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的特异性切口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将20例(25眼)执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手术)患者分为一切口组15只眼,二切口组10只眼,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视力和眼压,并且观察术后的并发症和滤过泡的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停用降眼压药2 d后测量眼压,两组患者术后平均眼压均明显降低,一切口组术后平均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切口组术后平均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切口组视力变化总有效率为93.33%,二切口组为90.0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u=-0.0398,P=0.9683);两组滤过泡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中的一切口术和二切口术均可有效降低眼压,而且降眼压作用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MIP-1α)、MIP-1β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和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DM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NPDR组)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PDR组),各50例; 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不同组别患者外周血趋化因子MIP-1α、MIP-1β水平、血糖情况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趋化因子MIP-1α、MIP-1β水平与血糖和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DM组患者的MIP-1α、MIP-1β和平均血糖(mean blood glucose,MB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06、2.954、3.617,均P<0.05); DM组患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1,FGF-2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16、7.778、3.214,均P<0.05)。PDR组患者的MIP-1α、MIP-1β和MBG水平均高于N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20、3.461、3.378,均P<0.05); PDR组患者的IGF-1、FGF-21、VEGF水平高于N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60、12.611、4.108,均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MIP-1α、MIP-1β水平与MBG、IGF-1、FGF-21、VEGF水平呈正相关。

结论: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MIP-1α、MIP-1β水平较高,且与血糖和细胞因子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于本院眼科接受治疗的50例(62跟)首次发作且房角关闭<1/2周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等距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0例(26只眼),观察组30例(36只眼).对照组采用激光虹膜切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后,观察组的眼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首次发作且房角关闭<1/2周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患者的眼轴及角膜曲率测量值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通过国人白内障患者的眼轴及角膜曲率测量反映一寂静人群的眼解剖参数的正常值。方法:对1010例(1575眼)白内障患者术前的生物测定值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891例(1437眼),外伤性白内障30例(38眼),先天性白内障53例(100眼)。结果:男性60岁以上组眼轴平均值为(24.15±1.51)mm,50~60岁组眼轴平均值为(25.08±3.10)mm;女性60岁以上组眼轴平均值为(23.56±1.73)mm,50~60岁组眼轴平均值为(24.50±2.85)mm;男性患者50岁以上角膜曲率平均值为(43.70±1.76)D,女性60岁以上组角膜曲率平均值为(44.62±1.54)D。17~30岁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眼轴平均值(24.07±1.75)mm,与正常眼轴(24mm)的差异无显著性(t=0.250,P=0.804)。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眼轴最大值为27.15mm,最小值为19.2mm,双眼相差最大值为3mm。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生物测量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定人群的正常值。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的眼轴与正常眼轴的差异无显著性。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的眼轴变异程度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2年3月至2007年5月本院收治的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6例(38眼),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平均为(15.5±2.7)mmHg(1mmHg=0.133kPa),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O.05);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术后眼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平均为(2.98±0.38)mm(P〈0.05);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翼状胬肉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翼状胬肉46例(51只眼)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均为23例.第1组,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第2组,翼状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转移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角膜缘新生血管及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随诊6~36月,第1组中有1只眼复发(4.35%),第2组有2只眼复发(8.70%).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翼状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转移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均能有效阻止胬肉复发.但前者在手术安全性、舒适性、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HPG保湿敷料在耳廓撕裂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8 1~ 1999年我科共收治耳廓撕裂伤 47例 ,其中 2 7例采用双氧水、石蜡油、庆大霉素合剂 (HPG)保湿敷料处理术后伤口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7例中 ,男 36例 ,女 11例。年龄 6~ 5 8岁。 1981~1999年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前组 ) ,1988年以来用HPG保湿敷料替代无菌纱布 (后组 )。前组 2 0例 ,其中男 16例 ,女 4例 ;单纯撕裂伤 15例 (耳轮 9例、耳轮脚 1例、耳垂 5例 ) ,皮肤并软骨广泛撕裂 4例 (耳廓上 1/ 32例、下 1/ 32例 ) ,耳轮小块缺失 1例。后组 2 7例中 ,男 2 0例 ,女 7例 ;单纯撕裂伤14例 (耳轮 12例、耳垂 2例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