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2.
重庆渝中区街道老年期痴呆横断面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重庆市社区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调查4个居委会共计1519≥65岁的老人。用简易精神量表(MMSE)及自选设计的调查表进行初筛。再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修订第IV版(DSM-IV-R)临床诊断和Hachinski缺血量表进一步确定和区分为Alzheimer型痴呆(AD)和血管性痴呆(VD)。结果 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5.73%,其中AD患病率为4.8%,VD患病率为0.59%,混合型患病率为0.34%。结论 高龄、低文化水平、丧偶独居、性格内向是AD和VD的共同易患因素,女性可能还是AD的危险因素,VD的危险因素与脑卒中、高血压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重庆两路口街道老年期痴呆横断面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通过对重庆两路口街道老年期痴呆的横断面调查,了解重庆市社区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调查4个居委会共计1519例≥65岁的老人,用简易精神量表(MMSE)及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初筛。再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修订第Ⅳ版(DSM—Ⅳ—R)临床诊断和Hachinski缺血量表进一步确定和区分为Alzheimer型痴呆(AD)和血管性痴呆(VD)。结果 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5.73%,其中AD患病率为4.8%,VD患病率为0.59%,混合型患病率为0.34%。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随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的危险增加1.132倍,女性患病的危险是男性的1.132,低化水平、丧偶独居、性格内向、高血压、脑卒中患痴呆的OR值为1.593,1.775,2.627,1.951,2.253,而少量饮酒OR值为0.449。结论 高龄、女性、低化水平、丧偶独居、性格内向是老年期痴呆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谵妄,也称老年人急性意识模糊状态,是伴有注意力、感受、思维、记忆、精神运动和睡眠周期障碍的短暂性器质性脑综合征。我们旨在探讨老年谵妄的临床特征及进行相应分析,为其诊治提供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5.
老年期痴呆相关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老年期痴呆的危险因素和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的,探讨这些相关因素对发病的影响.方法用 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87例患者的相关因素,从中筛选出其影响较大的易患因子.结果在排除文化程度本身对痴呆筛查量表阳性界值的差异性后,对影响老年期痴呆的最大因素依次为高龄、脑卒中史、吸烟、高血压、性格和家庭同住人口类型等,而其他因素在多元回归分析中似乎所占密度不大.结论针对易患因素,社会和老人本身的努力,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从而可以减少老年期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重庆两路口街道老年期痴呆的横断面调查,了解重庆市社区老年期痴呆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调查 4个居委会共计 1519例≥ 65岁的老人,用简易精神量表( MMSE)及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初筛.再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修订第 IV版( DSM - IV - R)临床诊断和 Hachinski缺血量表进一步确定和区分为 Alzheimer型痴呆( AD)和血管性痴呆( VD).结果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 5.73%,其中 AD患病率为 4.8%, VD患病率为 0.59%,混合型患病率为 0.34%.经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随年龄每增加 5岁,患病的危险增加 1.132倍 ,女性患病的危险是男性的 1.132,低文化水平、丧偶独居、性格内向、高血压、脑卒中患痴呆的 OR值为 1.593,1.775,2.627,1.951,2.253,而少量饮酒 OR值为 0.449.结论高龄、女性、低文化水平、丧偶独居、性格内向是老年期痴呆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7.
老年期痴呆相关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老年期痴呆的危险因素和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的,探讨这些相关因素对发病的影响。方法 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87例患的相关因素,从中筛选出其影响较大的易患因子。结果 在排除化程度本身对痴呆筛查量表阳性界值的差异性后,对影响老年期痴呆的最大因素依次为:高龄、脑卒中史、吸烟、高血压、性格和家庭同住人口类型等,而其他因素在多元回归分析中似乎所占密度不大。结论 针对易患因素,社会和老人本身的努力,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从而可以减少老年期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患者男 ,73岁 ,患帕金森综合征3年多 ,长期服用美多巴“200/50”1片 ,3次/日。因症状缓解不明显且有轻度剂末现象 ,换为息宁“200/50”1片 ,3次/日治疗。次日症状加重 ,为“开关”症状。“开”时肢体活动尚可 ,继后是长时间的“关” ,全身如木僵。以后换为美多巴“200/50”后恢复如前。息宁是左旋多巴及脱羧酶抑制剂卡比多巴的复合药物。它的药物动力学优点是缓慢释放和逐渐吸收。用此药初治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半片12小时1次开始治疗 ,再根据病情调节用量 ,疗效满意 ,运动波动不显。本例患者将长期服用的美多巴…  相似文献   
10.
目前 ,国外多中心大宗病例双盲对照临床结果表明 ,脑梗塞发病 6小时后脑保护和血管再通治疗基本无效。并且对此6小时治疗时间窗也有异议。由于个体差异 ,脑缺血程度 ,侧支循环建立的快慢及多少各不相同。因此 ,治疗时间窗也不可能千篇一律。部分病人在超过 6小时后的一定时间内治疗 ,仍可能有效。临床中相当一部分病人 ,由于种种原因延误了就诊 ,使就诊时间超过 6小时。为了使这些病人也能得到充分治疗 ,我们仍给予东菱克栓酶 (DF - 5 2 1)治疗。现予以回顾总结 ,并与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组病人作临床效果对照观察。1 对象及方法1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