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表现诊断为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患者34例,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行经导管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其中31例应用Amplatzer不对称型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3例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术中连续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监测,术后1天、1月、3月、6月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超声测定膜部室间隔缺损直径为3.0~11.6mm(平均4.5mm),距离主动脉右冠瓣2.7~7.8mm(平均3.6mm),左心室造影测定膜部室间隔缺损的直径为3.0~8.8mm(平均5.4mm),所选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直径为4.0~16mm(平均7.9mm)。技术成功率100%。超声心动图示术后即刻残余分流为17.6%(6/34),24h后残余分流为8.8%(3/34),1个月后残余分流为5.9%(2/34)。34例患者术中均有一过性室性心律失常,1例发生一过性心跳骤停。术后1例出现股静脉血栓形成,3例出现了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于术后24h内发生溶血,经内科治疗后完全恢复,未见封堵器脱落、主动脉瓣返流等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关闭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操作简单、方便、并发症少,残余分流少见,值得在临床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的球瓣比和球囊长度对儿童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近期及中远期疗效的影响,探讨最适宜的球瓣比和球囊长度。 方法1987~2005年山东省立医院儿科诊治119例肺动脉瓣狭窄患儿,使用不同球瓣比和长度的扩张球囊行PBPV术,扩张前后测量右室与肺动脉间的峰值压力阶差,并行左侧位右室造影,测量瓣环大小并观察有无右室流出道激惹。术前、术后定期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估测最大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并观察肺动脉瓣形态及其反流情况。 结果超大球囊法行PBPV术后,患儿的近期及中远期跨肺动脉瓣压差持续下降,且压差下降率不随球瓣比的增加而增大;术后未发现有肺动脉瓣再狭窄者,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瓣反流,且反流的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并与球瓣比成正相关。对于年龄较小(≤6岁)的儿童,球瓣比大且长度≥40mm的球囊较易引起右室流出道痉挛及三尖瓣反流。中远期三尖瓣反流的发生可能间接继发于肺动脉瓣反流所引起的右室容量负荷过重。 结论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最佳的球瓣比为1.0~1.2,疗效满意且并发症少;6岁以下儿童宜使用长度<40mm的球囊,可减少右室流出道痉挛及近期三尖瓣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脂联素(APN)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足月HIE新生儿52例(重度HIE组15例,中度HIE组20例,轻度HIE组17例),测定脐血及生后3~5 d(HIE急性期)、10~14 d(HIE恢复期)的血清IGF-1、APN水平;另选同期出生的2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轻、中、重度HIE组及对照组四组间脐血及生后3~5 d时APN、IGF-1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均随HIE程度加重而下降,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IE恢复期新生儿APN、IGF-1水平显著增加,但APN水平中度HIE组和重度HIE组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HIE组IGF-1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患儿脐血、急性期血清IGF-1、APN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3、0.61,P均0.01)。结论 HIE患儿血清IGF-1、APN水平降低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可作为病情程度的判断指标之一,对临床诊断及预后的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介入治疗已开展10余年,因其创伤小、不留瘢痕、术后恢复快,已为患者所接受.据国内外文献报道,该方法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但其术后中远期心脏结构的变化及并发症转归情况的相关报道较少.为此,我们选取了2006至2007年在本院介入治疗成功,且随访时间为1个月~4年的188例ASD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中药芪芍五味子复方制剂抗柯萨奇B3病毒(CVB3)效果及抑制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法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与广谱抗病毒药物病毒唑对照,进行复方制剂体外抗病毒实验;BALB/c小鼠接种CVB3建立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对照组、复方制剂治疗组和维生素C与病毒唑联用组,观察各组心肌病理变化,Real-time定量PCR检测小鼠心肌CVB3RNA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率.结果 复方制剂体外最大无毒浓度为19.53g/L,预防给药、同时给药和治疗给药3种方式细胞培养所需有效药物浓度均低于病毒唑;与同期病毒对照组小鼠比较,复方制剂治疗组小鼠心肌炎症性病理变化明显减轻,CVB3RNA拷贝数降低(P<0.05),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芪芍五味子复方制剂可有效抗病毒,抑制病毒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对CVB3感染小鼠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7岁。因口唇青紫伴活动后气促4年余入院。患儿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唇青紫,伴活动后气促,后逐渐出现指趾端紫绀,当地医院未明确诊断,也未行特殊治疗。患儿自幼无鼻出血、呕血、咳血及黑便史。父母健康,无遗传病史。体检:T37℃,R25次/min,P120次/min,BP100/75mmHg,体重19.5kg,身高120cm。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及瘀  相似文献   
7.
