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惠州市杨侨镇越南归国华侨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 于2012年8月20日~9月20日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杨侨镇5个办事处400户人为调查对象,其中200户为越南归国华侨,200户为非华侨.由具有5年以上精神科临床经验的医生采用1982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编写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手册》进行逐户筛选,参考《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对可疑精神障碍者进行诊断与分类.共调查了酒精依赖、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9个病种.结果 420人完成筛选,≥15岁为1244人,其中华侨为674人,非华侨为570人.华侨患病为40例(59.35‰),其中男性21例(31.16‰),女性19例(28.19‰);非华侨患病43例(75.44‰),其中男性24例(42.11‰),女性19例(33.33‰).调查的9个精神疾病病种在华侨和非华侨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广东惠州市华侨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可能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但精神疾病患病情况在华侨和非华侨中的分布相当,精神分裂症仍是重点防治的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的影响因素。方法对65例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因素中疾病因素占58.0%、社会因素占42.0%;女性患者已婚率、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显著高于男性( P<0.05或0.01),住院时间显著低于男性(P<0.01)。结论疾病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的主要因素;女性患者病情较重,但住院时间短于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惠州市杨侨镇越南归国华侨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2012年8月20日至9月20日整群抽样杨侨镇5个办事处400户(其中200户为越南归国华侨,200户为非华侨)为调查对象.由具有5年以上精神科临床经验的医生采用1982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编写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手册》进行逐户筛选,以CCMD-3对可疑精神障碍者进行诊断与分类.结果1420人完成筛选,≥15岁为1244人,其中华侨为674人,非华侨为570人.华侨患病为40例,患病率为59.35‰,男性21例,患病率60.90‰,女性19例,患病率为57.5‰;非华侨患病43例,患病率75.44‰,男性24例,患病率80.54‰,女性19例,患病率69.85‰.华侨和非华侨在调查的9个病种中,在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华侨和非华侨在已调查9个病种的精神疾病数据相比,在统计学中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2年内维持服药情况,探讨影响维持服药的各种因素.方法:随访29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停药情况,以停药前服药时间为指标探讨可能影响维持服药的因素.结果:出院后1年内停药129例,停药率为44.79%(95%CI:39.05~50.53%),2年内总停药175例,停药率为60.76%(95%...  相似文献   
5.
惠州市杨侨镇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惠州市杨侨镇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2010年8月20日至9月20日整群抽样杨侨镇5个办事处400户(其中200户为越南归国华侨,200户为非华侨)为调查对象。由具有5年以上精神科临床经验的医生采用1982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编写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手册》进行逐户筛选,以CCMD-3对可疑精神障碍者进行诊断与分类。结果:1420人完成筛选,83人完成诊断,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57.75%o,终生患病率58.45‰,15岁以上人口时点患病率为65.92‰,终生患病率为66.72‰。精神分裂症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3.67倍(P〈0.05),≥55岁以上人群的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所有人群的10倍,排在前三位的是精神分裂症、酒精依赖、抑郁症。结论:与1982年全国流调数据相比,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呈升高趋势,各类精神障碍有其相应的年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认知、艺术及情感感知训练对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60例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艺术及情感感知训练。干预半年、1年后,分别比较两组精神状况量表(BPRS)及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精神状况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期随访期间实施认知、艺术及情感感知训练,可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精神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于2010年5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42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11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结果:对照组211例患者治疗后,123例患者已康复,治愈率为58.29%,治疗组211例患者经治疗及健康教育后,172例患者已康复,治愈率为81.52%,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对精神疾病的恢复非常重要,不但可增加患者的自信心,亦可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医疗费用支付能力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对停药前服药时间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按支付能力分为公费组、自费组,自费组再分为支付能力好组、支付能力差组,观察各组在两年内停药、服药情况,倾向评分均衡化处理后比较各组停药前用药时间。结果:公费组与自费组在维持用药时间无差别,但自费组中支付能力差组较其它组别有更短的维持服药时间。结论:应用停药前服药时间应考虑费用支付能力的影响,对支付能力差的患者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有可能改善停药前用药时间。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