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胸腔镜在胸腔积液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102例,其中,良性患者76例,恶性患者26例,分析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镜下形态、超声特征差异。分析胸膜厚度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和超声联合胸腔镜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结果良性患者病因均为结核性胸膜炎,恶性患者病因以胸膜转移性腺癌为主(88.46%);恶性组胸腔镜下胸膜肿块、胸膜瓷片状增厚的比例高于良性组(P < 0.05),而胸膜充血水肿、胸膜粘连带比例分低于良性组(P < 0.05);恶性组胸膜厚度、胸膜非均匀性增厚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组(P < 0.05),而强回声纤维分隔带比例低于良性组(P < 0.05);胸膜厚度鉴别恶性胸腔积液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6(P < 0.05),截断值为10.73mm,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53.80%和99.70%;超声联合胸腔镜下形态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2%、81.58%、80.39%、58.82%和91.18%。结论超声联合胸腔镜在胸腔积液良恶性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食道心脏超声(TEE)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卵圆孔未闭(PFO)患者合并隐源性卒中的评估应用。  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卵圆孔未闭患者132例,其中合并隐源性卒中2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TEE检测,测量PFO直径,并行血常规检测,根据血小板、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计算PLR、NLR比值,比较PFO合并隐源性卒中和未合并隐源性卒中PLR、NLR比值的差异性,采用Spearman法分析PFO直径、PLR、NLR与PFO合并隐源性卒中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PFO直径和PLR、NLR检测在卵圆孔未闭合并隐源性卒中的评估价值。  结果  TEE检测发现PFO未合并隐元性卒中患者PFO直径低于合并隐源性卒中(P < 0.05),造影可见房水平不同级别的右向左分流;PFO患者合并隐源性卒中PLR、NLR比值高于未合并隐源性卒中患者(P < 0.05);Spearman分析显示:PFO直径及PLR、NLR比值与PFO合并隐源性卒中风险呈正相关关系(r=0.385、0.429、0.378,P < 0.05);ROC曲线显示:PFO直径联合PLR、NLR评估PFO合并隐源性卒中风险曲线下面积高于PLR、NLR单项指标曲线下面积(P < 0.05)。  结论  TEE可以较好地分辨PFO直径,结合PLR、NLR检测有助于评估PFO合并隐源性卒中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扭转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高频超声诊断的23例睾丸附件扭转的超声图像及临床相关资料.比较患者患侧以及健侧睾丸、附睾、精索、阴囊壁及鞘膜腔的大小、形态、回声及内部血流情况的差异,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附件扭转的诊断价值.结果:23例患者均通过手术或保守治疗证实.睾丸附件扭转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患者患侧睾丸或是附睾头旁(多例为附睾头与附体之间)均见块状回声,同时超声检查均未查见血流信号,同时也可伴有附睾头的增大,鞘膜积液及阴囊壁水肿.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睾丸附件扭转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载多烯紫杉醇及酞菁锌并靶向乳腺癌多功能分子探针的体外光声显像特性及寻靶能力。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及碳二亚胺法制备载多烯紫杉醇及酞菁锌并连接RDG靶向肽的多功能分子探针。检测探针的一般物理特性、多烯紫杉醇及酞菁锌包封率及载药量、与RGD连接情况及体外寻靶能力,观察其体外光声显像情况、体外释放特性及体外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能力。结果成功制备靶向载多烯紫杉醇及酞菁锌的多功能分子探针,平均粒径(266.00±65.85)nm,表面电位(-29.20±6.27)mV;多烯紫杉醇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88.00±0.32)%、(34.92±0.02)μg/mg,酞菁锌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97.25±0.22)%、(30.87±0.11)μg/mg;靶向载多烯紫杉醇及酞菁锌纳米粒具有一定缓释效应,且呈明显光声信号,并随酞菁锌含量增加而增强。流式细胞仪检测RGD肽与靶向载多烯紫杉醇及酞菁锌纳米粒连接率为89.19%。激光辐照靶向载多烯紫杉醇及酞菁锌纳米粒后,乳腺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结论载多烯紫杉醇及酞菁锌并靶向乳腺癌多功能分子探针呈明显光声信号,并具备乳腺癌细胞靶向能力,可通过光声介导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检查对于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8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作为感染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接受床旁超声的检查,对比两组的肺部超声征象(A线征象、B线征象、肺实变征象)及肺部超声评分,并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进行分层对比,采用ROC曲线分析肺部超声评分诊断肺部感染的价值。结果感染组的A线征象、B线征象、肺实变征象检出率及肺部超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CPIS评分>6分的感染组患者的肺实变征象检出率及肺部超声评分均高于CPIS评分≤6分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PIS评分>6分的感染组患者的A线征象、B线征象与CPIS评分≤6分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患者的B线征象、肺实变征象检出率及肺部超声评分均高于存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肺部超声评分诊断肺部感染的敏感度为89.87%,特异性为83.36%,漏诊率为10.13%,误诊率为16.64%,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913。