率、女性患者、移植物排斥反应、使用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及供受者的MBL-2和FCN-2基因多态性等。肝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机体有直接和间接等多方面影响,如巨细胞病毒综合征、器官侵袭病变、移植物失功、加速肝移植后丙肝复发、增加急性或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增加机会性或其他感染的发生率、免疫损失、加速动脉硬化、与β-疱疹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此预防及尽早诊治显得至关重要。用pp65抗原检测进行筛查,再用实时RT-PCR技术进一步诊断,将两者相结合可能是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一个最佳、且成本较低的方案。目前更昔洛韦仍作为肝移植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而口服缬更昔洛韦与静脉更昔洛韦在肝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抢先治疗上同样安全有效。实体器官移植后对发生巨细胞病毒病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时,治疗前CXCL16、PTX3、血管性?  相似文献   
3.
4.
一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出现发热、右上腹痛、果酱样便、肝脓肿,明确诊断后,给予抗阿米巴治疗、脓肿穿刺引流及脓腔冲洗,观察患者预后。治疗26d后患者体温完全降至正常,脓肿逐渐缩小。及时诊断、避免误诊。是提高移植术后阿米巴感染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黄云帆  彭礼波 《海南医学》2016,(21):3533-3535
细胞焦亡是近期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是一种依赖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病理性自杀死亡过程。细胞焦亡过程中常伴随炎症反应发生,研究表明炎症小体及活性氧簇与其关系密切。细胞焦亡是一个高度炎症细胞死亡模式,它可以加速免疫应答以抵抗病原体的入侵,促进病原体清除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细胞焦亡的发生过程及引起炎症反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患儿,男,10岁。主因间断皮肤巩膜黄染9年余,双下肢水肿1个月余入院。患儿出生后2个月即出现皮肤、巩膜黄染,院外查体发现胸骨左缘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腹部胀满,肝脏肿大,肝肋下4.5 cm,脾未及,双手均为6指。辅助检查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中心型);肝脾大;胆道严重梗阻。母亲巨细胞病毒CMVIgM(+)。考虑婴儿肝炎综合征(CMV)可能或胆道发育不良。予以保肝、对症治疗,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纵隔气肿(spontaneous pneumomediastinum,SPM)是指非外伤性和医源性的纵隔内出现气体聚集的一种继发性疾病,根据纵隔气肿有无张力又可分为张力性纵隔气肿和非张力性纵隔气肿。多数SPM为非张力性纵隔气肿,症状较轻,容易被临床医师所忽视。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血糖波动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严重脓毒症患者102例,依据72 h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分为A组(MAGE<3.9 mmol/L,62例)、B组(MAGE≥3.9 mmol/L,40例)。入组患者24 h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同时监测72 h MAGE,检测第1、3、5天hs-CRP、IL-6及PCT水平。对72 h MAGE与血清hs-PCR、IL-6、PCT水平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B组24 h APACHEⅡ评分为(21.45±3.58)分,显著高于A组的(16.46±2.16)分(P<0.05);B组72 h MAGE水平为(3.06±0.57) mmol/L,显著高于A组的(1.02±0.31) mmol/L (P<0.05)。B组血清hs-CRP、IL-6及PCT水平各时间点均高于A组(P<0.05)。72 h MAGE与血清hs-PCR、IL-6、PCT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hs-CRP=0.52,rIL-6=0.67,rPCT=0.50,P均<0.05)。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多存在较大幅度的血糖波动,且血清hs-CRP、IL-6、PCT呈高水平波动,72 h MAGE与血清hs-CRP、IL-6、PCT呈正相关性。因此推测血糖波动可能通过炎症反应介导而对机体产生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肌红蛋白(MYO)、胱抑素C(Cys C)及尿肾损伤分子1(KIM-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住重症医学科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血必净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脓毒症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血必净注射液100 m 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3、7 d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 d和7 d血中肌酐(SCr)、MYO、Cys C、KIM-1等。结果两组各45例患者中,48 h内每组死亡2例,均予以剔除,最终纳入资料完整且符合观察要求的患者各43例。两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7 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7 d时血必净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SCr、MYO、Cys C、KIM-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必净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以治疗3 d时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减少脓毒症患者MYO及Cys-C分泌,下调KIM-1表达以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