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脂肪乳剂对食管癌术后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33例食管癌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为对照组,接受不含脂肪乳剂的肠外营养,B组(18例)接受含有脂肪乳剂的肠外营养。两组病人的一般临床情况、营养热量分布一致。分别于术前、术后不同时段测定血清中皮质醇、IL-6和IL-10、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蛋白浓度。结果:术后第1、3天两组病人血清皮质醇和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B组显著高于A组。术后两组CD3^ 、DC4^ 、CD4^ /CD8^ 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10天B组CD4^ /CD8^ 比值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3天CD4^ /CD8^ 比值与血清皮质醇呈显著正相关,亦与术后第1天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然而,术后血清IgA、IgM、IgG水平无显著变化,两组间亦无显著差异。结论:含大剂量亚油酸的脂肪乳剂能提高机体的应激反应及应激诱导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探讨脂肪乳剂对食管癌术后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33例食管癌切除术病人随机分成2组,A组(15例)为对照组接受不含脂肪乳剂的肠外营养,B组(18例)接受含有脂肪乳剂的肠外营养。2组病人的一般临床情况、非蛋白热量分布一致。分别于术前术后不同时段测定血清中IL—6、IL—10浓度、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结果:术后1、3天两组血清IL—6水平均显升高,且B组显高于A组。血清IL—10与IL—6变化相似。术后3天血清IL-6浓度与IL—10浓度显正相关。术后血清IL—6/IL—10比值显升高,术后7天B组显高于A组。术后CD4^ /CD8^ ,NK细胞活性均显降低,术后10天B组CD4^ /CD8^ 比值显低于A组。术后3天CD4^ /CD8^ 比值与术后1天IL—6水平显正相关。结论:高应激病人输注脂肪乳剂能增加细胞因子产生并促进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3.
人肺癌中NF-kB DNA结合活性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肺癌组织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的DNA结合活性,探讨其在肺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电泳迁移率(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同位素放射自显影的方法分别检测有随访资料的87例肺癌组织中NF-κ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NF-κB DNA结合活性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于其它病理类型,在低分化肺癌组织中结合活性较高,在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中结合活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P<0.05).结论:NF-κB的DNA结合活性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肺癌组织中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的DNA结合活性,探讨其在肺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电泳迁移率(Electrophoreticmobilityshiftassay,EMSA)同位素放射自显影的方法分别检测有随访资料的87例肺癌组织中NF-κ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NF-κBDNA结合活性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于其它病理类型,在低分化肺癌组织中结合活性较高,在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中结合活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P<0.05)。结论:NF-κB的DNA结合活性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是一种细胞核蛋自,在调控肺泡上皮基因表达与活性物质分泌中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本研究观察在肺癌组织中TTF-1的DNA结合活性,探讨其与肺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泳迁移率(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同位素放射自显影,光密度分析的方法分别检测有随访资料的96例肺癌组织中TTF-1的DNA结合活性.结果 TTF-1 DNA结合活性在腺癌组织其光密度值为172±23.2,高于其它病理类型,其中小细胞癌光密度值为141±16.3,鳞癌光密度值为122±13.6(P<0.05);在高分化程度肺癌组织中TTF-1 DNA结合活性较高(P<0.05).TTF-1 DNA结合活性水平与肺癌患者生存情况呈负相关.结论 TTF-1 DNA结合活性在肺癌组织较高;在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肺癌组织中,TTF-1的DNA结合活性明显不同,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肺癌患者转移及生存情况的潜在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连枷胸的病理生理研究与治疗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连枷胸的病理生理最新进展作深入的分析 ,结合当前的研究现状重点对手术内固定和机械通气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硬膜外麻醉镇痛等进行综述。连枷胸主要通过胸内压与胸骨旁肌力的失衡产生矛盾运动 ,浮动胸壁出现的呼吸窘迫与低氧血症 ,主要是因肺挫裂伤所致的肺实质损害 ,并非来自反常呼吸。机械通气作为一种内固定已失去其意义 ,机械通气的最终目的是纠正低氧血症。近年又重新重视肋骨内固定 ,手术内固定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并避免与呼吸机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应激反应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EN对食管癌病人术后应激反应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54例食管癌切除术病人随机分成PN组(n=28例)和EN组(n=26例).分别检测手术前后不同时段的血清细胞因子、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蛋白质和内毒素水平等. 结果:血清ALB、PA和FT等营养指标术后均显著降低,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第1和第3天,两组病人血清IL-6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1),EN组显著低于PN组.血清IL-10与IL-6变化相似.术后两组CD3+、CD4+、CD4+/CD8+均显著降低(P<0.01),术后第10天EN组显著高于PN组(P<0.05).术后第10天EN组NK细胞活性明显超过PN组.EN组血清内毒素水平术后显著低于PN组(P<0.05). 结论:EN支持对食管癌术后病人能减少血清内毒素、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和维持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是我们国家的高发疾病,食管癌切除重建术比单纯的开胸或开腹产生更大的组织创伤,手术创伤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炎症反应[1],手术后的全身炎症反应、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有研究表明,营养支持途径可改变外科创伤病人的炎症反应[2].本研究探讨了肠外和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手术后的炎症反应和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