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背景:目前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方法为强化免疫抑制治疗或干细胞移植,后者由于供者来源少而受到限制,HLA单倍体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在白血病治疗中常见应用,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较少应用。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患儿,女,7岁,确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年半,2012-07-09接受HLA单倍体相合的异基因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联合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供者为母亲。预处理采用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结果与结论:移植后+9 d中性粒细胞〉0.5×109 L-1,+12 d完成造血重建,+100 d查STR提示植入完成。移植后+8个月停用免疫抑制药物,未发生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儿随访18个月,无病生存。结果表明,HLA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联合胎盘来源间充质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探索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父母为供者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以父母为供者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13例,对植入情况、GVHD发生率、感染等并发症及长期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12例成功植入...  相似文献   
3.
6例患儿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激素耐药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其中急性GVHD 4例,慢性GVHD 2例。4例急性GVHD患儿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皮疹、发热2例,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2例;2例慢性GVHD患儿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皮肤苔藓样变1例,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张口受限1例。6例患儿均采用托珠单抗联合芦可替尼治疗,给药方案为托珠单抗8?mg/kg静脉注射,每 3周一次;芦可替尼 5~10?mg/d口服,连续 28?d, 至少完成两个疗程治疗。6例患儿的治疗反应率为100%,其中5例患儿接受两个周期治疗后完全缓解,中位缓解时间 为26.7?d。中位随访11(7~25)个月,未观察到明显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方法为强化免疫抑制治疗或干细胞移植,后者由于供者来源少而受到限制,HLA单倍体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在白血病治疗中常见应用,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较少应用。目的:探讨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患儿,女,7岁,确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年半,2012-07-09接受HLA单倍体相合的异基因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联合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供者为母亲。预处理采用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结果与结论:移植后+9 d中性粒细胞>0.5×109 L-1,+12 d完成造血重建,+100 d查STR提示植入完成。移植后+8个月停用免疫抑制药物,未发生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儿随访18个月,无病生存。结果表明,HLA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联合胎盘来源间充质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探索的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
神经性疼痛是躯体神经受到机体损伤和疾病影响产生的疼痛,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神经性疼痛与基因及细胞因子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神经分子生物学的遗传机制, 阐明了相关基因及细胞因子对神经性疼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袭性自然杀伤(NK)细胞白血病(ANKL)是临床罕见、预后凶险的白血病类型之一,文献中缺乏大宗临床报道。我院新近诊治1例,经治疗后获得血液学缓解,已经生存9个月以上。现收集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泊沙康唑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在重型地中海贫血儿童干细胞移植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7年2月-2019年7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的38例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移植过程中中性粒细胞<0.5×10^9/L的第1天开始同步口服泊沙康唑每次4 mg/kg,3次/d,持续服用至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或发生侵袭性真菌病(IFD),或发生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记录并统计泊沙康治疗期间IFD发生率,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肌酐,以及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水平。结果38例患者中临床诊断IFD 1例,拟诊IFD 1例,真菌感染发生率为5.3%。未发生3级以上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皮疹、肌酐升高。3级肝功能损害事件发生率为7.9%(3/38),停药率5.3%(2/38),不同Pesaro分级之间肝功能损害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泊沙康唑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在该组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中的应用有效而安全。  相似文献   
8.
大剂量甲氨蝶呤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淋巴瘤的常用方法,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黏膜毒性、肾损害等,其中肾损害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治疗不及时将加重骨髓抑制、黏膜毒性等其他不良反应.通过监测肾功能水平、甲氨蝶呤有效浓度,早期诊断,及时进行亚叶酸钙解救,可以减轻不良反应并预防后续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近日我院早期诊治1例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相关肾损伤,现报告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9.
背景: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减轻了预处理强度,减少了移植相关的死亡。 目的:分析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71岁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b 患者1例,行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为患者同胞弟弟,60岁,HLA 5个位点相合,ABO血型相同。预处理用药包括采用氟达拉滨、塞替派、环磷酰胺和马利兰针剂。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用抗胸腺球蛋白、巴利昔单抗、环孢素A、麦考酚酯肠溶片及丙种球蛋白,移植后并发症防治和支持治疗:更昔洛韦防治巨细胞病毒感染、前列腺素E1、丹参、肝素及熊去氧胆酸防治肝静脉闭塞症,预处理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 L-1时开始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 μg/(k g•d)促进造血重建。必要时输注辐照的浓缩红细胞和血小板,供者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连用 7 d,第6,7天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当天输注给患者。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28 d完成造血重建。移植后50 d,行STR检测结果显示供受者100%一致。移植后+20~30 d陆续出现“出血性膀胱炎”、“败血症(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胞菌)”,移植后2个月出现黄疸、肝功能损害,诊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Ⅲ度(肝脏,3级) ”,经过抗感染、保肝、调整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后病情缓解。结果表明采用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非清髓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多种合并症老年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探讨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来源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PBMNC取自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经贴壁处理后培养于含100 ng/ml rh GM-CSF、500 U/ml rh IL-4的RPMI 1640完全培养液中,用脂多糖(LPS)刺激经SAHA处理和未经处理的DC为实验组,并将不经LPS和SAHA处理的细胞设为对照组,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MLC)观察各组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应用凝胶电泳迁移变动测定法(EMSA)检测各组DC NF-κB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SAHA能够有效抑制LPS诱导的DC成熟,主要表现在经SAHA+LPS处理的DC具有未成熟DC的形态学特征;经SAHA+LPS处理组和对照组的DC表面抗原CD80、CD83、HLA-DR的表达量均低于单用LPS组(P0.01);SAHA+LPS处理组和对照组的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低于单用LPS刺激组(P0.01);电泳迁移变动检测(EM SA)实验结果提示,SAHA+LPS处理的DC NF-κB活性显著下降。结论:SAHA能够有效抑制DC的成熟和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该作用与SAHA抑制DC 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