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冻融囊胚移植(frozen-thawed blastocyst transfer,FBT)周期移植第5日(D5)与第6日(D6)高质量囊胚的临床结局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8月期间在本中心接受FBT的365例共387个周期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结局,根据形成扩张囊胚的天数及移植胚胎的个数分4组,分别为第5日双囊胚移植组(double D5 blastocysts transfer group,DET5组)88个周期、第5日单囊胚移植组(single D5 blastocyst transfer group,SET5组)69个周期、第6日双囊胚移植组(double D6 blastocysts transfer group,DET6组)129个周期及第6日单囊胚移植组(single D6 blastocyst transfer group,SET6组)101个周期。结果四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内膜厚度、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及冻融胚胎的复苏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T5组的临床妊娠率(62.3%)和种植率(62.3%)显著高于SET6组(46.5%,46.5%)(P均为0.04),与DET5组和DET6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T5组及DET6组的多胎率均为42.6%,分别与SET5组及SET6组(均为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0)。结论 FBT周期选择高质量的D5囊胚进行单胚胎移植,可以确保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并显著降低多胎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子顶体相关基因(DKKL1)在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正常男性和弱精子症 患者精液,各取10 μL精液用全自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CASA)对精液进行常规分析。为了避免白细胞和生精细胞对结 果的影响,剩余精液采用4个梯度的Percoll法离心分离和纯化精子。Trizol法提取精子RNA,实时荧光定量PCR从基因水平检 测DKKL1基因在正常人和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差异;最后采用Western blot方法从蛋白水平检测DKKL1蛋白在正常人 和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差异。结果精液常规分析结果显示,弱精子症和正常人两组之间的年龄、精液体积、精子浓度和 正常精子形态比例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弱精子症组PR 和PR+NP 精子的比例显著降低(P< 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KKL1 mRNA在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量降低11.1倍。此外,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弱精子症组DKKL1蛋白的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降低了2.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 结果与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一致。结论DKKL1在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表明其与精子运动密切相关, 是导致弱精子症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精子顶体小泡蛋白-1(ACRV1)在小鼠睾丸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方法:将4 d、9 d、18 d、35 d、54 d和6月龄小鼠睾丸组织cDNA探针与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筛选出差异表达的ACRV1基因。采用RT-PCR方法检测ACRV1基因在小鼠不同日龄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CRV1蛋白在小鼠睾丸组织中的定位。结果:对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杂交结果分析后,筛选得到1个差异表达杂交点,通过在NCBI网站与小鼠全基因组序列Blast分析可知该差异表达基因是ACRV1基因。RT-PCR结果表明ACRV1 mRNA呈小鼠睾丸特异性表达,在出生31 d小鼠睾丸开始高表达,在成年前达到高峰。ACRV1蛋白主要定位在睾丸圆形精子和长形精子细胞。结论:ACRV1基因存在发育的表达调控,为小鼠年龄依赖性表达基因,其表达与小鼠精子发生的过程有很强的一致性,且具有睾丸特异性表达的特征,因此推测该基因可能在精子发生中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冻融囊胚复苏后体外培养时间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中心接受冻融囊胚移植的425例共456周期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结局,根据囊胚复苏后体外培养时间的不同分为A组(培养时间≤2h)、B组(培养时间2~4h)、C组(培养时间4~6h);A、B、C 3组按激素替代治疗(HRT)方案和自然周期(NC)方案再分为6个亚组,A1组(培养时间≤2h,HRT),A2组(培养时间≤2h,NC);B1组(培养时间2~4h,HRT),B2组(培养时间2~4h,NC);C1组(培养时间4~6h,HRT),C2组(培养时间4~6h,NC),比较各组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结局。结果 A组、B组与C组及6个亚组患者各项临床结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冻融囊胚在移植当天复苏,体外培养时长并不影响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液优选后前向运动(PR)精子数对夫精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440例不孕患者1 010个IUI周期的临床资料,按PR精子数分为A、B、C及D组,对各组妊娠率进行比较分析,并统计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及不孕类型各组妊娠率的差异。结果周期总妊娠率为13.66%,A、B、C及D组妊娠率分别为7.27%、11.16%、17.79%及13.