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照法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及其临床应用评价。方法随机抽取200份病毒灭活血浆,检测灭活前后的血浆容量、总蛋白、凝血因子及亚甲蓝的残余量;选取15756人份HBsAg、抗-HCV、抗-HIV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阴性者的血浆,在病毒灭活前后分别进行HBV、HCV、HIV的核酸检测;临床随机抽取200例输注病毒灭活血浆的患者,观察病毒灭活血浆输注后是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结果经亚甲蓝/光照法进行灭活处理的血浆,血浆容量达到(227.34±5.21)g,回收率达到(96.67±2.34)%;血浆总蛋白、血浆凝血因子(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回收率分别达到(88.69±3.32)%,(86.84±2.16)%和(84.62±1.86)%,与处理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经病毒灭活后亚甲蓝的残余量为(1.17±0.05)μmol/L,而过滤后残余量减少至(0.16±0.03)μmol/L,去除率达到86.32%;对15756人份血浆进行HBV、HCV、HIV核酸检测,发现HBV阳性23例,HIV阳性1例,阳性率为1.52‰,进行病毒灭活后,HBV、HCV、HIV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病毒灭活血浆输注人体后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亚甲蓝/光照法进行病毒灭活的血浆,临床使用较安全;病毒灭活血浆能够有效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性,且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血站经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后,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冷上清中总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Ⅷ的含量是否符合《全血及成份血质量要求》(GB18649-2012)的质量要求。方法随机采集100袋新鲜冰冻血浆,经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过滤后留取1份标本(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实验组),解冻后制备冷沉淀前各留取1份标本(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实验组),采用改良快速融化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后各留取1份标本(冷沉淀实验组),留取冷上清标本各1份(冷上清实验组),三个实验组分别检测总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Ⅷ含量。结果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总蛋白和凝血因子Ⅷ含量分别为57.7g/L、0.66IU/ml,冷沉淀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Ⅷ含量分别为154.4mg/袋、87.8IU/袋,冷上清的总蛋白含量为46.3g/L。结论本站制备的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符合《全血及成份血质量要求》(GB18649-2012)的质量要求,冷上清的血浆蛋白含量不足,不能标注为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3.
Rh血型为人类红细胞血型系统最重要的血型系统之一,在安全输血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了解南昌市RhD阴性献血者Rh血型表现型分布情况,建立完善稀有血型数据库,笔者对2009年7月~2011年1月对73 010名无偿献血者(根据身份证号码剔除重复献血者)进行了Rh血型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南  钱献  何军  徐晶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3276-3278
目的调查无偿献血者职业及献血时间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关系,摸索出一定的方法来减少因献血者ALT不合格导致的血液报废。方法对2009年至2011年经初筛合格后参加无偿献血的87504例无偿献血者中4697例ALT升高者进行职业及献血时间与ALT升高的关系的统计分析。结果不同职业献血人群ALT不合格率从高到底依次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9.13%、工人6.27%、普通市民4.97%、军人2.99%、高校学生1.40%;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工人、普通市民的ALT不合格与献血时间存在正相关关系,ALT不合格率在12个月中的分布有显著差异。结论应针对不同职业的献血人群、不同的献血时间采取相应的筛选措施,降低ALT的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杨南  陈火玲  钱献  何军  徐晶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1):1193-1194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人群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情况,探讨临床特殊用血进行HCMV抗体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EHSA吸附试验(ELISA)检测3696份检验合格血液中的HCMV-IgM抗体和HCMV-IgG抗体,并对检测结果按献血者不同职业、年龄、性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南昌市合格无偿献血人群HCMV-IgG的阳性率为89.72%,HCMV-IgM的阳性率为2.62%;IgG阳性率比较,男性92.65%,女性85.11%;不同年龄段相比较IgG阳性率18 ~30岁为82.96%,31 ~43岁为94.87%,44~55岁为98.80%,随着年龄增长阳性率逐渐升高,而IgM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相比较IgG阳性率高低顺序为:工人(99.24%)>农民(97.35%)>普通市民(94.45%)>公务员(94.32%)>大学生(82.70%)>军人(70.27%),IgM阳性率高低顺序为:农民(7.20%)>工人(5.49%)>普通市民(2.80%)>公务员(2.27%)>大学生(0.63%)>军人(0.19%).结论 南昌市无偿献血人群活动性HCMV感染率较低,低免疫力人群临床输血前有进行HCMV-IgM筛选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杨南  何军  钱献  徐晶 《中外医疗》2012,31(31):181+183-181,183
目前,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增高及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增强,加之临床检验科检验技术、项目的拓宽,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要求更为严格。血样标本采集及检验为较为重要的环节,对标本的合格性有更高的要求,对质量控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血样检验的准确性的关键,临床血样检验中,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是整体质量控制需重视的首要环节,对血样采集前、采集中、送检过程中需注意的要点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实施预后措施,可为检验结果的质量提供保障,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准确的、及时的检测结果。对大限度的提高疾病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南昌地区汉族人群红细胞Rh血型部分D表型DVa和DVI个体的基因组DNA及等位基因结构。方法对24 337名无偿献血者采用血清学方法筛选出部分D表型样本2例,再采用PCR技术和基因组DNA直接测序技术,分析2例样本的RHD基因。结果 2例样本中,1例鉴定为部分D表型DVa(Hus),Rh基因表型为DccEe,DVa(Hus)等位基因RHD/CE基因交换发生在第5 Exon的5’端至第5 Intron的3’端之间,并且第5 Intron存在7个新多态性位点:23-25(GCA)2,98G〉A,168-169insG,205-206insT,494-495insA,1256-1257insC,1347G〉T;另1例鉴定为DVIⅢ型,Rh基因表型为DCcee。结论南昌地区汉族人群中发现的部分D表型DVa(Hus)等位基因RHD/CE基因交换发生在可能全部的第5 Exon,第5 Intron的变化对部分D表型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2013年5月3日,我站检验科在对献血者血型复查时发现条形码为0150213000653的血样正反定血型不一致(反应格局如表1),送检输血研究室进行血型确认。  相似文献   
9.
杨南  何军  钱献  徐晶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6):615-616,621
目的了解不同献血人群血液传染病检测情况,以确定无偿献血的招募对象。方法2011年至2012年在我站献血的45325名无偿献血者.采用两种不同厂家ELISA法检测试剂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任一项目呈反应性,则判定该血液为不合格,并对检测结果根据献血者性别、年龄、职业、献血次数分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男性高于女性;年龄段中18~30岁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最低:职业中学生、医务人员、军人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较低。结论选择献血者过程应该严格质量控制。军人、学生、医务人员和多次献血者是低危安全人群,可以作为无偿献血的主要招募对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