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用手法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GardenⅢ、Ⅳ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04年-2009年共采用闭合复位加压空心钉内固定微创治疗6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l49例获骨性愈合,4例不愈合,3例股骨头坏死。4例于术后2周内死于内科疾病,死亡病例均为年龄超过85岁患者。骨折愈合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60~100分。术后髓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4.64%。结论:在c臂机透视下手法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手术创伤小、方法简便,复位固定可靠有效,可早期进行患肢功能练习,避免各系统疾病及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男,15岁。因摔伤致左膝疼痛、活动受限2 h急诊入院。2 h前打篮球时左足着地受伤,遂感左膝疼痛、不能活动,伤后急送我院,以"左胫骨结节骨折"行伸膝位长腿支具制动后收入院。查体:左膝及小腿中上段轻度肿胀,无皮肤破损,左胫骨结节处压痛明显,可触及异常活动,左  相似文献   
4.
[病例] 男,41岁.因腰痛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伴间断双下肢无力6个月就诊.患者10年来腰痛反复发作,6个月前晨起后突发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行走,伴明显腰痛,休息后缓解.其后2次出现类似症状,当地医院骨科考虑腰椎病变,予止痛、活血化瘀药物口服后缓解.3天前出现双下肢酸痛伴双上肢细微颤抖,拟行颈椎MRI检查,并由骨科转至神经内科诊治.  相似文献   
5.
陈文学  齐越峰  郑移兵  张雷 《中国医药》2014,(12):1787-1789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其中DHS治疗组43例,PFNA治疗组46例.评价2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和早期疗效等.结果 术后随访9 ~18个月,平均(11.6±2.2)个月.DHS组手术切口长度(9.8±1.3)cm,PFNA组手术切口长度(5.2±0.9)c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手术时间(85±16) min,PFNA组手术时间(46±11)min,DHS组术中出血量(150±30)ml,PFNA组术中出血量(50±11) 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为4.8% (2/42),DHS组为15.0%(6/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DHS组为75.0%(30/40),PFNA组为90.5%(38/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靠、抗旋转、抗切割等优点,但在适应证选择恰当的情况下,DHS及PFNA都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6.
胫骨中下1/3、腓骨上段螺旋形骨折并后踝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骨中下1/3、腓骨上段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157例胫腓骨骨折中胫骨中下1/3、腓骨上段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发生情况,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7例胫腓骨折中胫骨中下1/3并腓骨上段螺旋形骨折22例,同时合并后踝骨折8例,X线片示后踝骨折的阳性率为36.36%。后踝骨折块波及关节面1/8~1/2,8例中5例行髓内针内固定,3例行骨折整复纸夹板外固定。随访至胫骨骨折出现明显骨痂,8例后踝骨折均未见明显移位。结论胫骨中下1/3、腓骨上段螺旋形骨折易同时合并后踝骨折,应根据骨折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可能与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相关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围手术期肺部感染情况作为应变量。先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行进一步分析。结果 715例患者中肺部感染组126例,无肺部感染组589例,患者的年龄、受伤至就诊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原呼吸系统疾病、基础疾病数、手术方式及麻醉方式是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患者的年龄、原呼吸系统疾病、受伤至就诊时间及手术方式是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出现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应尽早入院接受正规治疗,术前积极治疗合并症,改善肺功能,减少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桡骨远端骨折为门急诊常见骨折类型,中老年人尤为多见,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占全身骨折的6.7%~11%,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6。一直以来保守疗法是桡骨远端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手法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固定。虽然目前手术治疗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但保守治疗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我院采用闭合复位硬纸夹板外固定并结合正骨散外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已有50年以上的历史,临床应用广泛,为评价其临床疗效,于2011年-2012年,采用该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移位骨折1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克氏针张力带与髌骨爪2种内固定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分别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髌骨爪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病例92例.采用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患者53例(张力带组),其中粉碎性骨折患者45例,非粉碎性骨折8例;采用髌骨爪内固定术治疗患者39例(髌骨爪组),其中粉碎性骨折患者35例,非粉碎性骨折4例.观察并比较手术时长、手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等.结果 术后随访6 ~18个月,平均(11.5±1.0)个月.①非粉碎骨折性患者中,张力带组、髌骨爪组患者在手术时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不含手术材料费)、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髌骨爪组总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张力带组[(7148±155)元比(5490±129)元,P<0.01].②在粉碎性骨折患者中,张力带组手术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髌骨爪组[(63.6±2.5) min比(48.3±2.2)min,8.9%(4/45)比0.0%,P<0.05或P<0.01];张力带组、髌骨爪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不含手术材料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骨爪组总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张力带组[(7337±185)元比(5623±134)元,P<0.01],髌骨爪组有效率高于张力带组[100.0%(35/35)比91.1%(41/45),P<0.05].结论 在非粉碎性骨折治疗中,髌骨爪内固定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克氏针张力带术,疗效无明显差别,克氏针张力带更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推荐为首选治疗方法;在粉碎性骨折治疗中,髌骨爪内固定相对克氏针张力带更牢靠,并发症少,可降低手术难度、时间、风险,推荐为粉碎性骨折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0.
跟骨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移兵  齐越峰 《中国骨伤》2012,25(11):962-966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足部损伤,可选择非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微创撬拨克氏针固定、关节融合术或外固定支架等多种治疗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作为目前跟骨骨折治疗的主流术式,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尤其是Sanders Ⅱ型和Ⅲ型骨折,但对于Ⅳ型骨折的治疗及是否植骨存在争议,其缺点是软组织并发症较高。跟骨骨折经皮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目前对跟骨骨折分类、撬拨复位适应证、固定方法、疗效评价标准等选择不一导致了临床疗效存在差异。跟骨骨折的治疗较为复杂,各种治疗方法均有其优点和不足,不能为追求解剖复位盲目扩大切开复位手术指征。根据患者损伤程度、骨折类型,合理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将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