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角度复位与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良佐 《广西医学》2010,32(11):1393-1394
目的观察小角度复位并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抽签法分为治疗组133例和对照组127例。治疗组采用小角度复位与点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对照组为68.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角度复位与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较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疗效好于单纯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有报道[1]小角度复位与点穴治疗颈椎病有一定疗效.但其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CSM)的治疗尚未见报道.为此,我院于2007~2009年采用小角度复位和点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并与单纯牵引治疗对比,分析小角度复位和点穴治疗与单纯牵引治疗前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小角度复位和点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疗效和作用机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四肢皮肤擦伤是门诊的常见伤患,传统处置办法是以碘伏外涂+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如果擦伤创面深达真皮层,那么普遍存在愈合时间长、宜合并感染、愈合质量差等缺点。为寻找一种操作更简便、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的处置擦伤创面新方法。2009年3月~2010年3月,笔者采用医用透明质酸锌凝胶治疗四肢皮肤擦伤创面,并与传统方法对比,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角度复位与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小角度复位与点穴治疗(治疗组)36例和单纯牵引治疗(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小角度复位与点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SE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7.2%,对照组69.7%;治疗...  相似文献   
5.
郑良佐 《柳州医学》2005,18(2):85-85
腰椎问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腰腿痛。笔者从1996年1月至2004年10月,以手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2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安装移动式DR系统的可行性以及在院外体检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设计并组装移动式DR系统,选择移动DR拍照的胸部正位片1000例、传统胸部X光拍照1000例和传统胸部透视1000例,观察X射线投照剂量及胸部X线检查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移动式DR系统组X射线投照剂量明显低于传统拍片组和透视组,比传统胸片降低7~10倍、比传统胸透降低30~40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移动式DR系统组病变检出率(11.2%)与传统拍片组(7.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透视组(5.4%)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移动式DR系统X射线投照剂量少、检出率高,具有曝光宽容度大、影像分辨率高以及无胶片储存、刻录和远程诊断等功能,操作方便、快捷,提高了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小角度复位手法和点穴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小角度复位和点穴治疗(治疗组)38例与单纯牵引治疗(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小角度复位和点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2~3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和70.5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角度复位和点穴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够通过疏通经络,活血散瘀,缓急解痉,消肿止痛,宣通散结,剥离粘连,加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整复椎体移位,解除神经压迫,松解肌肉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  相似文献   
8.
颈椎病也称颈椎综合征、颈椎症 ,是颈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其它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退变导致颈神经根、椎动脉、颈交感神经甚至颈段脊髓受刺激或损伤而出现的临床症候群 ,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患 ,尚无特效疗法。笔者收集到近 5年来用手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1 手法、牵引同用  吴夏勃 [1 ] 采用在颈肩背部施行滚按提拿、分筋理筋、揉按弹拨手法 ,用器械行颈椎枕颌布兜牵引 10~ 2 0 m in,牵引力 3~ 6 kg,颈椎旋转复位法 ;点按风池、率谷、肩井、天宗、肩贞、曲池、合谷等穴 ,每周治疗 3次 ,2周为 1疗程 ,…  相似文献   
9.
颈性眩晕症84例综合治疗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良佐 《华夏医学》2000,13(4):505-506
颈性眩晕症系指颈部病变引起的眩晕,临床上表现为头晕、头痛、时伴颈痛等症状。笔者1995年开始运用牵引、手法、维生素B1注射液双风池穴注射等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4例均系门诊病例,其中男37例,女47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3d,最长10年;有头晕、头痛、颈痛及颈椎后小关节错位等。其中81例经X片证实有不同程度颈椎退行性改变及生理曲度的变化。1.2 治疗方法1.2.1 牵引 用颈部牵引器材作颈部牵引,1次/d,2周为1疗程。1.2.2 手法治疗[1] 以手法旋转复位为主。嘱患者坐位,术…  相似文献   
10.
颈性眩晕症是由于颈部疾患所致眩晕症候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自1993年以来,笔者采用手法治疗此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87例中男性31例,女性56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13年。伴胸闷、恶心61例;伴心悸42例。  症状表现及诊断依据[1]:眩晕、颈项强直、疼痛,伴胸闷、恶心、心悸等症,头颈部旋转或屈伸症状加重;检查:颈部有压痛点,颈椎棘突及横突偏移,椎间隙压迫试验阳性,位置性眩晕试验阳性。  X线片检查:侧位片,可出现生理曲度变直,甚则呈反张现象,椎体前或后缘骨质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