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腱鞘巨细胞瘤又称腱鞘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或良性滑膜瘤、腱鞘黄色瘤。多认为本病从腱鞘滑囊之滑膜发生,较多发生于手指骨关节附近,也可见于膝关节、足踝及手腕,甚至髋关节附近,可单发或多发。本病女性较男性多见,好发于青壮年。本病若切除不彻底,可以复发,但恶性极为罕见。笔者分析了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本病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莫清清  韩运生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2):146-146,167
目的探讨毛母质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的毛母质瘤的超声图像资料。结果9例为不均质强回声光点,局部强光点密集,伴弱声影;4例为中等尚均匀回声,中央可见不规则强光斑,伴或不伴声影;2例仅见强回声弧形光带;其余2例回声强弱不均,以低回声为主。15例肿块周边见低回声边缘,2例肿块周边可见彩色血流。肿块内部除1例见少许血流外,其余均未见明显血流。结论毛母质瘤具有一定的超声声像图特点,熟悉其表现可以提高对该病的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超声学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运生  莫清清 《安徽医药》2007,11(2):160-161
目的 应用超声评估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探讨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对100例愈合良好和52例切口愈合不良的声像图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愈合良好的子宫切口声像图呈平直状或弧状强回声光带.愈合不良的子宫切口声像图分2类,Ⅰ类:子宫切口呈一实性非均质团块,为子宫切口炎性反应.Ⅱ类:子宫切口呈以低或无回声为主的混合性团块,为子宫切口炎性反应伴积液.结论 超声能及时、准确诊断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为临床提供依据,对防治晚期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韩运生 《中国现代医生》2013,(13):78-80,F0003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经直肠多普勒超声影像特征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为临床上的进一步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经直肠多普勒超声影像结果及病理组织学结果,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14例患者腺体内显示低回声,占70%。前列腺癌血供丰富、血流信号增强。PSV(29.1±11.2)cm/s,RI(0.83±0.09)。不典型增生2例,高分化3例,中分化5例,低分化10例。不典型增生以低回声和混合回声为主,高、中、低分化患者均以低回声为主。结论经直肠超声诊断前列腺癌具有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可观察血管等优点,总结不同病理组织分型的声像学特征,能够为临床上手术前进一步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韩运生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0):75-77,F0003
目的探讨经直肠腔多普勒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前列腺癌患者20例和前列腺增生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直肠腔内多普勒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前列腺增生患者内腺体积增大。14例前列腺癌患者腺体内显示低回声,占70.0%。对照组前列腺的血供少,分布均匀,前列腺增生血供丰富,血流信号增强,12例为2级及以上,前列腺癌患者血供丰富、血流信号增强,17例为2级及以上,三组差异显著(P〈0.01)。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PSV和R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前列腺癌组又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P〈0.01)。结论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经直肠超声影像具有不同的特点,掌握这些特点,在临床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CHPS)的声像图特点。方法 分析手术证实的15例CHPS声像特征,与非CHPS患儿组对照。结果14例CHPS有曲型的声像特征。1、胆囊内下方及右肾前方见团块状幽门;2、幽门横轴面呈靶环状,中央为强回声气体及流动液体回声,周围为低回声肌层;3、幽门纵轴面显示前后肌层增厚,近端宽阔,远端狭窄,CHPS患儿幽门肌层长径,幽门管直径,幽门环股厚度明显高于非CHPS患儿组,幽门肌层长径,幽门管直径超声测两组之间有交叉重叠,幽门环肌厚度测值两组之间无重叠,超声符合率达93.3%。结论 超声诊断CHPS有较强的特异性,超声诊断CHPS简单易行,无创伤,无痛苦,我们认为疑有CHPS应首先超声检查,阴性病例应结合X-线检查以避免假阴性。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各种检查手段中,超声是乳腺肿块良恶性检查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但二维超声成像技术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在对肿块做出良恶性鉴定时仍有局限性。超声弹性成像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成像方法,其可通过提取病变的硬度信息对病灶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高频超声技术的发展及国民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甲状腺结节的超声检出率逐年上升,其中约5%~15%的结节为恶性,因此准确评估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非常重要~[1-2]。甲状腺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是一项安全、经济、可靠的检查方法,如何提高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取材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既往文献关于负压吸引甲状腺细针穿刺的运用报道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型号活检针对肾活检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86例患者分成两组,16G组216例患者采用16 G Cru- cut手动活检针进行彩超引导下肾组织活检;18G组270例患者采用18 G Cru- cut活检针。16G活检针穿刺要求取材2条肾组织,18G活检针穿刺要求取材3条肾组织。结果两组活检总成功率94.44%。16G组活检成功率93.52%;平均穿刺次数(2.57±0.34)次;并发症发生率8.80%(肉眼血尿5.56%,肾包膜下血肿3.24%)。18G组活检成功率95.19%;平均穿刺次数(2.84±0.51)次;并发症发生率5.56%(肉眼血尿4.07%,肾包膜下血肿1.48%),两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穿刺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16G组光镜下平均肾小球数量(19.33±4.91)个;18G组光镜下平均肾小球数量(25.27±6.23)个;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18G针进行超声引导下肾活检,虽多取材1次,但与16G针比较不增加并发症。两种活检针取材的有效肾小球数量有差异,但均可保证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测的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10.
诊断乳腺疾病目前常用的是超声和X线钼靶摄影, X线钼靶发现乳腺肿块率较高,但鉴别其良恶性准确性不很高,且受辐射线照射对身体有损害。乳腺常规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乳腺疾病最常用的方法,对良恶性作出初步诊断,但不能了解肿块的软硬度,而乳腺肿块的硬度与良恶性相关,学者普遍认为肿块质地较软的多为良性,较硬的多为恶性肿块。最新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突破了这一观念,认为乳腺良、恶性肿块有弹性差异,利用肿块本身具有的弹性差异对鉴别良、恶性有重要临床意义,因此,超声弹性成像已成为乳腺肿块诊断的新方法。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