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
患者女性,43岁。尿频、尿急5~6年,偶有尿痛,未见肉眼血尿,无排尿困难,月经规则,经期延长和经量增多。T36.3℃,P84次/min,R 20次/min,BP 100/70mmHg。2个月前CT检查发现盆腔肿物;膀胱镜检示膀胱颈外肿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建立感染性休克大鼠模型,探索电刺激迷走神经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血浆中钙结合蛋白S100A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3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感染性休克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1假电针正常组;2电针正常组;3假电针CLP组;4电针CLP组;5迷切假电针CLP组;6迷切电针CLP组。3~6组动物均行颈总动脉置管,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浆钙结合蛋白S100A8。结果:CLP组手术后平均动脉压呈进行性下降,手术后12 h时血浆钙结合蛋白S100A8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CLP组比较,电刺激组动物平均动脉压下降程度较低(P0.01);迷切电针CLP组与迷切假电针CLP组相比,大鼠平均动脉压下降程度较低,血浆钙结合蛋白S100A8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可以缓解盲肠结扎穿孔导致的大鼠感染性休克所引发的进行性动脉压下降,降低血浆钙结合蛋白S100A8水平,对于治疗休克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黄与皮硝在右心衰竭所致胃肠功能紊乱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的70例右心衰竭所致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大黄与皮硝,观察2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和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88.6%,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的77.1%,二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功能改善时间和排便时间以及排气时间分别为(3.4±0.6)h、(31.6±6.7)h、(36.7±7.8)h;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时间和排便时间以及排气时间分别为(6.5±1.1)h、(55.8±10.5)h、(64.7±11.8)h;研究组心功能改善时间和排便时间以及排气时间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二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分别为(88.5±11.5)mg/L、(89.8±10.7)mg/L,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CRP分别为(20.7±4.7)mg/L、(37.8±7.4)mg/L,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衰竭所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与皮硝效果显著,缩短肛门排便、排气时间,改善心功能,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筛查状况的分析,反映中心城市周边地区ROP筛查存在的问题,为完善ROP筛查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电话随访、上级医院及本院眼科资料反馈等方式搜集资料,对本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出生和收治的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视网膜...  相似文献   
5.
陈秀妹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217-217
静脉输液不是绝对安全的,它对人体可产生不容忽视的不良反应。随着目前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静脉注射的方法,来达到治疗、检查及诊断的目的,但在应用过程中,由于液体配伍、操作及观察等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可发生各种反应,直接或间接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给病人带来不良影响,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为此加强静脉输液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订一个科学的、完善的质量管理标准和各项规章制度,是减少输液反应的关键,可最大限度控制和避免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支饮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临床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痰热壅肺证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中药通支饮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氨溴索片口服,共3个月。结果:两组在中医证候积分、单个症状积分、总疗效、圣乔治呼吸问卷积分方面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通支饮能改善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临床特点。方法对83例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婴幼儿45例其中肺部体征阳性者26例,3岁以上患儿38例其中肺部体征阳性者8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9,P〈0.01)。婴幼儿病例中有肺外并发症9例,3岁以上患儿有肺外并发症16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 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中,婴幼儿病例以肺部表现为明显,而3岁以上患儿则肺部表现不明显,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用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分析近10年文献,总结支气管扩张症经方、验方、自拟方的临床疗效报道,归纳出目前支气管扩张症较为常见的中医治法.并从病因、病机、临床研究、名家经验等方面予以阐述,以期提供系统的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治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5%人血白蛋白和25%人血白蛋白对脑出血老年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确诊脑出血的老年危重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在内科保守标准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25%人血白蛋白50ml,每天1次;B组给予5%人血白蛋白250ml,每天1次,共10d,监测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颅内压的变化规律。结果:2014-01-2014-06连续入住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脑出血患者,共纳入100例为研究对象(A组50例,B组50例),两组间性别、年龄、肝肾功能、心脏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颅内压及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平均心脏指数、平均全心舒张末期容积均高于B组(P<0.05);平均颅内压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25%人血白蛋白可以快速提高胶体渗透压,降低颅内压效果优于5%人血白蛋白;但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方面5%人血白蛋白优于25%人血白蛋白。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常见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发展中国家的CAG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中老年发病率高于中青年。但由于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该病有年轻化趋势。概因部分年轻人生活不规律、饮食无节制导致。大多数患者有上腹部灼痛、胀痛、胀满、便秘或腹泻等症状。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彭涛教授从事多年脾胃病治疗,他认为寒热错杂证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CAG证型,可以自拟乌梅和胃汤治疗,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应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推动中医学术理论的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医现代化进程。文章结合案例介绍彭涛教授用乌梅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