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室人力资源管理是联院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手术室的人力资源管理,保证护理工作质量不滑坡,是护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室护理工作专业性强,业务面广,带教工作也有其特殊性。现将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报告如下。1护理带教工作存在的问题1.1护生心理压力大一方面为环境因素,手术室是相对较封闭的护理单元,其设施及工作性质不同于病房,护生初次置身手术室,易产生紧张恐惧感。据调查,78%的护生对手术室有神秘陌生感,48%的护生有情绪紧张[1]。另一方面由于学习压力大,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要求严格,实习内容多,但时间短,护生易感觉无所适从,甚至失去信心和兴趣。1.2护生无菌观念差手术室工作无菌要求严格,护生入科后,带教老师虽已讲解无菌区、清…  相似文献   
3.
邓晓钧  唐文红  马永青 《医药世界》2010,(10):1277-1277
对颌面部多发伤及巨大异物存留麻醉处理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3岁。体重65kg,ASAⅡ级(急),因施工不慎巨大砂轮贯穿颌面部并存留,无术前化验及检查直接送入手术室。诊断面部开放性外伤,颌面部巨大异物存留,颧骨上颌骨眶底粉碎性骨折伴骨缺损,齿槽骨骨折伴牙缺失,舌切割伤,腭部贯通伤伴腭骨骨折。  相似文献   
4.
<正>层流净化手术室又称洁净手术室,它以其快速、持续、高效的空气净化,控制室内细菌的浓度,降低术后感染风险,满足了各类手术的环境需要。然而要完全符合现代手术室的要求,维持手术环境的有效和恒定,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意识和严格的管理规范和制度才能完全符合现代手术室的条件要求,才能使层流净化手术室发挥预期的效果。笔者所在医  相似文献   
5.
对颌面部多发伤及巨大异物存留麻醉处理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43岁.体重65 kg,ASAⅡ级(急),因施工不慎巨大砂轮贯穿颌面部并存留,无术前化验及检查直接送入手术室.诊断面部开放性外伤,颌面部巨大异物存留,颧骨上颌骨眶底粉碎性骨折伴骨缺损,齿槽骨骨折伴牙缺失,舌切割伤,腭部贯通伤伴腭骨骨折.入室时意识模糊,躁动,谵妄,测BP 90/70 mm Hg,HR 130次/min,SpO2 95%.紧急开放两条静脉通道,右股静脉穿刺做中心静脉测定,右侧桡动脉穿刺持续动脉压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围术期使用充气加温毯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保温效果。方法 40例食管癌患者,择期行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随机分为充气加温毯保温组(A组)和常规温度管理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手术开始前采用充气毯42℃预加热20 min并保温直至术毕。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T1)、手术30(T2)、60(T3)、120(T4)、180 min(T5)及术毕(T6)时的鼻咽温度;术毕将患者转运至麻醉复苏室,由复苏室护士观察记录患者的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评估热舒适度评分、寒战及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体温不同时点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体温变化曲线较为平稳,较术前略有下降;而B组体温下降较快,尤其是T2~T4时段下降最快,T3以后B组平均温度低于36℃,而A组各时点温度均在36℃以上。A组和B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分别为(19.71±9.01)min和(42.44±24.04)min,A组患者清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拔管时间早于B组[(20.59±8.82)min vs(39.18±4.19)min,P<0.05]。两组热舒适度评分比较,A组评分(47.06±5.88)分明显高于B组(31.11±11.83)分(P<0.05);A组患者有2例出现轻度寒战,而B组患者有6例发生轻度寒战,3例因出现中度寒战使用曲马多进行治疗;A组和B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2/17和8/18(P<0.05)。结论使用充气加温毯保温可提供围术期良好的体温保护,维持患者术中正常体温,减少围术期轻度低体温的发生;并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降低寒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热舒适程度,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 (DCE-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非病理完全缓解(non-pCR)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经病理证实并接受NAC的乳腺癌患者,按照7[DK (]∶[DK)]3比例将其分入训练组(n=99)和验证组(n=45),比较2组病理完全缓解(pCR)与non-pCR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差异。以MaZda软件提取4个周期NAC后DCE-MRI所示病灶纹理特征,以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算法及十折交叉验证法筛选最优特征参数,建立影像组学标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构建包含影像组学标签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病理指标在内的联合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影像组学标签及模型预测乳腺癌患者NAC non-pCR的效能。结果 训练组36例pCR、63例non-pCR,验证组分别为15例和30例。2组pCR与non-pCR患者间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共筛选出8个最优特征参数建立影像组学标签,以之预测训练组和验证组患者NAC后non-pC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和0.84;而以联合预测模型预测训练组患者NAC后non-pCR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0、88.89%及83.33%,验证组分别为0.89、83.33%及86.67%。结论 基于DCE-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预测乳腺癌NAC后non-pCR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弥散张量成像(DTI)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磷酸化高分子量神经微丝蛋白(pNF-H)诊断脊髓损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脊髓损伤(C1~T1水平损伤)患者(观察组)和10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 DTI资料,记录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值,以及血清IL-1β、pNF-H水平。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残损分级法对观察组脊髓损伤程度进行分级(D/C/B/A级);比较组间及观察组内不同脊髓损伤分级患者DTI参数及血清指标的差异,分析DTI参数及血清指标与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DC、FA、IL-1β、pNF-H值单独及联合诊断脊髓损伤的效能。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FA值降低,ADC值及血清IL-1β、pNF-H水平升高(P均=0.001)。随ASIA分级由D级至A级,观察组FA值逐渐降低,ADC值及血清IL-1β、pNF-H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脊髓损伤严重程度与FA值呈负相关(r=-0.489,P<0.001),与ADC值及血清IL-1β、pNF-H水平呈正相关(r=0.542、0.599、0.596,P均<0.001)。FA值、ADC值及血清IL-1β、pNF-H单独诊断脊髓损伤的AUC分别为0.747、0.809、0.794、0.741,联合诊断为0.845(P均=0.01)。结论 DTI联合血清IL-1β、pNF-H有助于诊断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乳腺X线图像影像组学列线图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图像和临床资料,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割为训练组(n=130)和验证组(n=58).使用MaZda软件在乳腺X线图像内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应用方差选择法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算法(LA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增强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资料建立的模型术前预测胃肠道间质瘤(GIST)危险度分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0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切除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GIST患者122例,根据2008年改良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标准,分为高风险组(中危、高危)69例及低风险组(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