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报道经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房/室间隔缺损术式的应用经验。方法按以下标准分为两组:1.胸骨下段小切口组: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连续房/室间隔缺损患者32例,均经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心脏停跳下修补房/室间隔缺损;2.常规开胸组: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近两年行常规开胸房/室缺手术113例,使用倾向性评分方法选出32例,使其年龄、体重、性别比例及缺损大小、主要手术类型与胸骨下段小切口组相仿,均行常规胸骨正中劈开切口,在心脏停跳下进行修补手术。收集相关病历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胸骨下段小切口组与常规开胸组相比,切口长度、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24 h 引流量显著短于后者而手术时间、ICU 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异。结论经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房/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可靠、美观、恢复快且疼痛小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探讨肺囊性疾病的手术治疗时机与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3年7月我们收治的69例先天性肺囊性疾病患儿临床资料,男39例,女30例,年龄2d至15岁,平均年龄(1.2±0.6)岁。其中先天性肺囊肿48例,先天性肺叶气肿15例,先天性肺囊性瘤样畸形6例。肺囊肿中行囊肿摘除术8例,40例行肺叶切除术;先天性肺叶气肿15例,均行肺叶切除术;先天性肺囊性瘤样畸形6例,均行肺叶切除术。结果患儿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术后近期并发症包括气胸5例,胸腔积液4例,乳糜胸1例,肺炎4例。随访2个月至9年,均恢复良好。结论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疾病表现多样,易产生压迫症状或急性呼吸窘迫,应早诊断,早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的根本方法,对于有急性呼吸窘迫症状者,应急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婴儿心房肌Ⅰ、Ⅲ胶原蛋白含量的变化,并分析心肌间质胶原成分含量及比值的改变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方法]试验组为3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婴儿,体外循环建立时留取少量右心房肌标本,对照组为8例非心血管疾病及胶原疾病死亡的儿童,尸体解剖时留取右心房肌,并应用免疫组化及数字图像分析技术观测其心房肌Ⅰ、Ⅲ胶原的表达.[结果]正常心房肌Ⅰ型胶原为粗、细不等的条状纤维,彼此连接成网,Ⅲ型胶原呈散在的斑片状分布,而婴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Ⅰ型胶原呈现出大斑片状增加,Ⅲ胶原呈现出条索状增加.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显示:对照组Ⅰ型胶原含量明显高于Ⅲ型胶原,有显著差异(P〈0.01),Ⅰ型/Ⅲ型比值为5.66±0.43,试验组中: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Ⅰ型/Ⅲ型比值为3.04±2.06,Ⅲ型胶原蛋白增加幅度较大,Ⅰ型/Ⅲ型比值较前明显减少.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显示肺动脉压力与Ⅰ型/Ⅲ型呈显著相关,肺动脉压力=0.927-0.058(Ⅰ/Ⅲ).[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婴儿心房肌中,Ⅰ型及Ⅲ型胶原含量均较正常心房肌中明显增加,且以Ⅲ型胶原含量增加明显,表明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婴儿未成熟心肌组织亦存在心肌间质重构.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压力患儿中,肺动脉压力与Ⅰ型及Ⅲ型胶原含量之比(Ⅰ/Ⅲ值)呈线性关系,即:肺动脉压力=0.927~0.058(Ⅰ/Ⅲ),表明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增高,心肌间质重构将逐步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儿童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按术后是否出现AKI进行分组,AKI组80例,非AKI组370例。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体质量、尿素氮、左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血肌酐、肺炎或心力衰竭史、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低血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对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1岁、肺炎或心力衰竭史、体外循环时间以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是危险因素。结论在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中,选择手术年龄、缩短体外循环时间、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预防并发症是有效的控制手段,可以降低患儿AKI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孩子食用的彩色食品,虽然大多为允许使用的化学合成色素染色而成,孩子进食后不会立即出现不良症状,但医学专家和食品专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如果长期、过多地食入彩色食品,色素就会逐渐在体内蓄积起来,引发“彩色食品综合征”,危害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先天性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PE)合并先天性心胸疾病患儿同期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原则。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9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27例先天性PE合并先天性心胸疾病患儿的资 料,分为PE合并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组(n=17)及PE合并胸科疾病组(n=10)。PE合并CHD组中, PE接受自制胸骨抬举装置及Nuss手术矫治,CHD分别接受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或右腋下直切 口)或经皮及经心导管封堵治疗;PE合并胸科疾病组接受同期胸部手术矫治+Nuss手术。结果:27例患儿均接受同期 手术矫治。PE合并CHD组住院时间为8.0~25.0(13.2±4.8) d,2例并发切口延期愈合,1例术后左侧少量胸腔积液;PE合 并胸科疾病组住院时间为10.0~34.0(19.9±7.5) d,1例并发乳糜胸,2例胸腔积液。两组患者心胸疾病及PE矫治均满意, 无手术死亡、大出血及胸腔脏器损伤、排异反应等并发症。结论:依据病人的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方案予以同期矫治 儿童PE合并心胸疾病,可避免多次手术和麻醉风险,安全有效,同时可减少家属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59例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行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22例;年龄0.5~3.0(1.9±0.4)岁。分析其早期和中期效果。结果治愈率为94.9%(56/59),死亡率为5.1%(3/5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9%(10/59)。体外循环时间为(105.2±9.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2.8±5.1)min,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为(42.6±8.2)h,住院时间为(17.9±1.7)d。随访2年后,所有生存患儿的远期疗效均良好,紫绀消失,活动量明显增加。结论婴幼儿法洛四联症根治术近远期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刘剑  罗金文  陈仁伟  曾德斌  阳广贤 《中国卫生产业》2013,(35):156+158-156,158
目的探讨外科术中应用封堵器关闭小婴儿肌部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5例VSD且伴有肺动脉高压合并心血管畸形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VSD介入封堵手术治疗.并对其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出现并发症,住院期间无病例死亡,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为(12.5±4)d,出院前采用超声复查可发现患儿心室射血分数(EF)为(64.5±4.3)%,与治疗前EF(52.3±3.8)%相比显著上升,而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纯性或合并其他血管畸形肌部室间隔缺损患儿应用封堵器关闭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对极低体重儿及对手术不耐受的患儿其临床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手术围术期联合应用乌司他丁与氨溴索的肺保护效果。[方法]以60例体重7奴及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四组(每组15例):氨溴索组(A组,氨溴索20mg/kg·d)、乌司他丁组(U组,乌司他丁1~2万U/d),联合组(AU组)按A、U组方案联合应用氨溴索和乌司他丁,对照组(C组)为空白对照,仅予以常规处理。以动态肺顺应性(Cd)、静态肺顺应性(Cs)以及呼吸指数(RI)来评价术后早期肺功能改变。[结果]手术后1h,AU组Cd优于A组、C组,RI优于A组、U组;手术后24h,AU组Cd和RI优于其他组,Cs优于A组、U组。[结论]围术期联合应用乌司他丁和氨溴索可抑制婴幼儿CPB术后炎症反应,改善术后肺功能,其效能大于其中任一药物单用。  相似文献   
10.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2020年第11期共发表了文章47篇,涉及小儿外科的诸多领域,包括小儿肿瘤、新生儿外科、胸外科、结直肠外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及手术技巧等多个专题。本文将对其中的部分论文做一简述,希望为广大小儿外科医生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