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无创压力支持通气在加强监护室(ICU)内的辅助撤机作用。方法:以2008年11月-2011年3月入住ICU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气模式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为基础,必要时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根据患者的血气分析值,合理调整吸入氧浓度分数(FiO2)、呼吸频率(RR)、吸气相压力(IPAP)、呼气相压力(EPAP)值,比较有创通气与无创通气状态下RR、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值。结果:有创通气与无创通气各项监测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经无创通气过渡数日后均可离开ICU。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作为一种有效的撤机治疗方法,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400例小儿腹腔镜手术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为97.50%,对照组为9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6.95±2.14)min、麻醉维持时间(48.23±11.25)min,与对照组的(6.73±2.28)min、(49.42±10.64)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麻醉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动脉血氧分压较麻醉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5.19±1.87)min、睁眼时间(7.85±2.60)min、拔管时间(9.56±2.94)min均缩短(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50%,对照组为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可达到与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相当的麻醉效果,但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方案的安全性更高,可加快患者术后意识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重度失血性休克麻醉复苏不同处理方法对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72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患者麻醉后即刻液体复苏,B组40例患者麻醉后进行控制性液体复苏,对两种麻醉复苏处理的病死率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发现,A组的病死率为28.13%,B组的病死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输血量、输液量、实验室指标要显著好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B组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后进行控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要显著好于立即复苏,降低了并发症和病死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