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理工作呈报制的建立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非典”给护理工作带来的启示,以及我院以往出现的一些问题、隐患和目前社会上出现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为了确保护理部门内部、护理部门同医院各部门之间、同医院上级之间的信息交流与通畅,及时向院领导呈报护理工作情况,使领导能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果断做出决策并采取有效和必要的措施,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小负面影响以及人、财、物的损失。我院护理部于2003年在内蒙古地区医疗机构中率先制订了护理工作呈报制度和护理工作应急预案,护理部成立了6个护理急救小组,配备了急救标志,每组有10名成员,分别由有经验的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结肠脾曲癌浸润脾下极、胰尾或脾门淋巴结转移施行联合胰尾、脾脏切除术的疗效。方法1995年5月至2004年1月,我院对41例结肠脾曲癌患者施行联合胰体尾、脾脏根治性切除术(观察组),与同期施行姑息性手术的21例结肠脾区癌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对照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6.6%和19.0%,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3±3)个月和(15±3)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82.9%和7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存活率分别为41.5%和23.8%,5年存活率分别为34.1%和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结肠脾曲癌侵及邻近脏器患者,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施行联合胰尾、脾脏切除术是安全的,且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因肠结核并发的急性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肠结核并发急性消化道穿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历资料、术前检查、手术记录及病理检查等.结果 11例患者中,发病时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者9例,局限性腹膜炎者2例.术前腹部立位平片提示膈下游离气体11例.术前明确诊断为"急性肠结核穿孔"3例,诊断为"急性消化道穿孔"8例.11例患者均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穿孔部位均在回肠,且穿孔处肠管局部增厚狭窄,伴有近端肠管扩张者4例,无明显扩张者7例;单一穿孔者6例,多处穿孔者5例,多处穿孔者合并肠内瘘2例.11例患者均行"穿孔的肠管部分切除+肠肠吻合术",有3例另加回肠造瘘术;术后病理均为"肠结核溃疡穿孔".术后11例患者均进行抗结核治疗、营养支持及抗感染等处理,发生切口感染者3例,无吻合口漏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1~5年,目前11例患者均生存良好.结论 肠结核并发急性消化道穿孔起病急,病情重.手术切除病变肠管及消化道重建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后抗结核和营养支持治疗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出结核特异性IFNγ对诊断淋巴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89例确诊为淋巴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Elispot、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法、PCR和病理检查对淋巴结核的诊断差异.结果 89例临床确诊淋巴结核患者,Elispot检测阳性率为79.78%(71/89),培养法阳性为39.29%(11/28),PCR阳性为53.57%(30/56),病理诊断阳性为84.51%(60/71).Elispot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培养法和PC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55、11.166,P均<0.05),与病理诊断阳性率相似(x2=0.596,P>0.05);Elispot联合培养法或PCR法,阳性率分别达到89.29% (25/28)、82.14%(46/56),当Elispot、培养法和PCR法三者联合应用时,阳性率高达91.67%(22/24).结论 Elispot检测方法对淋巴结核有辅助诊断价值,与临床常规检测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SP-1和VEGF在胃癌微血管生成中的调控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5例胃癌组织(实验组)以及癌缘外≥5 cm远隔胃黏膜组织(对照组)中TSP-1、VEGF和CD31表达水平,研究TSP-1和VEGF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关系.结果:(1)实验组TSP-1、VEGF阳性率分别为40%(34/85)、81.2%(69/85),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2)TSP-1的表达与MVD呈负相关(p<0.01),VEGF的表达与MVD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胃癌中TSP-1和VEGF的表达与血管新生关系密切,是调控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两者表达平衡决定胃癌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近10年,由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具有住院时间短、腹腔探查清楚全面、切口小、肠粘连少等优点,已经越来越多在临床推广[1].近3年来我科LA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开腹手术,从2005年10月~2008年8月共施行LA220例,效果满意.现就手术中的常见难点及手术技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常见难点与手术技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的常见难点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为220例阑尾炎患者行LA的临床资料。结果:216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4例中转开腹,阑尾取出困难62例,特殊位置阑尾18例,阑尾根部坏疽穿孔13例,阑尾周围重度粘连19例,阑尾显露困难12例,系膜出血7例,手术时间35~130min,住院时间3~9d,1例戳孔感染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无术后出血、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耐心、细致、熟练的腹腔镜外科技术是保证各种阑尾炎一期切除、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进入到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切口感染患者,选取同期60例无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临床对照,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均是切口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2种以下有21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5%,未使用抗生素2种以上39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5%,手术时间2 h以内有24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0%,手术时间2 h以外有36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0%,使用免疫抑制剂有3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1.7%,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有29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8.3%。对照组60例患者均不是切口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2种以下有37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1.7%,未使用抗生素2种以上23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8.3%,手术时间2 h以内有41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8.3%,手术时间2 h以外有19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1.7%,使用免疫抑制剂有19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1.7%,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有41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8.3%。结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必须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前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和种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因肠结核并发的急性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肠结核并发急性消化道穿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历资料、术前检查、手术记录及病理检查等。结果 11例患者中,发病时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者9例,局限性腹膜炎者2例。术前腹部立位平片提示膈下游离气体11例。术前明确诊断为"急性肠结核穿孔"3例,诊断为"急性消化道穿孔"8例。11例患者均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穿孔部位均在回肠,且穿孔处肠管局部增厚狭窄,伴有近端肠管扩张者4例,无明显扩张者7例;单一穿孔者6例,多处穿孔者5例,多处穿孔者合并肠内瘘2例。11例患者均行"穿孔的肠管部分切除+肠肠吻合术",有3例另加回肠造瘘术;术后病理均为"肠结核溃疡穿孔"。术后11例患者均进行抗结核治疗、营养支持及抗感染等处理,发生切口感染者3例,无吻合口漏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1~5年,目前11例患者均生存良好。结论 肠结核并发急性消化道穿孔起病急,病情重。手术切除病变肠管及消化道重建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后抗结核和营养支持治疗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腹膜假黏液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对一组临床上出现凝胶样腹水疾病的总称,很少见,我院从1990~2006年共诊治12例,现对其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12例PMP患者中,男4例,女8例,年龄40~80岁。12例患者中均有腹胀、腹部不适及腹部包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