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激光瞳孔成形术与传统降眼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于邯郸市眼科医院(邯郸市第三医院)就诊的62例(68只眼)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首次急性发作并未做降眼压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15例(17只眼),女性47例(51只眼),平均年龄(67.5±8.5)岁,所有患者眼压升高≥40 mmHg(1 mmHg=0.133 kPa)。将入选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激光组和药物组。激光组给予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激光瞳孔成形术治疗,药物组给予传统降眼压药物治疗。采用TA03型Icare眼压计测量治疗前、治疗后1 h和2 h的眼压,记录两组角膜及前房情况。以治疗后2 h眼压降至30 mmHg及以下为抢救成功,反之则为治疗失败。激光组和药物组年龄、就诊时眼压和发作时间等资料的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治疗成功率的描述采用眼数和百分比,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h和2 h眼压的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治疗后1 h激光组14只眼抢救成功,成功率为41.2%;药物组15只眼抢救成功,成功率为44.2%。治疗后2 h激光组18只眼抢救成功,成功率为52.9%;药物组20只眼抢救成功,成功率为58.2%。治疗后1 h与2 h两组间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 χ2=0.06,0.24;P>0.05)。激光组治疗前视力为光感至0.4,治疗后1 h视力为眼前手动至0.6,治疗后2 h视力为眼前手动至0.6。药物组治疗前视力为光感至0.4,治疗后1 h视力为光感至0.8,治疗后2 h视力为光感至0.8。两组主要并发症为前房内炎症反应和角膜内皮皱褶,无眼内感染和脉络膜下暴发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激光组治疗前、治疗后1 h和2 h平均眼压分别为(56.9±8.7)mmHg、(37.9±16.2)mmHg和(32.9±16.4)mmHg,治疗后眼压下降,与治疗前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7.76;P<0.05)。药物组治疗前、治疗后1 h和2 h平均眼压分别为(55.8±9.5)mmHg、(37.6±17.7)mmHg和(30.6±18.2)mmHg,治疗后眼压下降,与治疗前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7.16;P<0.05)。但两组各时间点的眼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t=0.89,0.58,0.85;P>0.05)。 结论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激光瞳孔成形术和传统的降眼压药物治疗均能快速降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眼压,但激光治疗安全、有效,可避免药物治疗给机体带来的副作用,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重要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2.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病,世界各地患病率存在很大差异.紫外线与只光照射、老年、男性、乡村生活、低收入水平、低教育水平、吸烟、饮酒、遗传因素等被认为是翼状胬肉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其中紫外线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病,世界各地患病率存在很大差异.紫外线与只光照射、老年、男性、乡村生活、低收入水平、低教育水平、吸烟、饮酒、遗传因素等被认为是翼状胬肉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其中紫外线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PIP)和(或)激光瞳孔成形术(LPP)对急性原发性前房角关闭(APAC)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邯郸市眼科医院(邯郸市第三医院)行LPIP和(或LPP)治疗的APAC患者81例(81只眼)。其中,男性15例(15只眼),女性66例(66只眼);年龄41~94岁,平均年龄(66.7±10.6)岁。按照激光治疗的方式分为联合组和LPIP组。联合组患者先后给予LPIP和LPP;LPIP组只行LPIP。以术后眼压≤30 mmHg(1 mmHg=0.133 kPa)为治疗初步有效。年龄和眼压经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视力、疾病发作持续时间及既往发作次数不符合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将Snellen视力换算成logMAR视力以便于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激光治疗的初步有效率和性别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h及术后2 h视力和眼压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2 h眼压变化幅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 结果联合组患者42例(42只眼)。其中,男性6例(6只眼),女性36例(36只眼)。LPIP组患者39例(39只眼)。其中,男性9例(9只眼),女性30例(30只眼)。两组患者性别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P>0.05)。联合组和LPIP组患者术前眼压分别为(50.95±7.22)mmHg和(48.08±8.05)mmHg。两组患者术前眼压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P>0.05)。两组患者术前logMAR视力分别为1.70(0.68,2.00)和1.70(0.90,2.00);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16.0(12.0,39.0)h和24.0(15.0,48.0)h;既往发作次数分别为0(0,3.5)次和0(0,1.0)次。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术前两组患者视力、发作持续时间及既往发作次数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51,-0.99,-1.30;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1 h和术后2 h的logMAR视力分别为0.50(0.20,0.80)和0.35(0.10,0.93);LPIP组术后1 h和术后2 h的logMAR视力分别为0.90(0.40,1.90)和0.90(0.40,1.90)。两组患者术后1 h和术后2 h的视力均提高。两组术后1 h和术后2 h患者视力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6,-2.42;P<0.05)。