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临床妊娠率为11.88%,A、B、C及D组临床妊娠率依次为5.45%、9.44%、16.35%及11.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促排卵周期患者总临床妊娠率为13.57%,各组临床妊娠率为5.13%~19.53%,有随着PR精子数增多而提高的趋势,高于自然周期患者的8.94%(6.25%~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不孕患者在PR精子数10×106时,临床妊娠率高于继发不孕患者(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UI妊娠率并不会随着优选后PR精子总数的增多而明显提高,结合使用促排卵治疗方案可适当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冷冻环、冷冻膜和自制麦管片三种冷冻载体,采用玻璃化冷冻方法冻存昆明小鼠卵裂期胚胎,比较三种载体的冻存效果。方法采集通过体外受精在体外培养第2天得到的4-8细胞期的昆明小鼠胚胎247个,对其中177个按载体不同随机分为冷冻环组59个,冷冻膜组59个,自制麦管片组59个;剩余的新鲜胚胎70个作为对照组,比较冻融后鼠胚的复苏率和囊胚形成率。结果冷冻环组、冷冻膜组和自制麦管片组的胚胎复苏率分别为98.3%、98.3%和94.9%,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环组、冷冻膜组和自制麦管片组的囊胚形成率分别是84.5%、86.2%和82.1%,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鲜对照组囊胚形成率为94.3%,与冷冻环组、冷冻膜组分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自制麦管片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玻璃化冷冻方法冻存小鼠卵裂期胚胎,使用冷冻环和冷冻膜作为冷冻载体具有复苏率高、囊胚形成率高的优点,更适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正肩锁关节损伤是肩部常见损伤,据报道肩锁关节脱位占肩部损伤脱位的12%[1]。对从事骨科工作的医师而言,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现仍存在很多争议。传统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对肩关节损伤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于移位较大的肩锁关节损伤患者,大多学者更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该文就目前国内外有关肩锁关节脱位诊治进展及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清远地区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质量与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生殖中心男科门诊就诊的727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分为5组:≤25岁、>25~30岁、>30~35岁、>35~40岁、>40岁。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技术以及 Diff-Quick 快速染色法进行精液质量分析。结果>30~40岁年龄段男性精液浓度较高,各年龄组间精液浓度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 >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向运动(PR)精子比例、精子总活力以及精子存活率呈相对下降趋势,但各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25~30岁组各项精液参数指标均达到 WHO 标准的比例最高,占该组人数的38.19%,>40岁组比例最低,占该组人数的27.42%。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的精液质量呈下降趋势,但是不育症可发生在生育期男性的任何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继续囊胚培养筛选非优质胚胎中具有发育潜能胚胎的可行性。方法收集生殖中心142例IVF/ICSI治疗周期中受精后第3天( D3)移植、冷冻保存后剩余的538枚非优质胚胎继续囊胚培养至第6天(D6),观察其囊胚形成情况,并将其按不同卵裂球数和评级分为4组(4细胞Ⅰ、Ⅱ、Ⅲ级胚胎组、5细胞Ⅰ、Ⅱ、Ⅲ级胚胎组、6~9细胞Ⅲ级胚胎组和>9细胞Ⅰ、Ⅱ、Ⅲ级胚胎组),比较4组间囊胚形成的情况。结果非优质胚胎的囊胚形成率为65.6%,优质囊胚率为51.3%,其中4个组的囊胚形成率分别是55.6%、56.6%、70.4%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优质囊胚率分别是8.9%、32.6%、61.0%和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续囊胚培养能有效筛选出非优质胚胎中具有发育潜能的胚胎,提高其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精子DNA碎片指数(DFI)与其他精液参数的相关性,探讨精子DFI在诊断和治疗男性不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该院生殖中心就诊的959例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标本,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进行精液常规检测,运用Diff-quik染色法对精液进行染色处理后再作形态学分析,采用精子染色质扩散试验检测精子DFI,根据精子DFI值分组,Ⅰ组精子DFI<30%,Ⅱ组精子DFI≥30%,并对精子DFI与其他精液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Ⅰ组有754例;Ⅱ组有205例。Ⅰ组的精子存活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非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NP)和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的年龄、不动精子百分率(IM)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DFI与精子存活率、PR、NP、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呈负相关(r=-0.409、-0.402、-0.198、-0.216,P<0.05),而与患者年龄和IM呈正相关(r=0.181、0.402,P<0.05)。结论精子DFI与多项精液参数相关,因此精子DFI检测应与精液常规检测及精子形态学分析相结合,为临床评估男性不育患者的生育力提供可靠且准确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