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电针配伍穴位对急性脊髓损伤(SCI)后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脊髓神经元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探讨电针促进大鼠运动功能恢复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0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6只(Sham组)、模型组36只(SCI组)和电针组36只(SCI+EA组)。以T10为中心,用HI—0400脊髓打击器构建大鼠SCI模型;Sham组只去除椎板,不损伤脊髓。SCI+EA组术后1d开始电针干预,穴位配伍为大椎、至阳、命门、夹脊、足三里、三阴交,每日一次,每次30min,干预28d。于损伤后1d、3d、7d、14d、21d、28d 6个时间点,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变化;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节段组织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定位及表达变化。结果:(1)BBB运动功能评分SCI+EA组14d后明显升高,与SCI组比较有差异(P<0.05);(2)HE染色Sham组脊髓结构完整,神经元形态清晰。SCI组3d有打击空洞,出血。7d、14d可见坏死神经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