结论床旁超声检查对于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及病情判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交界痣与混合痣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表皮痣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经常规二维超声对交界痣、混合痣边界、形态、内部回声、与周边组织关系进行观察;经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对交界痣、混合痣是否存在血流信号以及血流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存在血流信号时,用频谱多普勒(PW)检测其阻力指数(RI)。结果:病理检查显示良性共37例,恶性共3例。超声检查显示良性30例,恶性2例,超声对交界痣与混合痣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为80.00%。良性组与恶性组在边界、形态、内部及周边血流和R I值方面差异显著(P<0.05)。良性组边界清晰占70.27%,形态规则占72.97%,内部及周边血流较少占32.43%,RI为(0.70±0.05);恶性组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内部及周边血流丰富均占100%,RI为(0.80±0.04)。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交界痣和混合痣的良恶性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诊断准确率较高,同时超声检查价格低廉,无辐射,易被患者接受,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血流动力学特征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60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和6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者血流动力学特征的异同.结果 原发性肝癌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肝动脉直径、肝动脉峰值、门静脉流速以及肝动脉最小流速均与转移性肝癌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肝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内部血流信号检出率为88.3%,周边血流信号检出率为100.0%;转移性肝癌内部血流信号检出率为48.3%,周边血流信号检出率为70.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血流特点为高速高阻型,转移性肝癌则为低速高阻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鉴别特异性较好,具重要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制一种包裹纳米炭和液态氟碳的纳米粒(CNPs),并验证其光声/超声实时双模态示踪能力。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CNPs。于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并通过激光粒径仪检测CNPs的基本性质;以激光仪辐照CNPs,观察其液气相变情况;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荧光标记的CNPs被巨噬细胞吞噬的情况;激光辐照后观察CNPs体外增强光声/超声实时双模态显影情况;进行在体实验观察CNPs增强光声/超声实时双模态显影示踪VX2荷瘤兔腘窝转移淋巴结的效果。结果成功制备CNPs,其平均粒径为(483.32±45.09)nm,Zeta电位为(-26.30±5.02)mV;且经激光辐照后,可发生液气相变;与巨噬细胞共孵育后,CNPs大量被巨噬细胞吞噬;CNPs在体外、体内均具有良好的光声显影与超声造影效果,且CNPs浓度越高,平均光声信号值及平均灰度值越大。结论 CNPs可在激光辐照后发生液气相变,具备光声成像与超声造影的实时双模态显影能力,并可在活体实验中示踪兔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靶向新生血管诊疗一体化的超声分子探针,体外评价其靶向性、增强超声显像及光热治疗能力.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制备搭载全氟己烷(perfluorohexane,PFH) 和酞菁锌(zinc phthalocyanine,ZnPc) 的PLGA纳米粒;用碳二亚胺法将纳米粒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 抗体相偶联制备靶向纳米粒;检测其一般特性、体外寻靶能力;经激光辐照后检测其增强超声显像以及光热治疗能力.结果 成功制备出靶向纳米粒,粒径(256. 40 ± 57. 14) nm;CCK-8检测结果表明纳米粒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F = 0. 402,P = 0. 837);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结果均证明靶向纳米粒具有良好的靶向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非靶向组、抗体封闭组、靶向组中,纳米粒与细胞连接率分别为(9. 52 ± 2. 14) %、(9. 92 ± 1. 62) %、(61. 89 ± 3. 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63. 7,P<0. 05),非靶向组(q = 40. 21,P<0. 05) 、抗体封闭组(q = 30. 91,P<0. 05) 分别与靶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激光(1 W/cm2,5 min) 辐照后纳米粒能够发生相变,增强超声显像并能使局部温度升高超过42 ℃,对细胞具备光热治疗的能力,而靶向组诱导细胞凋亡比例[(79. 49 ± 2. 22) %]明显高于非靶向组[(24. 23 ± 1. 95) %,P<0. 05].结论成功制备了靶向新生血管诊疗一体化超声分子探针,其具有良好的靶向能力,可用于增强超声显像及光热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携带精-甘-天冬氨酸(cRGD)肽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纳米粒超声造影剂,观察其在体外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靶向能力。方法 以PLGA-COOH和全氟新溴烷(PFOB)为原料,采用双步乳化法制备PLGA-PFOB纳米粒,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观察其表面以及内部结构;采用马尔文粒径分析仪测量其粒径大小、分布以及表面电位;通过碳二亚胺法连接cRGD肽制备靶向纳米粒超声造影剂(cRGD-NPs),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PLGA-PFOB纳米粒造影剂与cRGD肽的连接情况;在大鼠HSC中验证该造影剂的靶向性能。结果 所得样品为乳白色混悬液,纳米粒大小均匀,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255.3±66.8)nm,多分散指数为0.025,Zeta电位为(-16.4±5.1)mV;扫描电镜示纳米粒表面光滑规则、透射电镜示PLGA外壳里包裹液氮氟碳PFOB;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连接FITC-cRGD显示为绿色,与显示红色的纳米粒共同融合成橙色,靶向纳米粒超声造影剂大量向大鼠HSC聚集并被其吞噬,红色荧光强度明显多于普通非靶向造影剂。结论 成功制备的携带cRGD肽的纳米粒超声造影剂,在体外实验中对大鼠HSC有较强的特异性亲和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