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和前列环素(PGI2)在脑粳塞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放免分析法测定37例脑梗塞患者(研究组)和3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ET--1和PGI2。结果:购梗塞时ET--1水平明显升高,而PGI2明显下降。结论:ET--1和PGI2均参与脑梗塞的病理生理过程,ET--1是一种致病因子,而PGI2是一种保护因子,是ET--1的内激性拮抗剂。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超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 (MSCT)借助特殊软件进行脑灌注成像,观察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动态变化。方法:静脉注射1 0 0ml碘海醇,应用西门子SENSATION4型多层螺旋CT ,对2 3例发病6h以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扫描观察时间—密度曲线,测定梗死区和对侧正常对照区的血流灌注值局部脑血流量(rCBF) ,局部脑血流容积(rCBV) ,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并获得相应参数的脑灌注CT成像,所有病例至少在发病1周后复查1次普通CT。结果:2 3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2 0例其脑梗死侧rCBE比对侧显著降低(P <0 . 0 1 ) ,有1 7例患者1周后复查CT发现其最终梗死面积比6h内脑灌注的面积有缩小(P <0 . 0 5 ) ,证明此组患者在梗死灶中心周围有缺血性半暗区存在,有3例患者1周后CT图象显示最终梗死面积与6h内脑灌注成像面积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可以在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超早期明确梗死灶部位及范围,及发现缺血坏死灶周围是否存在缺血性半暗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甲状旁腺癌(PTC)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6例PTC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有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表现,3例可扪及颈部肿块,4例高钙血症[(3.62±0.56 )mmol/L],4例血甲状旁腺素(PTH)升高达正常上限的2倍以上.3例术中快速病检确诊,2例术后石蜡病检及免疫组化确诊,1例术后石蜡病检及免疫组化结合临床资料确诊.5例行甲状旁腺切除术 患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随访1~5年,其中1例术后复发;1例仅行甲状旁腺肿瘤切除术的甲状旁腺癌伴多发性骨转称患者,术后16 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PTC术前诊断困难,术前血生化检查,PTH,99mTc-MIBI,超声、CT检查及术中大体标本观察和快速病检有利于明确诊断.手术方式以选择甲状旁腺切除术 患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为宜.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分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探索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诊断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灶的价值。方法对21例甲状腺癌患者应用亚甲蓝染色法行SLNB,对SLN进行HE染色、细胞角蛋白19(CK19)的免疫组化染色(IHC)及RT-PCR检测,比较3种方法对SLN微转移灶检出的敏感性、准确率的差异。结果21例中,成功检出SLN 16例,检出率为76.2%。IHC、RT-PCR与H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可有效判断甲状腺癌转移状态,应用RT-PCR检测CK19在SLN中的表达,可提高敏感度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后出血紧急处理的指征和方法.方法总结了5例甲状腺手术后出血的原因临床特征和预防措施.结果 2例再次术后出血,5例次有咳嗽、发绀、呼吸困难和颈部肿胀、伤口溢血,1例发生休克,5例次残面和创面渗血,2例次甲状腺上动脉内侧支结扎线滑脱,均经手术止血.结论出血原因有术中血管处理不当、腺体残面和手术创面渗血、麻醉效果不佳、手术操作过粗、甲亢病人术前准备不充分.早期发现出血,及时手术止血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止血后仍有呼吸困难者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997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SAP并发ARDS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9例治愈,9例死亡,死亡率50%,其中行机械通气治疗12例,6例治愈,4例死于MOF,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结论早期积极采取多科综合治疗措施,合理的手术时机.及时采用机械通气,选择最佳PEEP值,有助于降低SAP合并ARDS的发生率及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急性脑梗死病理生理机制,病程判定及疗效观察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对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4例正常人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较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恢复期下降,急性期和恢复期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提示急性脑梗死是高凝状态的表现,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急性期脑梗死病程判定及疗效观察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甲状旁腺癌(PTC)误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例PTC临床资料。结果:入院时误诊率为100%,曾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4例次,骨质疏松3例次,病理性骨折2例次,转移性骨肿瘤2例次,肾结石3例次,前列腺癌1例次。3例术中冰冻病检误诊,2例报告为甲状旁腺瘤,1例为恶性淋巴瘤。结论:提高认识,检测血钙和血甲状旁腺素结合超声、CT、^99m Tc-MIBI检查可以降低PTC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1年3月~2014年8月,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总有效率和痊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痊愈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还能增加治疗的总有效率,缩短痊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诊断、术中诊断和手术方式。方法:结合文献对本院9侧成人先天性巨结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症状为腹胀和便秘.常表现为急性肠梗阻。术中特征为高度扩张肥厚的结肠,远端有明显狭窄段,狭窄段病检可以确诊。4例行Swenson手术,1例行Duhamel手术,1例行Rehbein手术.1例行横结肠降结肠切除,升结肠乙状结肠端端吻合术,术后并发吻合口狭窄1例、大便失禁1例、粪污1例、腹泻4例、切口感染2例。余2例行单纯结肠造瘘术。全组元吻合口瘘发生、无死亡。结论:成人先天性巨结肠临床表现和术中探查均有与婴幼儿不同的特点。治疗以手术为主,常用Swenson术式.充分的肠道准备、有效的营养支持、预防性盲肠置管造瘘可减少吻合口瘘发生,急诊手术以造瘘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