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蜂毒生物制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蜂毒的应用研究比国外发展快,目前已经制成的蜂毒生物制品包括蜂针、蜂毒注射液和精制蜂毒注射液。蜂毒制品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其疗效优于蝎毒和其他药物,被认为是目前治疗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最好的药物。其它的疗效还有治疗神经痛和高血压等。本文首先对蜂毒中的生理活性成份进行了叙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以蜂毒为原料生物制药的现状。对蜂毒生物药品的种类和临床应用进行了重点论述,认为蜂毒生物制药的前景光明.并指出目前蜂毒生物制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白眉蝮蛇蛇毒精氨酸酯酶致畸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白眉蝮蛇(Agkistrodon halys ussuriensis)蛇毒精氨酸酯酶对大鼠的致畸胎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用大鼠进行致畸胎试验,将动物分成5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精氨酸酯酶低剂量组(0.06 U / kg)、中剂量组(0.18 U / kg)、高剂量组(0.36 U / kg)和阳性对照组(Vit AD 滴液10 mg / kg)。精氨酸酯酶于受精第6 d连续静脉给药至15 d, 第20 d(分娩前1 d)断头处死动物并剖腹。通过3项指标确定精氨酸酯酶的致畸胎作用:一般综合指标,包括实验期间动物的体重、进食量、精神状态和活动情况;妊娠指标,包括剖腹检查记录的着床总数、死胎数、活胎数、吸收胎仔数、胚胎体重、身长、尾长和性别比;致畸指标,包括对外形、器官和骨骼畸胎率的测定。 结果: 母鼠胚胎毒性症状出现在高剂量组(0.36 U / kg),与对照组相比表现为妊娠期间平均体重增长减慢和胎仔的体重减轻(P<0.05),但外形、内脏和骨骼畸形率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其它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 结论: 纯精氨酸酯酶0.18 U / kg以下对孕鼠无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高于0.18 U / kg则有一定的胚胎毒性。临床应用的剂量(0.012 U / kg)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检测侵染生姜的烟草花叶病毒的ELISA方法。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侵染生姜的烟草花叶病毒,挑选仅含烟草花叶病毒的生姜叶片,采用离心方法提取叶片中的烟草花叶病毒,通过12% SDS-PAGE 和5%~20%梯度SDS-PAGE二次制备电泳分离出烟草花叶病毒的外壳蛋白CP,将含CP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磨细后免疫小鼠,获得抗血清。用Western blot检测抗血清特异性,ELISA检测抗血清的结合性,通过亲和层析纯化抗血清中的IgG。以待测生姜叶片液为抗原包被,纯化的抗血清IgG为一抗,羊抗小鼠 IgG为二抗,建立检测侵染生姜的烟草花叶病毒的间接ELISA。结果:抗血清中的IgG仅仅与烟草花叶病毒的CP结合,并能够结合天然烟草花叶病毒颗粒。建立的ELISA对花叶病生姜叶片的检测结果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成功地建立了检测侵染生姜的烟草花叶病毒的ELISA方法。  相似文献   
4.
蛇毒神经生长因子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传宝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3):2106-2108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家族的典型代表。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众多,除NGF外,还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胶质源神经营养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它们在氨基酸序列上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有相似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5.
疼痛神经的传导与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疼痛神经传导与调节的机制,以期为临床镇痛药物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4—01/2005—06期间的有关疼痛、疼痛传导和调节的文献,检索浏“pain,pain conduction,pain regul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1984—01/2005—06期间的相关文献,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疼痛、疼痛传导、疼痛调制”。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步审查,选择与疼痛、疼痛传导和调节有关的研究论著,排除重复性研究及综述类文献。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7篇关于疼痛、疼痛传导和调节的文献,19篇符合上述纳入标准,排除的18篇为重复研究或综述文献。 资料综合:痛觉是由伤害性感受器的冲动激活中枢系统引起的。疼痛的传导Ⅵ分为3级:疼痛通过初级感觉神经元传到疼痛的初级中枢-脊髓背角,再经由脊丘束、脊网束、脊-中脑束、脊颈束、脊柱突触后纤维束5条上行传导束传达到脑,由丘脑进行痛觉整合。痛觉调制中的闸门学说是目前较有效合理的学说,脑中枢对疼痛的调制中研究最多了解最清楚的是脑干对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下行抑制系统。 结论:疼痛的传导和调制机制已初见端倪,对疼痛的治疗和控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近l0多年来国内外以蛇毒为原料的生化药物的现状.对蛇毒抗凝、镇痛和止血等多种活性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同时也指出了蛇毒制药的前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舟山眼镜蛇(Najaatra)毒短链神经毒素被用于临床镇痛,我们采用短链神经毒素,研究其高浓度下有无致突变性,为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应用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和Ames试验检测短链神经毒素潜在的致突变性。结果:短链神经毒素浓度高于0.64μg/ml时,部分菌株的Ames试验结果呈阳性,高于0.32μg/ml时,部分试验组CHL细胞染色体畸变为阳性,但均远低于阳性对照组,而且回复突变和畸变率与神经毒素的浓度不呈线性关系。结论:从致突变角度考虑,短链神经毒素作为药物在临床应用的剂量水平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蝎毒的应用研究在中国发展很快,已经制成包括蝎毒注射粉剂、蝎毒口服胶囊和蝎毒药膏等多种制剂并应用于临床。用于镇痛、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蝎毒生物制品已经在临床中应用;治疗抗癌、溶栓和抗癫痫的蝎毒生物制品正在研制之中,有的药物已经接近临床应用。文章对蝎毒中的生理活性成分进行了简单的叙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以蝎毒为原料生物制药的现状。对蝎毒生物药品的种类和临床应用进行了重点论述,认为蝎毒生物制药的前景光明,指出目前蝎毒生物制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科研和教学并重,以科研促教学,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必由之路。为研究科研有效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科研促理论教学、科研促实践教学等环节阐述了我系对科研促教学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蝎毒的生理活性成分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蝎毒的应用研究在中国发展很快,已经制成包括蝎毒注射粉剂、蝎毒口服胶囊和蝎毒药膏等多种制剂并应用于临床。用于镇痛、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蝎毒生物制品已经在临床中应用;治疗抗癌、溶栓和抗癫痫的蝎毒生物制品正在研制之中,有的药物已经接近临床应用。文章对蝎毒中的生理活性成分进行了简单的叙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以蝎毒为原料生物制药的现状。对蝎毒生物药品的种类和临床应用进行了重点论述,认为蝎毒生物制药的前景光明,指出目前蝎毒生物制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