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超声检查判定颈动脉斑块性质,并分析其与冠心病(CHD)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张家口市建国医院心内科收治的CHD患者214例,经冠脉造影检查显示:冠脉轻度狭窄患者36例(轻度组),中度狭窄患者72例(中度组),重度狭窄患者106例(重度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入选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及形态进行检查,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同时设置同期来院体检正常者3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CHD3个亚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数量、体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IMT、斑块数量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IMT、斑块数量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中、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中度组患者颈动脉稳定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及中度组患者中颈动脉稳定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Crouse积分与冠脉Gensini评分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CHD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越高,预示CHD患者冠脉硬化程度越重,颈动脉斑块性质与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下同)水平变化以及通心络的干预作用。方法:158例脑梗死患者自愿入纽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通心络组,分别在住院时和治疗后2月时检测外周血hs—CRP浓度,并与40例年龄和性别相当的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脑梗死患者外周血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增高程度与病情轻重一致。通心络组相对于常规治疗纽hs—CRP浓度降低更明显。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外周血hs—CRP水平增高,对其进行检测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通心络,会使脑梗死患者得到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3.
李罡  郝英平 《疑难病杂志》2009,8(7):443-446
他汀类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有效药物。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还具有调脂之外的心血管系统多效性作用,如抑制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调节神经体液反射、抗心室重构等作用,从而促进了他汀类药物在缺血和非缺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心力衰竭预防治疗中的临床研究、作用机制及潜在的不良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A-l比值联合颈动脉斑块性质检查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危险性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CHD患者250,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患者19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组)60例,另选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阴性患者98例(对照组)。对3组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根据斑块的声学特性判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检测并比较各组载脂蛋白B(Apo B)、载脂蛋白A1(Apo A-1)含量及Apo B/Apo A-1比值,分析其与CHD患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3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脂血症(TG)、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CS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Apo B、Apo B/A1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3组Apo A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CS组、SAP组斑块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颈部动脉软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CHD患者颈部动脉检出不稳定斑块,且Apo B、Apo B/A-1比值异常增高,提示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5.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罡  郝英平 《疑难病杂志》2010,9(5):363-36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以缬沙坦每日80 mg为基础进行血压控制,如血压控制不佳则每日加用双氢克尿噻12.5 mg,试验组加用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观察治疗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后2组血压均有所下降,LVMI也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试验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及试验组TC、TG、LDL-C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可以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及左室质量指数,该作用独立于其降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慢性心衰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按慢性心衰治疗指南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辛伐他汀10mg,q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9,12个月测定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6min步行距离,观察再住院例数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CRP明显降低、LVEF及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以降低慢性心衰患者血清CRP水平,干预左室重塑,改善左室收缩功能。上述作用与其抗炎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