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双向气道正压呼吸机面罩式通气在左心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双向气道正压呼吸机(BiPAP)面罩双向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左心衰的疗效。方法:对28例各种病因所致的严重左心衰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经面罩双向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SaO2)、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同时与2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BiPAP组经面罩机构通气后所有患者呼吸频率减慢,心率下降,呼吸困难症状缓解,对血压无明显影响,治疗总有效率93%(26/2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65%(13/20)。结论:重度左心衰在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同时使用BiPAP面罩双向气道正压机械通气可以较快改善心功能,缩短病程,促进康复,是治疗左心衰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白细胞分化抗原137(CD137)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B组)、非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C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D组)4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静脉抽血,检测 CD137和 C 反应蛋白(CRP)等其他标记物的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CD137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其中心肌梗死组CD137增高程度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P <0.05)。 CD137与冠状动脉 G nsini积分呈正相关性( r=0.429,P <0.05);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间也有密切关系。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CD137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CD137增高与 CRP有相关性,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可代替 CRP。 CD137与冠状动脉缺血性疾病严重性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老年冠心病(CHD)合并肾功能不全(RI)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61例老年CHD+RI患者为研究组,同期本院的61例老年肾功能正常的CHD患者为冠心病对照组,两组均接受PCI治疗。对比两组PCI术中指标及治疗前后、肾功能。结果:术前:与冠心病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单支病变、AHA/ACC A型病变比例显著降低,多支病变、AHA/ACC B型、C型病变比例显著升高,P均=0.001;手术时间[(84.37±9.87)min比(112.03±10.28)min]、置入支架数量[(1.38±0.26)个比(2.16±0.31)个]和造影剂用量[(139.62±20.05)ml比(185.47±20.18)ml]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研究组LVEF [(54.05±5.85)%比(56.17±5.91)%]显著升高,但仍显著低于冠心病对照组[(56.17±5.91)%比(58.43±6.12)%],P均<0.05;研究组LVESd [(33.61±4.78)mm比(31.59±4.59)mm]显著缩小,但仍显著大于冠心病对照组[(31.59±4.59)mm比(29.64±4.28)mm],LVEDd [(52.16±1.97)mm比(50.24±1.98)mm]显著缩小,但仍显著大于冠心病对照组[(50.24±1.98)mm比(49.23±2.09)mm]P<0.05或<0.01。无论术前术后,与冠心病对照组比较,研究组Scr、BUN、CysC水平均显著升高,GFR均显著降低,P均=0.001;CIN发生率(0比9.84%)、3个月内总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6.56%比22.95%)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PCI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能够显著改善心功能,但其预后仍逊于老年冠心病肾功能正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脏瓣膜病导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心脏瓣膜病导致心力衰竭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依那普利5~10 mg或缬沙坦40~80 mg口服qd进行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25 mg/次,每日2次起始口服,依据病情逐渐加量最多至200 mg/次,每日2次进行抗心力衰竭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半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利尿剂使用量、随访期间再入院次数及住院累计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LVEF为(43.6±4.3)%,高于对照组的(42.1±4.2)%,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水平为1 208.5±462.5 ng/L,低于对照组的1 829.6±890.6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氢氯噻嗪及呋塞米日平均使用量分别为12.9±7.9 mg和15.8±11.2 mg,低于对照组的21.2±13.1 mg和37.1±17.8 m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累计住院次数为1.2±0.5次,少于对照组的1.7±1.4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累计住院时间为7.1±3.8 d,少于对照组的10.5±6.8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均未发生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症状性低血压、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有效提高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减少利尿剂用量,降低再入院率,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游离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与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海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PCI的STEMI患者142例(STEMI组),STEMI组又根据SYNTAX评分分为轻度组40例,中度组87例,重度组15例。另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浆游离mtDNA、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T(cTn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STEMI组血浆游离mtDNA拷贝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89.56±100.03 vs 145.89±78.23,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浆游离mtDNA拷贝数、NT-proBNP、cTnT、hs-CRP、IL-6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游离mtDNA拷贝数与NT-proBNP、cTnT、hs-CRP、IL-6呈正相关(P<0.01)。SYNTAX评分、游离mtDNA拷贝数、hs-CRP、IL-6是STEMI患者1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降之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56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服用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舒降之10mg/d,随访18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动态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除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外,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期末内径(53.25±2.20)mm,显著低于对照组(55.00±2.35)mm,症状改善率高。结论: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基础上加用舒降之能明显提高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为今后临床及时筛选冠心病高危人群,加以适当的干预,为防治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286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临床资料、冠脉造影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CAD组患者平均年龄及LDL-C,U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CAD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CAD组,TG、CRP水平高于非CAD组,男性、吸烟、DM比例均显著高于非CAD组。结论明确心血管危险因素与CAD发病之间的关系,适当的干预,可预防CA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对18只雄性SD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成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缬沙坦预保护组。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P53的表达情况以及缬沙坦干预后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凋亡细胞无明显增多,而缺血再灌注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Bcl-2上升,P53上升,而缬沙坦干预组心肌细胞凋亡下降,Bcl-2上升,P53下降。结论: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大鼠心肌细胞发生凋亡,缬沙坦可抑制P53的表达,促进Bc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葛根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葛根素对其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流式细胞仪方法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以及使用葛根素后细胞凋亡的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并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1)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UNEL阳性细胞数、流式细胞仪中凋亡指数较假手术组增高(P〈0.05),使用葛根素后下降(P〈0.05);(2)缺血再灌注组Bax、Bcl-2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增高,加用葛根素后Bcl-2表达增高,而Bax表达则降低。结论:葛根素能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细胞凋亡,增加Bcl-2、降低Bax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