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2.
陈佩敏 《当代护士》2014,(11):111-112
目的:探讨无痛导尿技术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科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严格选取200例需要导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导尿技术,实验组实施无痛导尿技术,比较2组的导尿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状态下行导尿在临床中具有先进性及可行性,与传统导尿技术相比,无痛导尿技术一次插管成功率更高,更能减轻患者痛苦,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观,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活性乳酸菌饮品早期干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腹泻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腹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鼻饲,观察组在常规鼻饲的基础上添加活性乳酸菌饮品。观察两组病人每天大便的次数和腹泻持续的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每天大便次数、腹泻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性乳酸菌饮品能够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道菌群失调的比例,病人每天腹泻次数显著减少,腹泻持续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4.
陈佩敏 《吉林医学》2014,(16):215-216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呼吸内科ICU病房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呼吸内科ICU病房患者14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在对照组中对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而对于观察组中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以人性化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之后,观察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护理内科ICU病房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的护理效果较好,在临床上应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亚低温(MHT)联合冬眠合剂对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2月-2020年2月诊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0),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MHT联合冬眠合剂治疗,比较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预后评分(GOS)、分级与并发症。结果:住院治疗后,两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GOS分级良好或中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冬眠合剂对重型颅脑外伤保护具有明显效果,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实施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内科重症监护病房100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采取全员培训、APN排班模式,优化工作流程、加强环节管理等措施提升护理质量,并采取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医师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前后医师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工程在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实施,有利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强化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ICU病室医院感染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根据本科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198例ICU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两组的分析对比,其中干预组的ICU的医院感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感染率控制在国家的规定标准8%以下。结论:严格的按照国家所制定的各项规程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控制神经内科ICU病室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医疗决策中医务人员的价值期望,研究影响其价值期望的相关因素,为医务人员的医疗决策提供参考,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按照从业年限与性别进行分组,抽取广东省内部分医院中具有执业资格并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338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并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及Excel表格进行描述性分析、Cochran Q检验、卡方检验等。在回收的338份有效问卷中,医患间内在影响因素与社会中外在影响因素的各个因素响应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方缺乏背景知识”“患方不信赖医护人员”及“医患间沟通障碍”是主要的医患内在影响因素;“患者参与决策的诊疗后果还需医护人员承担”为主要的外在影响因素。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医学素质,强化医患沟通,公平分担医疗决策责任等,对于医疗决策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