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在临床上已取得了显著疗效,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在治疗时建立一个良好的血液通路,是顺利进行人工肝治疗的保证。股静脉留置管是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本院2002年4月至2005年11月在人工肝治疗中,共行股静脉置管93例,置管成功后均能满足人工肝治疗时血流量的需要。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不可逆电穿孔(IRE)及冷冻治疗对猪肝实质的消融效果。方法将4只实验用小型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2只。第1组先于CT引导下采用IRE及冷冻治疗分别进行肝脏消融,消融后常规饲养;30天后以同法消融第2组小型猪,术中及术后对小型猪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完成后处死两组实验动物并取出肝脏,采用10%甲醛溶液固定,将标本整体切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术中CT平扫显示冷冻消融区域边界清晰,IRE消融边界不清;术后增强CT扫描显示IRE及冷冻消融区域术后即刻均未见强化。大体标本:IRE消融区域边界清晰,血管、胆管结构良好;冷冻消融区域边界模糊,局部可见出血。结论 IRE及冷冻治疗对猪肝组织消融效果良好,而IRE对肝内血管、胆管具有保护作用,可用于肝门、大血管区域的消融。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HP)作为胃癌的Ⅰ类致癌物质,可诱导胃组织内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的异常表达。同时,lncRNA可在表观遗传学、转录及转录后等多层面调控基因表达,对个体生长发育及肿瘤发生发展过程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就HP和lncR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护理临床教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毕业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 ,通过一年临床实习 ,将在校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 ,培养和提高临床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临床教学活动的主体和核心 ,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以及学习动机等因素都将影响临床能力的发挥 [1]。笔者通过分析及掌握临床教学中护生的心理特征 ,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教导护生 ,实习操作不宜急于求成护生刚到医院各科室 ,接触到的是陌生的病房 ,不熟悉的面孔 ,以及生命垂危的病人 ,既感到新鲜 ,又感到陌生、紧张…  相似文献   
5.
重型肝炎起病急,症状重,病死率高.近年来,临床开展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ISS)治疗重型肝炎,试图用ALSS暂时辅助或取代严重病变的肝脏,争取时间,以使部分患者过渡到肝脏再生而康复,或为肝移植等待供肝赢得时间[1].目前所谓人工肝多数只能代替肝脏的部分解毒功能,故只能称为: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pport System,AISS).用AISS装置是以血液净化为基础的体外循环系统.其物理性辅助装置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和血浆置换.作者报道2002年2月~2003年2月本院成功地为30例患者行AISS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手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36例甲亢行改进手术方式外科治疗,探讨甲亢手术方式改进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随机分组,并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比观察手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甲亢手术方式不同但对并发症的预防效果相同。结论 经改进后的手术方法,能减少手术的难度,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引导监测经皮穿刺适形冷冻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72例,全部行CT引导氩氦刀适形冷冻消融术,对治疗后的局部病灶变化、卡氏(KPS)评分、肿瘤标志物下降情况、中位生存时间及生存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本组172例患者,术后即刻CT显示肿瘤最大径在5 cm以下者,冰球覆盖率为100%,>5 cm病灶冰球覆盖率为70%-90%.术后1个月CT示靶病灶密度明显减低,瘤体缩小,按实体瘤评价标准缓解率(CR+PR)为63.9%;6例患者行PET/CT检查,显示消融区病变组织放射性浓聚消失.术后3个月及6个月,CR+PR分别为61.4%和54.5%.术后1周内KPS评分为84.87±10.71,较术前(82.26±11.73)提高.术前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占72.09%(124/172),83.06%(103/124)术后3-6个月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随访6个月至3年,中位生存时间为11.97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41.71%与27.58%.本组患者并发症较少,术中8例出现咯血;术后56例痰中带血丝,36例出现气胸,其中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气体完全吸收,5例出现迟发型气胸并行闭式引流,拔管时间平均为5 d.结论 CT引导监测经皮穿刺适形冷冻治疗肺癌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例1患儿女性,12岁,未初潮,2个月前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痛,阵发性发作,伴呕吐,于当地医院诊治,考虑淋巴结炎,给予抗感染等治疗,症状好转,1个月后腹痛再次出现,仍于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好转,3 d前症状加重给予对症治疗未见好转,转诊解放军总医院。专科检查下腹部略隆起,压痛、反跳痛,下腹部正中可触及直径约10.0 cm肿物,触痛明显。甲胎蛋白、癌抗原125均在正常范围。经直肠及经腹部  相似文献   
9.
研究背景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独立因素,个体化治疗的发展要求影像学在胃癌术前能够准确评价淋巴结转移情况。但是,受分辨率及影像-病理对照手段的限制,目前尚无法实现单枚淋巴结的影像-病理一一对应,故无法对转移淋巴结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准确总结。考虑到手术一般按组清扫淋巴结,若影像学能在术前准确判断各组淋巴结是否转移,对外科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通过淋巴结组水平的影像-病理对照,比较组淋巴结(G-LN)各CT 征象判断组转移的效能,为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PACS工作站对118例胃癌患者CT检出淋巴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日本胃癌学会胃癌处理规约(第13版),结合胃分部及周围脏器和血管走行情况将胃引流区域淋巴结分为No.1~ No.16组。记录每例检出的淋巴结组数,每组检出淋巴结的最大径、数目及径线和。详细记录手术摘除淋巴结,并按组分袋送病理。光镜下按组记录有无转移及转移淋巴结的枚数。各CT指标及手术清扫淋巴结的情况与病理进行比较。不同淋巴结分组的组内比较,服从正态分布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者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118例患者中,手术摘除淋巴结449组2098枚,可对应的CT检出淋巴结325组1124枚,病理确定转移194组651枚。以No.3及No.4组检出最多,二者占CT检出全部组数的51.38%(167/325)。No.13~16(第3站淋巴结)检出数目较少,统合为一组进行探讨。根据CT检出G-LN与否,判断组转移的阳性预测值57.53%,阴性预测值为94.35%。手术清扫GLN数目,No.2~No.4及No.6转移组高于非转移组(P<0.05),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检出G-LN 数目,No.1~No.9及No.11转移组均高于非转移组(P<0.05);其余两组(No.12、No.1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检出各组转移G-LN的最大径及径线和均高于非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出组淋巴结数目较手术摘除数目与组转移间具有更好的相关性,CT测量G-LN的最大径、数目及径线和可作为评价淋巴结组转移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大剂量化疗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疗法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