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2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ELISA以12株单克隆抗体(McAb)对55株EI Tor霍乱弧菌和用遗传学方法突变的28株霍乱弧菌的菌体抗原进行了研究,同时与四种常规分型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用12株McAb可将55株EI Tor霍乱弧菌分成11种抗原决定簇和18个McAb型,将遗传学方法的突变株分成9种抗原决定簇和10个McAb型。其中一株McAb 2B_1H_1F_3能识别所有55株 EI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用12株单克隆抗体对50株El Tor生物型霍乱弧菌的菌体抗原的研究结果。采用的方法是ELlSA间接法:于酶联板中加入经鉴定的待检测的菌体抗原50ul/孔(1亿/ml),过夜蒸干包被,洗3次,加入1%BSA100ul/孔,37℃经1小时封闭,洗3次:加入McAb(1:80)50ul/孔,37℃1小时,洗3次,加兔抗鼠酶标抗体50ul/孔,37℃作用2小时,洗3次后,加底物20分钟后,用2M硫酸终止反应,于酶联免疫检测仪中测定OD值,以P/N>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确诊为过敏性疾病成年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检测结果及过敏原特征。方法 以北京市某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的确诊过敏性疾病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病例特征及过敏原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吸入组和食物组过敏原sIgE阳性率分别为38.66%和2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组中排名前5位的过敏原分别为屋尘螨/粉尘螨(16.56%)、艾蒿(15.92%)、屋尘(10.97%)、豚草(7.29%)、蟑螂(6.39%);食物组中排名前5位的主要过敏原分别为鳕鱼/龙虾/扇贝(6.87%)、黄豆(5.64%)、鲑鱼/鲈鱼/鲤鱼(5.22%)、蟹(4.31%)、虾(2.66%)。8—10月吸入组会出现屋尘螨/粉尘螨、艾蒿过敏原sIgE阳性率峰值;1—2月食物组会出现鳕鱼/龙虾/扇贝、鲑鱼/鲈鱼/鲤鱼过敏原sIgE阳性率峰值。吸入组和食物组不同性别患者的血清过敏原sIgE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入组中,除蟑螂、狗上皮与点青/分枝孢/烟曲/交链孢霉3项外,青年、中年和老年血清过敏原sIgE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食物组中,青年、中年和老年血清过敏原sIgE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过敏性疾病成年患者过敏原sIgE阳性主要过敏原是吸入性过敏原屋尘螨/粉尘螨、艾蒿、屋尘、豚草、蟑螂和食物性过敏原鳕鱼/龙虾/扇贝、黄豆、鲑鱼/鲈鱼/鲤鱼。过敏原sIgE阳性率在不同时间、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不同性别的过敏原sIgE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大量高科技电子设备不断涌现,是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产品,而血液透析机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的设备,(进口占比侧大),均属高科技机电一体化医电产品,并且采用微机技术.自检报警功能多,操作相对复杂,而不同产地(不同型号其操作方法和日常维护方法也不同着重阐述了透析机供电和透析掖的配制和血液透析机的维护与保养和维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评价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拟订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于2020年9月—11月采用德尔菲法对35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确立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结果 2轮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0.89,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55、0.122。最终形成的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41项三级指标。 结论 构建的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具有较高可靠性和科学性,可作为评价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质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多西紫杉醇单周与三周方案对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d、CNKI、ASCO会议摘要以及WHO官网进行相关文献搜索,检索截止时间为2013年3月11日.纳入有关多西紫杉醇单周与三周方案安全性与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共6个研究包括5篇全文和一篇会议摘要纳入meta分析.多西紫杉醇单周方案与三周方案相比,无论在ORR、PFS、OS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在安全性分析中,单周方案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三周方案(纳入3篇文献,共356例患者,OR0.16,95%CI0.06~0.43,P〈0.001).同样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单周方案也显著降低.结论多西紫杉醇单周化疗方案对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与三周方案相同,但鉴于单周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老年患者或-般情况较差的患者更适合单周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7.
1007 1520.202003008·论著· 目的初步探讨瘦素(Leptin)在肥胖成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按照体重指数(BMI)随机选取肥胖CRSwNP患者40例,体重正常CRSwNP患者30例,选取同期肥胖鼻中隔偏曲患者30例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组患者血清中Leptin及其受体水平、EOS相关因子IL 4、IL 13的水平;RT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组患者局部鼻黏膜中Leptin及其受体水平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3组患者组织中EOS细胞浸润程度。另Pearson相关性分析Leptin水平与EOS相关指标及浸润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组CRSwNP患者的血清与局部Leptin及其受体水平表达均升高,血清中EOS相关因子IL 4、IL 13的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SwNP患者中肥胖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患者(P<0.05),且Leptin及其受体水平与EOS相关指标、EOS浸润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Leptin在CRSwNP患者中水平显著升高,且肥胖患者组更高,并与EOS浸润及其促进因子显著相关,提示Leptin可能通过促进EOS增殖浸润参与肥胖成人CRSwNP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设计烈性传染病培训课程,评价课程在护理人员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基于烈性传染病护理的相关知识要求,以埃博拉病毒病的护理为教学案例,经文献查阅、专家讨论,制定针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方案。设计出以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练习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为特点的"五位一体"多元化烈性传染病对培训方式加以论证。比较受训者受训前后的理论和操作成绩,并对课程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受训护士经理论和操作考核,培训前后进行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学后课程评价反馈总体满意度达98.97%;结论以埃博拉病毒病为例的烈性传染病培训课程设计及应用,有助于提高受训护理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且护理人员满意度高,值得在烈性传染病护理培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医院文化作为医院软实力和内在驱动力的具体体现,影响着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大型公立医院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除了要具备一流的医疗服务能力以外,还要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文化体系,通过发挥医院文化的引导、教育、凝聚作用,为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2])。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是提升医院品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出血热(viral hemorrhagic fevers,VHFs)是一类以发热和出血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沙粒病毒科、丝状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目、黄病毒科和披膜病毒科的部分包膜RNA病毒引起。这类疾病具有许多共同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乏力、肌肉疼痛等,重症患者可进一步发展为低血压休克、出血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多种病毒性出血热属人兽共患病,但在动物宿主多表现为无症状感染,可形成自然疫源地对人类活动构成威胁。固有免疫在机体识别和抵御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十分重要,其中模式识别受体又是固有免疫反应的起始环节。因此,深入研究模式识别受体在病毒性出血热感染发病中的作用,对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寻找治疗靶点及研发药物、疫苗均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模式识别受体在病毒性出血热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研究发展趋势,可供后续研究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