联合组术后1 h和术后2 h患者的眼压分别为(30.83±13.49)mmHg和20.0(14.0,35.5)mmHg;LPIP组术后1 h和术后2 h患者的眼压分别为(34.79±1.70)mmHg和38.0(15.0,45.0)mmHg。两组患者术后1 h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1,P>0.05);术后2 h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P<0.05)。联合组与LPIP组术后1 h的初步有效率分别为52.4%和35.9%,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P>0.05);术后2 h初步有效率分别为71.4%和41.0%,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2,P<0.05)。经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APAC患者眼压变化幅度与术前眼压呈正相关,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β=0.392,P<0.05);与组别、年龄及发作持续时间呈负相关,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β=-9.157,-0.432,-0.115;P<0.05)。 结论LPIP和LPP联合治疗APAC患者,能通过解除瞳孔阻滞和周边前房角开放,快速降低眼压,是一种有效的APAC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普拉洛芬在LASEK术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1-05/08来我院行LASEK手术患者56例112眼。随机分为实验组(使用普拉洛芬)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刺激症状进行1wk对比研究。

结果:两组在控制术后刺激症状方面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未见特殊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结论:普拉洛芬眼液是控制LASEK术后刺激症状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疑性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 suspect,PACS)、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PAC)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解剖结构的异同。方法:采用国际区域性流行病学眼科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Geograph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Ophthalmology,ISGEO)的分类系统,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47例47眼)、PACS组(157例157眼),PAC组(96例96眼)及PACG组(86例86眼)。应用NIDEK Echoscan US-1800型A型超声测量系统对被测者眼部解剖结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晶状体相对位置)进行测量,各项均值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正常人、PACS和PAC与PACG的年龄、晶状体厚度依次增高(P<0.05),前房深度、晶状体相对位置依次递减(P<0.05);与正常人相比,PACS和PAC与PACG除眼轴外其余的参数都有差异(P<0.05);与PACG相比,正常人、PACS和PAC的解剖结构参数都存在差异(P<0.05);但PAC与PACG两组相比,除前房深度、晶状体相对位置外,其余的各项解剖参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正常人、PACS、PAC到PACG的前房深度变浅、眼轴变短、晶状体相对位置靠前。前房深度、晶状体相对位置对PACG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plasty,LPIP)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AACG)急性发作期药物不能控制的高眼压持续状态中的疗效。方法: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7例69眼发作期药物治疗3~6h后眼压仍>30mmHg时,行LPIP治疗。监测术前和术后30,60min和2h眼压、视力变化。应用UBM测量术前、术后2h房角宽度和虹膜厚度,并应用房角镜观察前房角粘连情况。结果:LPIP后2h,房角开放距离(AOD)较术前明显增大(P<0.01),小梁虹膜夹角(TIA)增宽、部分患者周边虹膜前粘连(PAS)减少、周边虹膜变薄。所有患者眼压在激光虹膜成形术后不同时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前平均眼压53.81±10.22mmHg,术后30min平均眼压33.81±9.22mmHg,术后60min为21.93±7.19mmHg,2h后眼压下降至15.16±3.07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51.79,P<0.01)。同时所有患者视力都有所提高。结论:LPIP可以明显加深患者的周边前房,增宽房角入口,降低患者眼压,是治疗AACG急性发作期药物不能控制高眼压持续状态的重要辅助措施,为青光眼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并且能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磷酸钾钛(KTP)激光疏通联合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46例(46眼),采用KTP激光疏通阻塞的鼻泪管,通畅后逆行植入人工鼻泪管。随访3年。结果46例(46眼)中,半年内46眼泪道冲洗通畅,成功率100%;术后1年,治愈率91%,术后2年,治愈率87%,术后3年,治愈率80%。结论KTP激光联合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无瘢痕,不改变鼻泪管生理解剖结构,效果尚好。  相似文献   
9.
羊膜填塞术治疗感染性角膜穿孔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10年Davis[1]首先将羊膜应用于皮肤烧伤患者的创面覆盖后,羊膜在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995年Kim和Tseng采用不含绒毛膜的羊膜用于兔眼化学烧伤模型的眼表重建并获得成功[3].至今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人们在羊膜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疗效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KTP激光泪道成形术与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生儿泪囊炎100例(109眼)。随机分为两组,激光组50例(57眼),探通组50例(52眼),随访6~12个月。结果激光组57眼中,一次治愈率为98.24%;探通组52眼中,一次治愈率为82.69%(P〈0.05)。结论 KTP激光泪道成形治疗新生儿泪囊炎较泪道探通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