患儿 男,11岁,因“急性髂骨骨髓炎”于2020年1月入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骨科,手术后出现呼吸困难急转入小儿重症医学科,因体循环高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肺动脉高压,进一步行心脏大血管CT造影(CTA)发现右下肺动脉栓塞,给予积极抗感染,依诺肝素皮下注射及口服利伐沙班序贯抗凝治疗,1个月后复查CTA示肺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心率变异(HRV)改变及其与心脏大小和收缩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DCM患儿(DCM组)和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记录HRV指标(SDNN、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TP、LF、HF、LF/HF);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房舒张末期内径(LAE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LVFS)和二尖瓣E/A峰比值,并分析这两类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CM组HRV指标除LF/HF较对照组升高外,其余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SDNN与LAED、LVEF、LVFS和E/A呈中度相关,其余指标与心脏大小和收缩舒张功能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DCM患儿存在明显的自主神经平衡失调,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减退,交感神经的相对激活;HRV与心脏大小和收缩舒张功能指标相对独立,其作为一无创性检测指标,可从一个侧面反映DCM患儿的预后,将它们结合起来能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于合并膜部瘤的室间隔缺损(VSD),比较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左心室造影的方法观察膜部瘤的形态、测量VSD 的大小及其与主动脉瓣的距离等方面的关系.方法 2008 年9 月至2009 年9 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VSD 患儿104 例,男50 例,女54 例,年龄3.0 ~18.0 岁,平均(6.4 ±4.0 )岁,体重11.0 ~57.0 kg,平均(24.9 ±9.0 )kg,其中93 例合并膜部瘤(占89.4 %),11 例不合并膜部瘤(占10.6 %).术前、术中及术后行TTE 检查,术中行常规左心室造影,了解VSD 合并膜部瘤的情况、膜部瘤的形态、部位,测量其大小及与主动脉瓣根部的距离,依据不同的情况选用合适的封堵器进行封堵.两组间相关性检验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用SPSS 11.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TTE 与造影显示的膜部瘤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动脉短轴切面和心尖五腔心切面测量的VSD 直径与造影的测量值相关性好,r 值分别为0.92 (P <0.01 )、0.89 (P <0.05 );心尖五腔心切面测量的VSD 基底与主动脉瓣距离与造影测量值相关性好,r 值为0.98 (P <0.01 ).结论 TTE 在观察VSD 的形态、测量VSD 的大小方面,与左心室造影相一致,可于术前初步决定封堵方案;TTE 与左心室造影相结合可更准确地判断VSD 与主动脉瓣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动脉导管未闭个体化介入治疗的初步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个体化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例应用标准型Amplatzer导管封堵器难以完成介入治疗的PDA患者,根据造影显示PDA形态及临床特点,分别选用成角型Amplatzer导管封堵器、偏心型导管封堵器以及Amplatzer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术后以心脏超声随诊评价疗效。结果8例患者皆成功完成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应用Amplatzer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2例应用成角型Amplatzer导管封堵器、5例应用偏心型导管封堵器;2例经2次手术完成,余患者一次治疗完成;8例患者中,有2例封堵后即刻造影显示封堵完全,4例术后2 4h心脏超声检查无残余分流,7例术后3月残余分流消失;1例术后6个月时心脏超声仍可见约2mm的残余分流,但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患者主观症状明显减轻。结论个体化原则可以进一步扩大PDA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临床实践需要设计和生产不同形态和大小的封堵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