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梗死的发病机制和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1993年3月至2006年12月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患者25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发病机制,根据不同情况,手术中注意保护损伤区域边缘血管、彻底冲洗硬膜下腔、适当减少止血药物用量及时间、早期给予钙离子拮抗剂,使用神经营养药物、能量合剂,予针灸、理疗及高压氧治疗,加强功能锻炼等综合处理方法.结果 按格拉哥昏迷评分标准:良好8例,中残4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主要发病机制为伤后脑血管痉挛,脑血管损伤,脑血管受压、拉长、扭曲痉挛致供血区缺血,术前术中大剂量应用脱水剂,术后的低循环血容量,医源性因素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垂体前叶细胞激素、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与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表达水平在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60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GCS评分分为轻、中和重型组; 收集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并检测垂体前叶激素、HIF-1α和NGF水平。结果 与轻型组比较,中型组和重型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内ACTH、GH、HIF-1α和NGF水平显著升高,脑脊液内HIF-1α和NGF水平显著升高,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P<0.05),而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内TSH和LH水平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清内水平并无明显改变。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内垂体前叶激素、HIF-1α和NGF水平异常升高; 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垂体前叶激素、HIF-1α和NGF水平升高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114例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用GCS、瞳孔、生命体征、损伤类型和手术时机、不同的手术方式、气管切开时机与死亡的关系,从多个角度对114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诊断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GCS 3~5分死亡率55.0%,单瞳散大死亡率47.1%,生命体征不平稳者死亡率65.1%,单、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死亡率42.6%,伤后立即入院治疗死亡率24.0%,呼吸异常早期气管切开死亡率34.5%,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死亡率27.7%,致残率37%.结论 伤情程度的判断需要多指标综合判断,严重的脑挫裂伤、颅内血肿仍是重型颅脑损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伤后早期入院治疗能明显降低死亡率,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能明显减低死亡率、同时致残率增高,早期气管切开能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减张法在额肌瓣转移治疗重度上睑下垂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为防止因额肌瓣转移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术后复发,我们采用眉上减张法,以避免吻合口因张力大影响愈合的弊端。方法:术中用1号线横行贯穿额肌瓣与上睑提肌腱膜缝合缘下方的腱膜组织,缝线两端通过额肌瓣隧道至眉上穿出皮肤,垫纱布卷打结。结果:术后远期临床效果明显提高,行减张手术的35例中优良率高出常规手术组32.81%,未见1例失败。结论:认为此方法是额肌瓣转移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型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COPD稳定期常规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六君子汤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体质量指数(BMI)、理想体质量百分比(NM%)、血清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计数(LYM)、血清前白蛋白(pro-ALB)、瘦素(Leptin)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营养学和血清学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六君子汤可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营养状态、血清瘦素水平,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分析总结9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的治疗效果。认为对重型脑损伤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较传统开颅手术能显著降低死亡率,但同时致残率也相应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匹维溴胺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及谷维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4例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匹维溴胺治疗,50mg/次,3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片/d,早晨口服,以及谷维素,20mg/次,3次/d,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1.48%,对照组显效率为55.5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缓解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优于对照组。结论:匹维溴胺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及谷维素可有效改善IB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和相应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1993年3月至2006年12月颅脑手术中并发急性脑膨出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清除血肿、过度换气、脱水及降压等综合处理方法.结果 35例患者中,死亡19例,其中急性弥散性脑肿胀21例,死亡18例,迟发性颅内血肿13例,死亡1例,脑组织缺血缺氧1例.结论 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急性弥散性脑肿胀和迟发性颅内血肿,术中准确判断发生原因,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方法,是提高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匹维溴胺联合谷维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6例IB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匹维溴胺治疗,50mg/次,3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谷维素,30mg/次,3次/d,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对缓解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优于对照组。结论匹维溴胺联合谷维素组可有效改善IB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匹维溴胺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及谷维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4例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匹维溴胺治疗,50 mg/次,3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片/d,早晨口服.以及谷维素,20 mg/次,3次/d,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1.48%,对照组显效率为55.5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缓解腹痛、腹冯、便秘等症状优于对照组.结论:匹维溴胺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及谷维素司有效改善IB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