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基于循证制定重症患者动脉测压导管最佳更换策略,以规范护士行为,促进动脉导管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遵循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检索的数据库包括EMbase、Up To Date、PubMed、Cochrane Library、NICE、NGC、医脉通、中文期刊服务平台、SinoMed、CNKI及万方数据库,获取有创血压监测中动脉测压导管更换策略的最佳证据。证据应用前后共纳入52例留置动脉测压导管患者及45名护士,对护士的操作、相关护理文书以及测压导管维护表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实践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并进行整改。结果 共形成6条审查标准,证据应用后6条审查标准的执行情况较证据应用前提高(P<0.05);证据应用后动脉测压导管留置时间由证据应用前(5.78±1.16)d延长至证据应用后(8.25±2.01)d,动脉置管次数由证据应用前(1.65±0.59)次减少至证据应用后(1.28±0.58)次,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部位渗血、瘀斑及堵管的发生率与证据应用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证据的重症患者动脉测压导管最佳更换策略在ICU重症患者应用后,可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士规范管理动脉测压导管的规范性,并促使动脉测压导管的留置时间适当延长,且不增加动脉导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八段锦序贯疗法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2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标准治疗,实验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给予八段锦序贯疗法干预,分别在入组后第1天以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采用冠心病中西医结合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6个月,实验组冠心病中西医结合量表各维度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八段锦序贯疗法可有效提升STEMI患者再灌注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坐式八段锦康复锻炼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43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坐式八段锦安全性评估、心理评估,制定坐式八段锦康复方案,术后第1天观看坐式八段锦视频,由护士在床边进行指导训练。训练时间为每天9:00:-9:40,16:00-16:40,每式做8次,每套坐式八段锦12 min,间隔6 min后再做1套,准备活动与运动后整理活动各5 min,共40 min,连续3 d。结果 43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38例患者自觉康复锻炼过程微微出汗,效果满意;2例患者自觉疲倦中途暂停康复,3例患者出现焦虑,经过安全评估及健康宣教后,次日均可恢复坐式八段锦锻炼;所有患者未发生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最终康复出院。结论 坐式八段锦是较安全早期锻炼方法,适合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隔离期间常见的心理特点,包括恐惧感、焦虑感、孤独感、悲观感,并初步探讨了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定ICU患者预防ICU获得性衰弱的最佳活动策略并应用于我院监护室,以规范患者早期活动策略,改善患者获得性衰弱的结局。方法 遵循JBI 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包括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证据应用实践变革以及证据应用后效果再审查3个阶段。检索英国卫生医疗质量标准署(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美国国立指南库(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国际指南协作网(Guideline International Network, GIN),BMJ Best Practice,Up TO Da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获取预防获得性衰弱最佳活动策略的最佳证据,利用JBI 2014 版证据分级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并通过结构讨论证据,并将证据转化为临床审查标准。结果 证据应用后患者肌力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证据应用前(P<0.05),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短于证据应用前(P<0.05),证据应用后ICU患者ICU获得性衰竭发生率低于证据应用前(P<0.05)。证据应用后10项审查标准执行情况优于证据应用前(P<0.05)。结论 基于证据的预防获得性衰弱最佳早期活动策略在ICU患者应用后,可规范早期活动行为,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ICU获得性衰弱发生,提高ICU患者自理能力,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值班对白天与夜间收治的重症脓毒症治疗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入住ICU的7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分为白天组与夜间组.根据两个班次的常规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早期目标完成情况、所需时间,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包括无创通气及有创通气时间)和总住院费用.结果 评价指标分析显示,白天组早期各项的目标完成情况及达标所需时间优于夜间组,白天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总费用均低于夜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天护理可以提早达到患者的复苏目标,缩短复苏时间,同时减少重症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患者总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缓解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焦虑的疗效。[方法]将74例心肌梗死发生焦虑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观察两组病人焦虑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高于对照组的48.6%。[结论]耳穴压豆可缓解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焦虑,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循证实践提出ICU气管插管患者气囊压力监测的最佳频率建议。方法运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的循证实践项目管理工具,通过问题确立、证据综合和转移评鉴3个步骤对ICU气管插管患者气囊压力监测最佳频率进行循证实践。结果选择每6 h 1次为临床实施最佳频率,每次测量后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2 cm H2O。结论循证实践形成ICU气管插管患者气囊压力监测的最佳频率,能更准确地保证气囊压力在其理想范围内,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