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鼻咽痛患者发作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干预医院感染发生提供依据,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鼻咽癌患者治疗的连续性,从而保证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74例鼻咽癌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鼻咽癌患者中,29人发生医院感染,感染部位以口咽部为重,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与放疗剂量相关,与肿瘤治疗方式相关.结论: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后半程易发生口咽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是易感人群,因此受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Ⅱ、Ⅲ期宫颈癌放疗后近期、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2005~2007年113例Ⅱ、Ⅲ宫颈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放疗前及放疗中检测患者血红蛋白浓度,观察Hb和CR、无病生存的关系。结果:放疗中持续性贫血对Ⅱ、Ⅲ期宫颈癌的局部控制率及远期疗效有明显影响。结论:纠正贫血有助于宫颈癌的局部控制及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将IB2-IIB期60例术前宫颈癌患者分为同期放化疗组和新辅助化疗组各30例,两组的患者都使用相用给药剂量,把局部肿瘤消退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并检验肿瘤组织中的VEGF蛋白表达。同期放化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4%,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EGF蛋白表达强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放化疗法相较新辅助化疗,更能降低宫颈癌组织中的VEGF蛋白表达,不良反应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骨转移病灶的晚期肿瘤进行骨转移灶的姑息放射治疗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病变转移部位不同和患者生存期的长短不同,对46例骨转移瘤患者给予不同的放疗方式,预期生存期较短的给予每次3 Gg,总量30 Gg/10 f,对于估计寿命超过一年的给予每次2 Gg分割,总量40~50 Gg/20~25 f。结果有40例患者的疼痛得到缓解,放疗总有效率为87%。结论放疗对骨转移瘤止痛治疗是有效可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胸腔置管引流联合香菇多糖加顺铂与香菇多糖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9—07~2011—06收治的3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均进行胸腔置管引流后,左侧胸腔先随机注入香菇多糖加顺铂或香菇多糖单药治疗,右侧胸腔则注入另一组药物治疗。1次/周,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侧胸腔积液的改善情况。结果:顺铂加香菇多糖组总有效率72.22%,香菇多糖组总有效率3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采用胸腔置管引流联合顺铂加香菇多糖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可以较好的缓解肿瘤晚期患者的病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放射治疗作为宫颈癌的辅助治疗手段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其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对放射线高度敏感的卵巢无性细胞瘤和对放线中度敏感的卵巢颗粒细胞瘤,辅助防线治疗可获得明显的疗效。值得重视的是近年来研究发现发射治疗和化疗联合应用可能获得比单一治疗更好的辅助治疗效果。本科总结了对于从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一年中所接收的53例宫颈癌患者治疗的效果的为期两年的疗效的追踪。这些患者都存在预后不良危险因素,需行术后预防性治疗。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行放疗前常规检查后,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二者合理配合不但可以减轻各自治疗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而且能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HIF-1α在鼻咽癌患者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鼻咽癌综合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的200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化检测治疗前后HIF-1α的表达情况、阳性/阴性表达组治疗后肿瘤完全缓解率来研究其与鼻咽癌的关系。结果治疗前鼻咽癌患者的HIF-1α阳性表达率为75.5%;HIF-1α阳性/阴性表达组治疗后肿瘤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0.7%、85.4%,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多数鼻咽癌患者的原发病灶呈现HIF-1α阳性表达,其表达水平对评估预后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希美纳(甘氨双唑钠)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增敏组、普通组各30例。两组放射治疗方法、程式和剂量相同。普通组30例病例进行常规放疗治疗,增敏组30例采取希美纳联合放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增敏放疗组完全缓解25例83.3%,普通放疗组完全缓解18例6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增敏放疗组近期疗效优于普通放疗组,且毒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同步化疗治疗N2-3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2年7月至2004年5月的70例确诊鼻咽癌N2-3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同步放化疗组(同步组35例)及单纯放疗组(单放组3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分割的根治性放疗,Dt70-76Gy。同步组在放疗的第1周、第4周、第7周行DF方案化疗。DDP:30mg/d,d1-d5,5-Fu,3.75CIVd1-d5。结果同步组与单放组的完全缓解率(CR)为54.3%:42.8%,P〈0.05;3年总生存率为82.9%:77.1%,P〉0.05;5年总生存率为68.6%:48.6%,P〈0.05。结论对于N2-3分期的鼻咽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LARC)术后病理分期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LARC患者100例,采用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回顾分析病理分期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T分期降期73例,无变化25例,升级2例;N分期降期55例,N阳性无降期10例,N阴性无转移29例,N分期升级6例。ypT0-2期49例,ypT3-4期51例;ypT0N(-)期25例,ypT1-2N(-)期19例,ypT3-4N(-)期33例,ypT0-4N(+)期23例;ypN(-)77例,ypN(+)23例。随访14-80个月,复发36例,与癌症相关死亡25例。结论 LARC新辅助放化疗术后的病理分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依据分期可为个体化术后辅助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进而促使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