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倪波  项蓉  励晓涛  朱发明 《浙江预防医学》2006,18(3):F0003-F0003
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必须检测血红蛋白,目前在采供血机构检测血红蛋白的方法主要有CuSO4比重法和血细胞计数仪法。采供血机构现在大多采用CuSO4比重法筛选献血者,该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存在的一定的误差[1~3]。血球计数仪虽然测定结果准确,但携带不方便,不适合于流动献血车的工作模式,往往应用于单采成分献血者的筛选。笔者采用血红蛋白试纸条对献血者进行了血红蛋白分析,为献血者血液筛选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165份血标本均来自我中心无偿献血者。其中120份样本采用血红蛋白试纸条和血球计数仪同时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青春中、后期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的促生长效应。方法于2003-10—2005-03在天津市南开医院就诊的19例青春中、后期ISS患者按骨龄被分为3组,A组骨龄13.0~13.9岁,10例(男7,女3);B组骨龄14.0~14.9岁,6例(男4,女2);C组骨龄15.0~16.0岁,3例(男2,女1)。每晚睡前皮下注射rhGH0.18~0.20IU/kg,共6个月。结果3组ISS患者的身高分别由治疗前(138.4±1.2)cm、(144.2±1.8)cm和(152.8±4.4)cm增至(144.4±1.6)cm、(148.7±1.2)cm和(155.3±6.5)cm。3组患儿于治疗的前3个月促生长效果较明显,后3个月A组的促生长效果明显高于B组、C组,且依次递减,组间生长速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患儿用药前、后的体重、骨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患者用药前后的甲状腺功能、血糖、血尿常规均正常。结论rhGH治疗对青春中后期特发性矮小症有促生长效应,但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3.
项蓉 《天津中医药》2002,19(6):26-27
近年来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40例,并与对照组单纯西医药治疗比较,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 :患儿女 ,18个月 ,因咳喘40天 ,喘憋伴口周发绀 15天于 1997年5月 16日入院。入院 40天前患儿无诱因开始单声咳嗽 ,渐频繁 ;15天前出现颈、胸、腹及大腿内侧、臀部皮下气肿 ,喘憋、口吐白沫、口周发绀 ,因在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疗效欠佳而转至我院。否认异物吸入史。入院后经用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治疗 6天肺炎好转 ,皮下气肿吸收。继续治疗后喘憋消失 ,轻咳 ,肺内仍有少许哮鸣音 ,继予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哮鸣音未见消失。血象 :白细胞 4 4× 10 9/L ,中性 0 5 9,淋巴 0 41。X线胸片 :入院第 2天见右肺气肿 ,左下肺云雾…  相似文献   
5.
自1983年Marshell和Warren成功地从人胃粘膜活性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1],迄今仅10年多.已经查明,该菌与3种有意义的人类疾病有关:(1)活动性胃炎,(2)消化性溃疡,(3)胃腺癌,近年来又提出,Hp涉及到第四种胃部疾病,即胃的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的恶性淋巴瘤[2],Hp已被WHO列入第一级致癌物质[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针灸与理疗的方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特发性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维生素B1等药物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维生素B1等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针灸与理疗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在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20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8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4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8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在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32例,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4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3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针灸与理疗的方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电针和传统针灸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针灸疗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儿联合应用电针和传统针灸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及智力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电针和传统针炙疗法治疗小儿脑瘫可显著改善患儿脑部的营养及血液供应状况,促进其受损脑组织的修复,改善其临床症状,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是因为风、火、痰、瘀、虚等病理因素致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的一种病症,以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蹇涩,甚或突然昏仆为主要临床表现[1].出血性中风病多由长期慢性劳损导致脉道受伤,在急性应急的状况下出现脉络破损,血溢脉外的一种疾病,本病以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在治疗过程中急性期以缓解标证(出血导致的急性临床症状)为主,慢性期以治本(长期慢性劳损下的脉络内部损伤)为主.大黄蟅虫丸为《金匮要略》中治疗五劳、七伤所致的"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病机)",表现为"腹满不能食、肌肤甲错、两目黯黑[2]"等症状,其治疗机制为"缓中补虚".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经颅磁刺激定位头电针配合低频电治疗瓦伦贝格综合征患者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5月-2014年5月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就诊的30例瓦伦贝格综合征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4例。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头电针配合低频电治疗仪治疗。电针选用断续波,频率为50 Hz,电流强度2 m A;低频采用三角形波脉冲,刺激波宽750 ms,波幅0~25 m A,频率为2 Hz,电流强度为7.0~10.0 m A,每次刺激时间为2~3 s,间歇时间为5~6 s。治疗2次/d,每次20 min,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低频电治疗仪治疗,2次/d,每次20 min,4周为1个疗程。将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与电视透视吞咽评估(VFSS)评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中,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4周后,经颅磁刺激定位头电针配合低频电治疗瓦伦贝格综合征患者吞咽困难的洼田饮水试验与VFSS评分明显优于低频电治疗组(P<0.05)。 结论 经颅磁刺激定位头电针配合低频电治疗瓦伦贝格综合征能进一步改善吞咽功能,避免误吸,继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各种以疼痛为主诉的病症临床较常见,有一类疼痛性疾病,在肌表有明显的压痛点,疼痛以此痛点为中心向周围或沿肌肉、神经根扩散,笔者应用痛点左右对应、前后对应的方法治疗该类疼痛症状,取得针到痛解的良好效果,今总结在2004年7月至2011年7月间在门诊及病房工作中应用此种方法治疗的各类痛症2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