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摘 要:目的:研究甘肃省靖远县乙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乙肝) 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为进一步探索乙 肝防控策略、制订乙肝防控措施提供建议。方法:调查2016年10月1日—2017年10月31日期间靖远县所有助产机构入院分 娩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 阳性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并对新生儿进行随访,检测其HBsAg 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HB? sAb)。结果:研究共纳入 HBsAg 阳性住院产妇所生新生儿 131 名,其在出生 24 h 内全部进行了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和乙肝疫苗首针 (HepB1) 接种。新生儿乙肝病毒指尖血检测结果显示,HBsAg 阳性者 1 人,母婴阻断失败率为 0.76% (1/131);HBsAb阳性者 101人,母婴阻断成功率为 77.10% (101/131);HBsAg和 HBsAb全部阴性者 29人,母婴阻断成功但 免疫失败率为22.14% (29/131)。结论: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措施实施情况较好,阻断HBsAg 阳性母 亲垂直传播乙肝病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正>制备浓缩血小板及冷沉淀要求采血时一针见血,采血通畅,在6 min内完成400 ml全血的采集,血液要与抗凝剂充分混匀,无凝血等[1~4]。为了解采血时间长短、抗凝剂未充分混匀对血液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和Ⅷ因子活性的影响,我们于2007~2010年收集无偿献血者的相关标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ABO、RhD血型的定型方法有纸片法、试管法、微柱凝胶法、微板法等.除微板法外其它方法由于其操作的特殊性显然不适合血站大批量标本的检测;微板法依据其判读原理不同分为U型板、梯形板和V型板技术,本站新引进Metis全自动血库系统,利用V型板法,采用CCD数码成像原理判读结果.我们检测18 451份标本,无1例错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南阳地区278 519例无偿献血者血液中不规则抗体发生频率、抗体类型及分布特点,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在STAR BG全自动血型仪96孔U型微板上进行ABO正反定血型检查,应用反定型"O"细胞初筛献血者标本不规则抗体,对初筛阳性者用抗体筛选细胞和抗人球蛋白卡检测不规则抗体,谱细胞鉴定不规则抗体及巯基试剂鉴定抗体IgG、IgM类别。结果 278 519例献血者标本中,不规则抗体阳性152例(0.05%),其中特异性抗体122例,非特异性抗体30例,构成比分别为80.26%和19.74%;男性、女性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3%和0.07%,两者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既往有妊娠史献血者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妊娠史者(P<0.05);初次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2次献血者(P<0.05)。结论南阳地区献血者中存在的不规则抗体主要为抗-E、抗-M和冷自身抗体,重视和加强献血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32 560例临床拟输血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32 560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筛查阳性者应用谱细胞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在32 560例患者中筛查出不规则抗体160例,阳性率为0.49%,其中特异性抗体138例(86.25%),非特异性抗体22例(13.75%);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0.76%)高于男性(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规则抗体的产生与既往有妊娠和输血史密切相关(均P0.05);血液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含正常妊娠分娩产妇)及慢性肾脏疾病抗体筛查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03%、0.95%和0.86%,而外科疾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0.26%)较低。结论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可了解其体内抗体产生情况及特异性,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