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伴骨质疏松症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及性激素影响。方法: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32例(甲亢组)、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15例(甲减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32例(对照组),每组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普通组和性激素替代(hormonereplacementtreatment,HRT)组。治疗前和后进行放射免疫法测游离碘塞罗宁(三碘甲状腺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免疫放射法测促甲状腺激素、骨钙素、甲状旁腺素含量;骨密度测定。结果:治疗前甲减组雌激素为(22.12±13.22)pmol/L,较对照组下降(t=2.367,P<0.05)。甲亢组雌激素为(62.93±2.07)pmol/L,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89.444,P<0.001),但活性雌激素降低。治疗后甲亢组疗效最佳,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普通组骨量变化为4.24±1.3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302,P<0.001),HRT组骨量变化为7.29±1.90(t=6.612,P<0.001),HRT组疗效优于普通组(χ2=7.692,P<0.01)。甲减组骨量较对照组略提高,普通组骨量变化为3.46±1.0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22,P<0.01);HRT组为4.36±1.2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832,P<0.05),与普通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125,P>0.05)。结论:雌激素替代是更年期甲亢患者提高骨量的最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8(IL-8)变化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本文对46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分为A、B、C三组,并设正常对照组30名,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分别测定他们的血清TNF-α、IL-8值,同时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和III型前胶原(PCIII)。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TNF-α、IL-8值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且A、B、C三组TNF-α、IL-8水平依次递增,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以上数据表明,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及IL-8水平是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及病情预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对月经过期1—8天的70例要求催经止孕妇女,经HCG 放射免疫测定诊断36例为非孕闭经,34例为早孕。以上对象采用电动按摩子宫进行催经止孕。操作时持电摩器置于对象下腹部,紧贴子宫体按摩6分钟(振动力必须作用于子宫体、感到有宫缩),每隔2—3天一次,直至阴道流血止。结果,催经有效率为100%,止孕有效率为61.8%。电摩器催经止孕法简便、安全,但止孕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变化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关系及意义。方法:肝硬化患者46例,按Child-pugh分级分为A、B、C三组;正常对照组32例。分别测定他们的肝功能、IGF-Ⅰ、IGF-Ⅱ值。比较正常组与不同Child-pugh级别中肝硬化患者的IGF-Ⅰ、IGF-Ⅱ变化。结果:肝硬化患者IGF-Ⅰ、IGF-Ⅱ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01),IGF-Ⅱ的敏感性高于IGF-Ⅰ,联合测定有协同评估肝功能及提示预后的作用。结论:肝硬化患者IGF-Ⅰ、IGF-Ⅱ可作为病情及预后评估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骨代谢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甲状腺功能改变对骨代谢的影响 ,对 91例甲亢 ,37例甲减及 5 1名健康对照者用免疫放射 (IR MA)法测骨钙素 (BGP)及甲状旁腺素 (PTH) ,用镅 - 2 41单光子跟骨密度仪测骨密度 (BMD)。结果发现 ,BGP含量 :甲亢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甲减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PTH含量 :甲亢组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甲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骨密度测定 :甲亢与甲减组骨质疏松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甲亢与甲减组骨质疏松发病年龄前移 ,甲减组 5 5岁以上都有骨质疏松。BGP和PTH改变明显早于骨密度变化 ,可作为甲状腺功能异常时骨代谢变化的灵敏指标 ,特别用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6.
我院经病理确诊44例桥本氏病(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在病理检查前,分别进行过功能核素检查和甲状腺素合成分泌功能检查,现分析如下。一、~(131)I吸收试验;口服~(131)碘化钠3微居里,用γ—盖革计数管测定甲状腺部位3、24小时吸~(131)I率。本组试验39例,24小时吸~(131)I率平均值为28.3±8.6%(我院正常值为35.15±7.5%),低于正常者6例,超过正常3例。后者做T_3抑制试验,2例被外源性T_3抑制;1例不受抑制者病理证实为桥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T3 、T4、FT3 、FT4、TSH检测结果不稳定和各项目间的不匹配原因 ,以提高检测质量 ,为临床提供可信的报告。方法 :通过实验室内质控改进分离方法 ,对各类加样器及放免测定仪定期监测 ,放免指标采用零管结合率 (B0 )、非特异结合 (NSB)、有效剂量值 (ED2 0 、ED50 、ED80 )、平均批变异系数 (ABCV)、平均病人值和质控血清含量的Shewart质控图 ,免放法选用B0 、NSB、ED80 、ED50 、ED2 0 、标准点偏差、质控血清和平均病人值。结果 :通过随意选择 1 0批标本共 96 4例测定结果分析 ,有 1 5 4例项目之间不匹配占 1 6 % ,而方法和操作的误差仅占不匹配标本的 5 8% ,其中大多数为甲状腺激素的生化特性和临床表现。结论 :分离误差是造成随机误差最主要来源 ,应选择稳定性好的分离法 ,推进固相分离替代均相分离 ,平均病人值有补充质控血清的作用 ,它和内质控的各项参数组成实验结果偏移取舍指标 ,以去除因方法和操作引起的误差 ,余下的不匹配结果原因为临床甲状腺疾病特点。实验人员要从技术和临床角度来分析结果 ,沟通实验室与临床的联系 ,才能知己知彼地提供给临床可信的报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伴骨质疏松症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及性激素影响。方法: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32例(甲亢组)、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15例(甲减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32例(对照组),每组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普通组和性激素替代(hormone replacement trestment,HRT)组。治疗前和后进行放射免疫法测游离碘塞罗宁(三碘甲状腺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免疫放射法测促甲状腺激素、骨钙素、甲状旁腺素含量;骨密度测定。结果:治疗前甲减组雌激素为(22.12&;#177;13.22)pmol/L,较对照组下降(t=2.367,P&;lt;0.05)。甲亢组雌激素为(62.93&;#177;2.07)pmol/L,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89.444,P&;lt;0.001),但活性雌激素降低。治疗后甲亢组疗效最佳,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普通组骨量变化为4.24&;#177;1.3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302,P&;lt;0.001),HRT组骨量变化为7.29&;#177;1.90(t=6.612,P&;lt;0.001),HRT组疗效优于普通组(x^2=7.692,P&;lt;0.01)。甲减组骨量较对照组略提高,普通组骨量变化为3.46&;#177;1.0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22,P&;lt;0.01);HRT组为4.36&;#177;1.2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832,P&;lt;0.05),与普通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0.125,P&;gt;0.05)。结论:雌激素替代是更年期甲亢患者提高骨量的最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