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阿姆斯特丹型侏儒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女 ,1个月 ,因咳嗽 4d于 1999年 4月 5日入院。该儿系第 3胎第 1产 ,胎龄 3 7+5周 ,因臀位行剖宫产 ,无窒息抢救史。患儿母亲妊娠期无感染史和服药史 ,育龄 2 4岁 ,平时身体健康 ,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患儿。体检 :体重 180 0g ,头围 2 8 5cm ,胸围2 8cm ,身长 47cm。患儿发育落后 ,毛发黑密 ,前额、颜面及躯干皮肤多毛 ,眉毛浓且长 ,连眉和耳部多毛 ,睫毛长且弯曲。鼻上翘 ,鼻唇沟长和上唇薄 ,唇角下斜。身材矮小 ,短颈 ,腕关节伸展受限 ,手足小。进乳时易呛咳。染色体检查正常。ELISA法检测风疹病毒抗体IgG阳性。超声心动图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目前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中耳炎的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2年12月诊治的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并发急性中耳炎96例,占上呼吸道感染惠儿2.9%。发病男女比例为58:38;年龄最小10个月,平均发病年龄为3.5岁;右耳:左耳:双耳发病比值为6:3:2;首次发病86例,复发10例;有明显耳部症状者占21.9%(21例);并发急性中耳炎患儿平均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结论:儿童急性中耳炎多发生于幼儿时期。急性中耳炎常并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引起临床重视,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和转归。方法:随机对门急诊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960例小儿取咽拭子做肺炎支原体培养,以100例健康小儿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咽拭子肺炎支原体阳性率3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P<0.01),婴儿组阳性率明显低于1岁以上各年龄组(P<0.05);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的相比,咳嗽、扁桃体红肿的比例高(P<0.05),发热、卡他症状、胃肠道症状、疱疹、皮疹等症状体征少(P<0.01);14.8%的阳性患儿发展为肺炎,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好发于1岁以上小儿,主要表现为急性咽扁桃体炎的症状,较易发展为肺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部侧卧水平前后位拍片在诊断胸膜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2月,对一侧中或下肺野密度增高影138例,应用日本岛津500MAX线机,采取一侧胸部侧卧水平前后位,于透视下拍片,选择自动曝光。结果:一侧胸膜腔积液121例;(内含肺底积液型42例);胸膜增厚及粘连7例;胸膜钙化5例;包裹性积液4例,双侧胸膜腔积液1例。结论:胸部侧卧位水平前后投照不仅操作简单、价廉、而且在诊断胸膜腔积液有无包裹及鉴别胸膜粘连、增厚、钙化或其它病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且最常见的细菌感染。儿童是 HP易感人群 ,并随着年龄的增长 HP感染率递增 ,成为上消化道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上消化道疾病由于胃、十二指肠黏膜受到损害 ,造成铁吸收障碍而导致贫血。但无症状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否造成儿童贫血 ,国内报道较少。本文对 4 85名 7~ 11岁儿童作幽门螺杆菌的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无症状儿童人群中 HP的感染率 ,旨在探讨 HP感染对儿童血红蛋白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随机选择上海市城乡结合部一所公立学校一至五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解目前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中耳炎(acute otitis media AOM)的情况,分析我院2002年诊治的上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集2002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经我院诊治的上呼吸道感染,经耳镜检查确诊为急性中耳炎患儿(0~14岁)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温、起病时间、发病情况、血象、听力检查、随访疗效。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并发急性中耳炎96例,占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9%。男孩多于女孩(58:38)。最小患儿年龄为10月,平均发病年龄为3.5岁。右耳:左耳:双耳发病比值为6:3:2。首次发病86例,复发10例。有明显耳部症状者占21.9%(21例)。并发AOM患儿平均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结论 儿童急性中耳炎多发生于幼儿时期。AOM往往并发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目前检出率不高,容易被忽视而漏诊。儿童AOM多存在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定位诊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上呼吸道感染在儿童常见、多发 ,但目前对该病的临床研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从而导致诊断笼统不细化 ,因此该文对小儿门急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定位诊断作一前瞻性调查。方法 对 2 0 0 2年 3~ 5月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共 2 4 6 6例作随机调查 ,并作出定位诊断。结果 各年龄组儿童最常见的是普通感冒 ;婴幼儿患急性喉炎的比例相对较高 ,占喉炎病人的 5 0 % ;较大儿童以渗出性扁桃体炎及急性咽扁桃体炎为多 ,中耳炎仅为36例 ,占总数的 1 .4 6 %。结论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定位诊断依次为普通感冒 ,急性咽扁桃体炎 ,渗出性扁桃体炎 ,疱疹性咽峡炎 ,急性喉炎 ,急性中耳炎 ,鼻窦炎 ,会厌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认识,为防治轮状病毒肠炎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儿科2005年10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急性轮状病毒肠炎1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儿轮状病毒肠炎不同喂养方式的脱水程度比较,人工喂养组与母乳喂养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混合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2月组和13~24月组患儿脱水程度、代谢性酸中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本文患儿等渗性脱水127例,低渗性脱水38例,高渗性脱水11例,轻度与中~重度脱水组发生低血钠的分别为14例(15.1%)、24例(2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可减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病情。婴儿脱水程度重,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病率高。轮状病毒肠炎以等渗性脱水为主,但是随着脱水程度的加重,低渗性脱水的发患者数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紧扣“打基础、强基层,建机制”的国家医改原则,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实医院的现实情况,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初步建立了城市二级综合医院的发展模式,在医院等级评审评价中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再发性腹痛(RAP)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8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儿科门诊符合RAP诊断的患儿112例,以同期56例无再发性腹痛的住院患儿作为对照。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观察Hp阳性者治疗后患儿的腹痛缓解率,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RAP组与对照组的Hp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51.8%、33.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RAP的3个年龄组中,4~6岁组Hp阳性率(29.6%)显著低于7~9岁组(56.9%)和10~14岁组(65.0%)(P<0.05)。RAP组中男女的Hp阳性检出率分别是56.8%、48.5%,无显著差异(P>0.05)。喜吃零食与不喜吃零食者的Hp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RAP组58例Hp阳性患儿中49例接受抗Hp治疗,治疗后Hp阴性和阳性的腹痛缓解率分别为79.1%、3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RAP有密切关系,可能为RAP的主要病因之一。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并与不良饮食习惯(喜吃零食)有关。根治Hp治疗可缓解RAP儿童的腹痛症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