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肝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以肝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的特点。方法:对17例以肝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误诊情况等。结果:(1)17例患者均有肝功能异常。(2)患者较为年轻,平均年龄20.5岁,易出现肝硬化。(3)角膜K—F环阳性率高,为88.2%;血清铜蓝蛋白降低,占88.2%;尿铜增高,占70.6%。(4)D—青霉胺治疗有效。结论:以肝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易误诊为肝炎、肝硬化,对可疑患者应提高认识,进行K—F环检查,血清铜蓝蛋白测定,尿铜测定,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2.
2004年10月-2006年4月,我院收治了4例社区获得性重症克雷伯杆菌肺炎患者,均因出现呼吸衰竭、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或放弃治疗自动出院而死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急性戊肝与慢性乙肝重叠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散发性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减少重叠感染重型肝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诊断为急性戊肝患者115例,将慢性乙肝重叠HEV感染(简称戊乙肝)与单纯HEV感染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15例戊型肝炎均为急性起病,平均年龄(42±15)岁,其中戊乙肝44例,单纯戊肝71例;男女比例2.83:1。戊乙肝组入院时重度黄疸(总胆红素〉200μmol/L)、重度凝血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活动度〈40%)、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戊乙肝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5.90%,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戊乙肝组重型肝炎发生率为38.64%,病死率为35.29%,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内科综合治疗可提高重型肝炎存活率(P〈0.05)。结论海鲜食用史是戊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慢性乙肝重叠HEV急性感染易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易发生重型肝炎,病死率高;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使用ALSS可明显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脑膜脑炎 ,少数可表现颅脑内占位性病变。我院自 1992年 6月至 2 0 0 0年 10月共收治 76例。临 床 资 料一、一般资料76例中男 4 9例 ,女 2 7例 ;年龄为 8~ 65岁之间 ,职业 :农民 31例 ,工人 13例 ,干部职员 13例 ,牙医 1例 ,学生 2例 ,经商 11例 ,待业 5例。二、发病前原发病肺癌 1例 ,胸腺瘤 1例 ,地中海贫血 1例 ,肺结核 6例 ,Evan` s1例 ,高血压 2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例 ,SL E 5例 ,乙肝 9例 ,糖尿病 2例 ,视乳头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山地区不同患者中SEN病毒的感染情况,探讨SEN病毒感染与肝炎发病的关系和SEN病毒的传染途径.方法 设计合成SEN病毒D型和H型的型特异性引物,对重症乙型肝炎58例、重症乙型肝炎人工肝治疗后39例、非甲-戊型肝炎57例、HIV/AIDS患者43例、静脉吸毒者51例和健康献血者60例的血清进行套式PCR扩增,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甲-戊型肝炎SEN病毒阳性率(66.7%)明显高于健康献血者(26.7%)(P<0.01).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与重症乙型肝炎患者(56.9%)和重症乙型肝炎人工肝治疗后(61.5%)SEN病毒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明显高于HIV/AIDS患者(46.5%)和静脉吸毒者(45.1%)(P<0.05).重症乙型肝炎和重症乙型肝炎人工肝治疗后SEN病毒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IV/AIDS患者和静脉吸毒者SEN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献血者(P<0.05).HIV/AIDS患者和静脉吸毒者SEN病毒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EN病毒感染与非甲-戊型肝炎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大量血浆置换不会增加SEN病毒感染,不洁注射是SEN病毒的重要传染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在综合护肝治疗上加用ALSS治疗。结果 :ALSS治疗后 ,总胆红素从 488 3 0 μmol/L降至 2 94 3 6μmol/L( P <0 0 5 ) ,凝血酶原活动度从 2 6 2 9%提高至 40 97% (P <0 0 5 ) ,总生存率为 5 8 3 % ,早中期生存率 70 %。结论 :ALSS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有明显疗效。对早中期重型肝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魏嬛  卫敏  冯健华  高齐明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11):676-676,696
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生存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3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性别年龄特征 ,病原 ,临床分型 ,临床分期 ,实验室指标 :总胆红素 ,凝血酶原活动度 ,胆碱酯酶 ,血清钠水平 ,血小板计数及并发症等。结果 :影响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生存因素包括 :临床分型 ,重型肝炎晚期 ,重叠感染 ,有肝硬化 ,并发症的发生的多少 ,种类 ,严重程度 ,实验室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活动度 (P <0 0 5 ) ,胆碱酯酶 (P <0 0 1) ,血清钠离子水平 (P <0 0 5 ) ,血小板计数 (P <0 0 1)。结论 :早期判断、评估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 ,积极的预防 ,治疗其危险因素 ,对提高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生存率十分关键和必要。  相似文献   
8.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影响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的预后因素。方法:对76例隐脑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隐脑急性起病,确诊前病程长,病前有原发基础病,长期使用激素,脑脊液压力高,菌量多时,预后不良。结论:提高认识,减少误诊,避免使用激素,一旦确诊,尽早使用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9.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附7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脑 )是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脑膜脑炎 ,少数可表现为颅脑内占位性病变。隐脑误诊率高 ,未经特效治疗几乎全部死亡 ,经药物及时治疗 ,有效率为 70 %~ 75 % ,但 2 0 %~ 2 5 %初愈者可有复发 [1 ]。本文就7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6例中男 49例 ,女 2 7例 ;年龄为 8~ 6 5岁 ,职业 :农民 31例、工人 13例、干部职员 13例、牙医 1例、学生2例、经商 11例 ,待业 5例。1.2 发病前原发病 肺癌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苦参素胶囊对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2 9例经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13例 ,予苦参素胶囊 12周 ,停药观察 2 4周 ;对照组 16例 ,予拉米夫定 5 2周。治疗前、第 12周和第 3 6周检测ALT、HBeAg、HBeAb、HBVDNA。结果 :第 1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分别为 69 2 %、3 0 8%、2 3 1%和 43 8%、18 8%、12 5 % ,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组HBVDNA阴转率 ( 3 0 8% )明显低于对照组 ( 93 8% ) ,有差异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第 3 6周治疗组已停药随诊 2 4周 ,和对照组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相似 ,分别为46 2 %、2 3 1%和 18 8%、12 5 %。治疗组ALT复常率 ( 92 3 % )高于对照组 ( 5 6 3 %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组HBVDNA阴转率 ( 5 3 8% )与对照组 ( 87 5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苦参素胶囊对干扰素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护肝、抗病毒作用 ,停药后仍有持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