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联合米力农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符合严重脓毒症诊断标准且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EGDT )后心率≥95次/min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米力农组( M组)和艾司洛尔联合米力农组( ME组)。 C组按照脓毒症指南常规治疗。 M组在C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米力农持续静脉泵入,负荷剂量为30μg/kg,然后以0.375~0.5μg/(kg? min)维持。 ME组应用艾司洛尔持续静脉泵入,将患者心率控制在75~94次/min,余治疗方案同M组。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PiCCO)检测患者心脏指数(CI)及每搏指数(SVI)等心功能指标,同时连续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48、72、96 h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氧合指数(PaO2/FiO2)和血乳酸(Lac),并检测TNF-α、IL-6、HMGB-1、CK-MB、cTnI及BNP水平。结果治疗前各组MAP、CVP、HR、PaO2/FiO2及L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MAP、CVP及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 h ME组HR显著低于C组和M组,治疗后48 h M组、ME组Lac显著低于C组。治疗前各组CI及S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 h M组、ME组CI及SVI显著高于C组。治疗前各组血浆TNF-α、IL-6、HMGB-1、CK-MB、cTnI及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 h ME组血浆TNF-α、IL-6、HMGB-1、CK-MB、cTnI及BNP水平显著低于C组和M组。 ME组28天生存率和96小时心率达标率显著高于C组和M组。结论艾司洛尔联合米力农可显著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心功能及28天生存率,同时显著降低心率并抑制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地佐辛、吗啡在重症医学科镇痛、镇静的疗效。方法将60例重症医学科患者随机均分为地佐辛组、吗啡组。地佐辛组:地佐辛1.25mg/h静脉持续泵入;吗啡组:吗啡2mg/h静脉持续泵入。记录并比较24h、48h、72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吗啡组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镇痛效果与吗啡相似,但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H1(nm23-H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OX-2、nm23-H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COX-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浸润深度均呈正相关(r分别=0.41、0.39、0.31,P〈0.05或P〈0.01);nm23-H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均呈负相关(r分别=-0.48、-0.26,P〈0.05或P〈0.01)。结论COX-2、nm23-H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COX-2、nm23-H1的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病理分期、预后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腹腔灌洗引流方法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应用。方法对43例ICU重症胰腺炎患者分别行腹膜透析管置入灌洗引流或双套管引流管置入并负压吸引引流,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透管灌洗引流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双套管负压吸引组(P<0.05);双套管负压吸引组血淀粉酶恢复情况、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腹透管灌洗引流组(P<0.05)。住院时间、死亡率及腹腔脓肿、胰瘘/假性囊肿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两种引流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双套管负压吸引组有更好的引流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热湿交换器与加热湿化器(heathumidifier,HH)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PubMed、EMBASE、Ovid、Elsevier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1990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1日关于HME与HH对机械通气患者VAP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对HME与HH预防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RCT文献,总共纳入2602例机械通气患者。系统分析表明HH组与HME组的VAP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漏斗图分析提示发表偏倚不明显,同时两组患者死亡率及机械通气时间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HME和HH相比并不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同时也并不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6.
镇痛镇静联合使用可有效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对创伤性治疗的不适,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已成为危重症患者I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ICU患者多存在各种致痛因素,机械通气患者也常需要充分的镇静镇痛,因此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觉更舒适,以减少身心的损害。吗啡是ICU镇静镇痛中的常用药物之一,地佐辛(de—zocine)是一种新型强阿片类镇痛剂,本文观察吗啡与地佐辛在ICU病人中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硫酸镁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和S100B蛋白的影响.方法 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硫酸镁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硫酸镁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硫酸镁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7天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7天血浆内皮素和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等情况.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2组患者血浆内皮素和S100B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硫酸镁组患者治疗后第3、7天血浆内皮素和S100B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天GCS评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硫酸镁组患者治疗后第3、7天GCS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硫酸镁可以显著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GCS,降低其血浆S100B蛋白及内皮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以多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的热射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以多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的热射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经综合治疗,11例(91.67%)患者于入院后48 h内苏醒,1例(8.37%)死亡.平均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7.4 d,症状好转转入其他相关科室治疗.结论 热射病的成功救治重点在于器官功能保护,阻断恶性循环,及时纠正DIC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异丙酚和咪达唑仑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和咪达唑仑组,基础治疗相同,所有患者均维持理想镇静深度(Ramsay镇静评分Ⅲ~Ⅳ级).治疗后第1、3及5天监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浆TNF-α、IL-6和IL-8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天PaO2、PaO2/FiO2及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第3、5天异丙酚组与咪达唑仑组患者相比,PaO2和PaO2/FiO2显著改善,同时血浆TNF-α、IL-6及IL-8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异丙酚和咪达唑仑相比能明显改善ARDS患者症状,也能显著降低其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抗凝在危重患者血液滤过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37例行血液滤过治疗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普通肝素(SH)组18例,低分子肝素(LMWH)组19例,SH组采用普通肝素(SH)抗凝,LMWH组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抗凝效果、出血及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APTT)变化。结果 LMWH组发生管路不畅0例,SH组出现管路不畅1例;SH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治疗后明显升高,LMWH组治疗前后APTT变化不大;SH组治疗后出现出血3例,LMWH组1例。结论危重患者血液滤过两种药物都有良好的抗凝效果,LMWH抗凝可减少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