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辣根过氧化物酶(Herseradish peroxidase)最早由Richard(1960)等人用来研究肾近端小管的早期吸收情况,将HRP注入鼠静脉内,离隔一定时间进行观察。70年代Kristensen是将HRP用于神经系统联系的创始,他的第一部分工作即是将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HRP示踪技术发现丘脑腹后核小细胞部向岛皮质有明确的定位投射,此发现为探索内脏性传入通路提供新的形态学资料.本文还用Nissl法研究了丘脑腹后核小细胞部的细胞构筑,为丘脑腹后核小细胞部的核团划分、形态特征及细胞构筑学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3.
兔30只,分为三组。第一组10只,将10%HRP80微升注入“关元俞”,观察其传入神经元的节段分布;第二组10只,将10%HRP80微升注入“膀胱俞”,观察其传入神经元的节段分布;第三组10只,将10%HRP100微升注入膀胱壁内,观察其传入神经元的节段分布。“关元俞”穴位的传入神经元的节段为腰1-骶5脊神经节,“膀胱俞”穴位的传入神经元节段为腰2-骶5脊神经节,膀胱的传入神经元节段为胸12-尾1脊神经节。从上述结果可以证实,膀胱传入神经元节段与“关元俞’、“膀胱俞”两穴位传入神经元节段相互重叠9个节段,即腰2-骶5。这些重叠与交汇的形态学观察证实了当针灸这两穴位时传入神经元将刺激传至脊髓并可经上行束至丘脑进行整合,对膀胱机能进行调整以达到治疗的效果。这些实验可初步用神经解剖学方法阐明针刺“关元俞”、“膀胱俞”治疗泌尿系疾患的机理,也为经穴脏腑相关学说提供了形态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炙肝俞,脾俞,粱门,期门各穴抑制胆色素结石的神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5.
44 cats were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The spinal cords of 40 animals were injuredat about L_1 level by using Allen's method (400g/cm)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A)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group (n=20) and B) control group(n=20). 2 weeks after spinalcord injury, 80% of animal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urvival and 45% of animal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urvival.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p<0. 05).The motor evoked potential was recorded two week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The latency of theshort latency peak was 15. 61±4. 98 mS and the amplitude was 10. 61 0. 59 mV in the treatmentgroup; and 21. 7±5. 02 mS and 0. 56±0. 32 mV in the control group. Both latency and amplitude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 05, P<0. 05). The Anti-NF-H (neuro-filament) was determined at 2 and 4 weeks respectivel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The more NF-Hpositive labeling fibers were foun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 01 ).The  相似文献   
6.
上肢穴区的感觉纤维向中枢的投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后根传入纤维向中枢的投射,国内外曾有过一些报导。但重点多是讨论后根纤维在脊髓灰质内和在延髓各核团的分布以及身体不同部位在延髓薄束核,楔束核内的投射区而对于后根纤维在脊髓灰质内投射的节段性则报导的不多。我们的实验是通过切断颈6~8、胸1(C_(6~8)、T_1)的后根,用溃变染色法,进一步了解C_(6~8)、T_1的后根纤维向中枢投射的节段性及其分布。在针灸临床方面,针刺四肢和面部的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四白”穴治疗机理,我们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法(HRP法),追踪其穴区传入神经元的分布及联系。  相似文献   
8.
<正> 迷走神经与中枢的联系一直是针灸针麻原理研究所观注的重要课题。一些研究表明迷走神经参与内脏牵扯性痛的传导。迷走神经还对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虽然以往对迷走神经有过很多研究和报道,但仍存在着一些有争议的问  相似文献   
9.
穴位形态学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陶之理 《针刺研究》1989,14(4):397-402
<正> 穴位乃是身体上施行针灸的特定部位,简称为“穴”。它可“通经脉,均气血,蠲邪扶正”,是“处百病,调虚实”等的刺激点。也就是用于治疗疾病和增进健康的刺激点。同时它也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聚集和出入于体表的地方,与经络、脏腑、气、血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在糖尿病小鼠脑内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蓬文  杨芳  盛树力  晋志高  陶之理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5):3462-3463,F003
目的:观察糖尿病小鼠脑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分布及APPl7肽对其分布的影响,为多肽对糖尿病脑病和AD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昆明小鼠体质量28—32g,鼠龄8周,共18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和APPl7肽治疗组(APPl7peptide+DM组)。用链脲佐菌素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并皮下注射APPl7肽(B-淀粉样肽前体蛋白319—335)给予治疗。4周后取脑组织进行IGF-1R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糖尿病组IGF-1R阳性反应细胞广泛分布于皮质、海马、丘脑、下丘脑等部位,而正常对照组及APPl7肽治疗组仅在皮质、海马可见阳性反应细胞,DM组与C组、APPl7peplide+DM组海马阳性反应细胞数分别为(22.3&;#177;1.7),(14.5&;#177;1.4),(15.2&;#177;1.1)个/10倍物镜。后两组与D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0.1,0.2,p&;lt;0.001)。C组与DM+APPl7ueutide组小鼠海马IGF-1R免疫组化红、绿、蓝像素值分别为86&;#177;8,101&;#177;6,130&;#177;5(F=3.3,0.6,0.5,P&;lt;0.01)和84&;#177;6,102&;#177;6,132&;#177;6(F=1.2,6.0,7.0,P&;lt;0.01),且着色淡。结论:糖尿病小鼠脑内多个区域存在较多的IGF-lR阳性神经元,而APPl7肽能使IGF-IR阳性反应细胞出现的部位和数量正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