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调钠透析防治高危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可调钠透析(PHD)在高危人群(高龄、糖尿病肾病及心功能不稳定)血液透析中防治低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高危患者透析,治疗分两阶段进行,第1月行普通透析(CHD)为A组,透析液钠浓度138mmol/L,第2月行可调钠透析(PHD)为B组,透析液钠离子浓度由148mmol/L,线性下降到135mmol/L,透析时间均4.5h,患者自身交叉对照,两者血流速相等,脱水量恒定,透析过程中监测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监测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结果:CHD组与PHI)组相比,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CHD组与PHD组相比,PHD组低血压发生率较CHD组明显降低(p〈0.01)。与CHD相比,PHD的作用以不增加患者的钠负荷为代价,不造成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结论:PHD组可明显减少维持血液透析中高危人群的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蔗糖铁注射液对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疗效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血液透析患者98例,观察用药前后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18、白介素-6、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8周后,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铁蛋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血浆及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或P〈0.05)。其有效率达94.90%。仅出现2例轻微胃肠不适反应,1例轻微心悸和1例皮肤瘙瘁。结论静脉补铁有效改善患者的贫血及缺铁,也加剧了其炎症状态。为针对其微炎症状态的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基本医疗保障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情况及炎症状态,并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按医保支付比例不同将患者分为城保组80例和非城保组(农保)40例。采用主观整体评估法( SGA)对营养不良发生率进行评定;比较不同医保组的人体测量学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及尿素清除指数(Kt / V);检测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 hs - CRP)、白细胞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分析 CRP 水平与营养不良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城保组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0%,非城保组为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1)。城保组的营养相关指标比非城保组显著升高(P ﹤0.05),城保组、非城保组的慢性炎症标志物高于正常对照(P 均﹤0.05),但2组间炎症因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非城保组透析前、后 IL -6均显著高于城保组(P ﹤0.05);CRP 升高组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 CRP 正常组( P ﹤0.05或0.01),SGA 评分明显高于 CRP 正常组( P ﹤0.01)。结论不同医保下维持血液透析营养不良发生率不同,非城保MHD 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高于城保组,其营养状况更差。MHD 患者营养不良者均存在微炎症反应,MHD 患者营养不良与炎症反应有相关性,营养不良与 CRP 成正相关,即营养不良的程度越严重,CRP 值就越高。CRP 反应蛋白是反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较好的预测指标,MHD 患者营养不良中血清 IL -6有较高水平,微炎症反应对血透患者营养不良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包福祥  郑曼韬  朱栋良  谢芸 《临床荟萃》2011,26(13):1120-1123
目的 观察不同基本医疗保障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及其与营养不良发生的关系.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0例,按医疗保险支付比例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城保组(84例)、镇保组(22例)和农保组(44例).采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对营养不良发生率进行评定;比较不同医保组的人体测量学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尿素清除指数(Kt/V),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城保组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1.4%,镇保组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5.5%,农保组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2.3%,3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农保组和镇保组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城保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农保组和镇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保组的人体测量学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均较镇保组和农保组高(P<0.05),而镇保组和农保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反,城保组的血肌酐,血尿素氮,Kt/V,EPO用量和并发症发生次数较镇保组和农保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而镇保组和农保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基本医疗保障对MHD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疗效和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对报销较低的镇保和农保,建议政府应积极鼓励患者参加多种形式的商业医疗保险.  相似文献   
5.
郑曼韬 《河北医药》2011,33(1):102-102
尿毒症脑病是尿毒症并发的神经及精神异常,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严重并发症,发病原因主要与某些中分子毒物在体内蓄积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引发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1]。我们医院应用血液透析(HD)后注射左卡尼汀(HD-L)及HD治疗尿毒症脑病患者60例,观察两种疗法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现就我透析中心18例有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患者为例就其临床表现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老年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发病率不断增长,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人比例也呈迅速增长的趋势。由于多种原因,维持性血液透析(MHD)老年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很高,常常导致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我们应用常规血液透析(HD)及血液透析过滤(HDF)+HD方法,自身对照研究HDF对老年血液透析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高磷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细胞转分化和钙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分成对照组(常规Medium 231培养基)、正常磷浓度组(Pi1.5mmol/L)和高磷组(Pi2.5mmmol/L)。Real-time PCR测定干预72h后细胞的核结合因子α(cbf α)和骨桥蛋白(OPN)水平,测定干预14d后上清液的钙浓度。HASMC在浓度为0.1umol/L的阿托伐他汀和2.5mmol/L的Pi培养基中共同孵育14d后,检测HASMC的钙含量。结果培养72h后,cbf-α在Pi 2.5mmol/L组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50.02±0.38)vs(1.02±0.35),P〈0.001],而Pi 1.5mmol/L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1.07±0.15)vs(1.02±0.35),P〉0.05]。Pi 2.5mmol/L组的OPN表达亦明显高于对照组[(14.62±0.35)vs(1.05±0.16)],而Pi 1.5mmol/L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0.99±0.10)vs(1.05±0.16)]。高磷组钙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15±2.43)vs(4.08±0.32),P〈0.001],而Pi 1.5m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5.01±0.21)vs(4.08±0.32),P〉0.05]。阿托伐他汀能使高磷诱导HASMC的钙沉积明显减少[(115±2.43)vs(58±2.65)ug/mg蛋白,P〈0.01]。结论高磷作用能明显增加HASMC的cbfα-1的表达,明显增加HASMC成骨细胞标志性蛋白OPN的表达,使HASMC向成骨细胞转分化,进而促进HASMC钙化;阿托伐他汀能抑制高磷诱导的HASMC的钙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3例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剂量皮下注射重组红细胞生成素在4周内贫血改善17/23例,占73.9%。6-12周贫血改善5/23例。在观察期贫血改善97%。网织红细胞用药后逐步升高,在第4周末后最高,维持量期间网织红细胞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用重组红细胞生成素对血肌酐、血小板无影响,有血压升高现象(6/23例),影响疗效的因素有剂量、缺铁。  相似文献   
10.
郑曼韬 《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1):834-834
血液透析是维持尿毒症患者生存的一种方法,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改进,越来越多的肾病患者依靠透析维持生命。1996年8月~2004年8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行透析232例,其中死亡32例,占7·3%。现就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做一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17例,女1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