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现阶段,人类致死疾病众多,而急性心肌梗死(AMI)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有关研究报道,有一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死亡者由于出现致命性的心律失常,而在发病1 h便死亡。根据有关文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早期的机械灌注和药物治疗中有一定效果。作为院内抢救的基础,院前急救是进行急救要采取的首个步骤,在医疗救助系统中不可或缺。要挽回患者生命,使急救预后得到改善,院前急救护理就必须做到准确、快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与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患儿的护理方法。并对所有患儿的临床结局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了解通过护理后,患儿是否发生并发症、是否存在死亡病例以及康复情况。结果 1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2例患儿最终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病死率为12.5%。其余患儿均最终痊愈出院,在护理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消毒、提前做好预防肺水肿、心功能不全、脑炎等并发症的护理、严密监控患儿的临床体征。通过积极的、科学的、有效的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儿的病死率,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院前急救衔接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本院急诊出车接诊的AMI患者156例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AMI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AMI院前急救衔接绿色通道进行急救护理,对比两组的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确诊时间及开始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好转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给予及时合理的急救护理干预,进而衔接快捷可行的绿色通道路径,使患者提前获得干预,并缩短开始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能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沙丁胺醇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哮喘患儿128例,随机分为2组各64例,对照组单用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给予沙丁胺醇联合酮替芬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7%;患儿咳嗽、气促、喘憋、肺部哮鸣音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6个月内复发率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沙丁胺醇联合酮替芬能促使哮喘患儿临床症状尽快改善,降低疾病复发率,且不会导致不良反应风险加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TNT)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3例为观察组,以102例健康体检合格者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循环酶法测定血清中hsTNT与Hcy水平,连续检测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中hsTNT与Hcy水平、观察组中hsTNT与Hcy的变化和冠心病心肌梗死的hsTNT与Hcy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中hsTNT(0.274±0.241)ng/mL与Hcy(23.172±4.534)umol/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中hsTNT(0.016±0.008)ng/mL与Hcy(10.321±3.465)umol/L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心病患者中心肌梗死组的hsTNT(0.314±0.171)ng/mL高于无心肌梗死组的hsTNT(0.014±0.009)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hsTNT与Hcy水平,对于预防与诊断冠心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患者对医疗服务、治疗水平越来越高的要求,从专业理论、操作技巧、新知识等方面有重点地对护士开展继续教育,促进专业发展十分必要[1].静脉治疗是一种有创性介入治疗,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引起医疗纠纷[2].有报道[3],静脉输液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治疗环节.婴幼儿头皮输液是儿科护理中最基本的护理技术,也是治疗、抢救危重患儿的一种基本手段[4].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普遍应用很大程度解决了维持小儿静脉通道的难题.现对我院儿科2009~2010年留置针静脉输液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讨实施健康教育对甲亢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对甲亢患者的教育评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确定健康教育目标,选择正确的健康教育方法;按照教育计划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休息和活动指导、用眼护理、用药指导、预防甲亢危象等全面的健康教育内容。结果实施教育后120例甲亢患者能完全掌握疾病相关知识者93例占77.5%,部分掌握者27例占22.5%;患者对我院满意度达97%以上,医院的知名度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保健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幼儿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在儿童保健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儿科门诊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100例42d足月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婴幼儿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对照组仅进行常规保健,比较两组婴幼儿的保健效果。结果对照组婴幼儿在9个月、12个月、18个月智力发育指数评价分剐为(95.12±4.32)、(100.32±4.89)、(106.32±4.72);观察组婴幼儿在9个月、12个月、18个月智力发育指数评价为(99.02±5.76)、(107.12±5.76)、(114.35±6.43)。对照组婴幼儿在9个月、12个月、18个月心理运动发育指数评价为(92.76±3.87)、(98.78±4.61)、(102.12±4.12);观察组婴幼儿在9个月、12个月、18个月心理运动发育指数评价为(97.43±4.56)、(104.89±4.12)、(110.65±5.12)。结论对婴幼儿进行发育和行为进行早期预见性保健指导,可以显著提高婴幼儿的行为、发育偏差,促进其智力、体格正常发育,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肺炎患儿60例,患儿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则另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半分别为76.7%和96.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肺炎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