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指背腱膜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指背腱膜的构成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30只成人尸体手标本上,通过模拟手术,对指背腱膜的构成特点进行了应用解剖学观测。结果 指背腱膜的构成复杂,其中的外侧腱束、外侧束、外侧腱和中央束在手指畸形的发生中有着特殊的临床意义。外侧腱束主要形成伸近节指间关节的功能解剖机制;其与外侧束形成的密切纤维联系而具有协同外侧腱的功能;该腱束与屈肌腱鞘有联系又使其具有平衡屈肌和伸肌肌力的作用。中央束在指背腱膜的整体协调、畸形的发生及矫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功能。结论 通过对指背腱膜的解剖研究,可以解释因指屈、伸肌腱平衡被破坏后所形成的畸形。  相似文献   
2.
高龄病人肺切除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春洪  孔勇  陈泽华 《广西医学》2005,27(7):1077-1078
高龄病人肺切除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常见。本院从1983年12月至2003年12月共行肺切除术289例,其中65岁以上79例,术后发生心血管并发症14例,死亡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残存指异位再植重建拇指,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对17例拇、手指毁损伤并皮肤缺损者,将残存指异位再植至拇指位置,同时行皮瓣移植修复虎口及皮肤缺损创面,重建拇指功能.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结果 17例异位再植指全部存活.术后随访1~5年,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82.4%.结论 利用残存指异位再植的方法重建拇指功能,术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汪寅  龚彩霞  陈丽先  石冰  陈泽华   《护理与康复》2018,17(10):101-103
总结1例颌面部火器贯通伤患者的术后护理。护理重点为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重视口腔护理、用药护理、体位护理及活动指导、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经治疗和护理,患者术后7d伤口愈合,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吻合神经的拇指尺背侧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示指末节桡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示指末节桡侧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拇指尺背侧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逆行移位至拇指近节近端尺侧,屈曲示指末节贴紧拇指近节尺侧固定,吻合拇指尺背侧皮神经与示指桡侧指固有神经,皮瓣带蒂修复创面,2、3周后断蒂。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指端饱满,色泽正常,两点辨别觉6.4 ̄9.6mm,11例感觉恢复至S3,4例至S4,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应用吻合神经的拇指尺背侧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术后效果良好,是修复示指末节桡侧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FK506对许旺细胞体外增殖和分泌NGF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FK506促进许旺细胞体外增殖及对许旺细胞(SOs)分泌NGF的影响. 方法 将纯化的许旺细胞分6组:A组(空白对照组):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B组:0.1 ng/mlFK506;C组:0.5 ng/ml FK506;D组:1.0 ng/ml FK506;E组:5.0 ng/mk FK506;F组:10 ng/ml FK506.将许旺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用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鉴定;MTT法筛选FK506促SCs增殖的最佳作用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SCs周期;ELISA法检测培养72 h后SCs的NGF的分泌量. 结果 MTT法筛选:0.5 ng/ml FK506为促进SCs增殖的最佳作用浓度;当FK506浓度大于1.0 ng/ml时,SCs的生长活性逐渐下降并随着FK506浓度的逐渐增高,SCs的生长活性受抑制作用逐渐加强.流式细胞仪检测: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24 h、48 h、72 h,SCs S期百分比分别为:27.8%,39.3%和58.4%;0.5 ng/mlFK506培养24 h、48 h、72 h,SCs S期百分比分别为:54.2%、60.3%和94.6%.EUSA法检测FK506促SCs增殖后表达NGF的实验研究中发现:0.5 ng/ml FK506作用72 h后的SCs所分泌的NGF高达0.188 ng/ml. 结论 FK506应用于体外培养的SCs初期就能促进SCs增殖并使其保持良好的活性而高分泌NGF.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超声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股四头肌质量评估的评定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方法 2021年3月至12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就诊的单侧KOA患者33例,采用肌骨超声观察双下肢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的横截面并保存图像,由两名单独评定者采用Image J分析肌肉超声图像平均灰度值,其中1名评定者重复该测量。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测量标准误差(SEM)、最小可检测变化(MDC)和变异系数(CV),并将测量结果绘制成Bland-Altman图。结果 患侧股直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的平均灰度值均大于健侧(t> 2.262, P <0.05)。评定者间信度均为优秀(ICC=0.982~0.995), SEM为1.60~3.82, CV为1.49%~5.90%, MDC为4.43~10.59;重测信度均为优秀(ICC=0.969~0.990),SEM为2.37~5.41,CV为2.22%~4.84%,MDC为6.57~15.00。Bland-Altman图形分析显示散点分布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单侧KOA患者患侧与健侧股四头肌质量存在差异。采用开源软件Image J评估K...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过综合心理社会干预的社区癫癎性精神障碍患者5年来的成效。方法调查42例经过综合心理社会干预(研究组)和42例社区自然康复(对照组)的癫癎性精神障碍患者资料,总结比较两者5年来的康复成效。结果经过5年社区综合心理社会干预的患者脱落人数少(4.76%),复发率低(17.50%),再住院少(7.50%);病情明显改善,自知力和社会功能恢复好,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心理社会干预对社区癫癎性精神障碍的康复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腭裂术后伤口延迟愈合的变化规律。 方法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行一期腭裂整复术,并且术后发生伤口延迟愈合的患者150例,分析腭裂伤口在延迟愈合的情况下,术后6个月内延迟愈合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当伤口延迟愈合的部位分别发生在硬腭、硬软腭交界和软腭时,其最终形成的腭瘘分别占各部位延迟愈合总病例数的38.1%、9.8%和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2.962,P<0.001)。当伤口延迟愈合的伤口面积分别为≤0.5 cm2、>0.5~≤1.0 cm2、>1.0~≤1.5 cm2和>1.5 cm2时,其最终形成的腭瘘分别占各伤口面积总病例数的5.6%、14.8%、35.8%和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8.068,P<0.001)。其余相关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腭裂类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腭裂术后出现延迟愈合的伤口,其最终是否形成腭瘘受伤口发生部位及伤口大小影响。  相似文献   
10.
屈拇长肌腱Ⅱ区断裂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30例屈拇长肌腱Ⅱ区断裂一期治愈的忠者为例,阐述屈拇长肌腱损伤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方法2001年3月~2006年3月,对30例屈拇长肌腱Ⅱ区断裂患者采用双套圈交叉6股屈肌腱缝合法修复及石膏外固定。术后按照肌腱生物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在医师指导控制下进行功能训练。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6~16周(平均8周)随访,按TAM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12例,良10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为73.3%。功能达到优良的22例患者术后16周能用患指完成持笔写字、扣纽扣及拿筷子等日常生活动作。无患者出现二次断裂。结论正确的术前诊断,术中无创伤和牢固的缝合技术,术后安全的外固定,按照肌腱愈合的生物力学改变特点,在医师指导控制下进行功能训练,是屈拇长肌腱Ⅱ区断裂一期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