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小儿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特点、致病菌分布及影像学检查情况.方法 选取468例泌尿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婴儿组(1个月~1岁)、幼儿组(>1~3岁)及儿童组(>3岁),分析3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儿泌尿道感染以婴幼儿多见,婴儿组中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患儿比率为52.15%,高于幼儿组(17.27%)及儿童组(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中尿路刺激征患儿比率为63.37%,高于婴儿组(8.60%)及幼儿组(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组中合并泌尿系发育异常者比率为32.80%,与幼儿组(21.82%)及儿童组(17.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8例患儿中段尿培养检出病原菌共105例(22.43%),其中革兰阴性菌71例(67.6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1例(29.52%),其中以屎肠球菌为主.结论 婴儿泌尿道感染患儿以男童多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多以发热为临床表现,局部症状不明显,应注意尿常规检查.随着年龄的增长,女童泌尿道感染比率逐渐升高,临床以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儿比率也逐渐上升.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而革兰阳性菌中屎肠球菌的检出率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杨焕丹  张锐锋  彭倩倩  邱闪  周苏芹 《江苏医药》2021,47(6):611-613,618
目的 分析儿童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aHUS)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aHUS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患儿首发症状有贫血、皮肤出血点、咳嗽、发热、尿色异常、肾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和抽搐等.19例患儿均有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减少,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肌酐升高,且有蛋白尿.18例患儿间接胆红素升高,17例患儿补体C3下降.19例骨髓检查显示骨髓增生活跃,红系明显增生,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均减少.2例患儿肾穿刺病理结果提示血栓性微血管病变.19例患儿行血浆置换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他治疗包括输注洗涤红细胞纠正贫血、输注血小板、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和抗感染等.18例患儿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升至正常范围,血红蛋白有明显好转,肾功能改善,LDH降至正常,补体升至正常.结论 aHUS患儿往往表现为多系统损害,容易误诊、漏诊,多数伴有补体C3下降. 血浆置换联合激素治疗对aHUS有一定的疗效,能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小儿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特点、致病菌分布及影像学检查情况.方法 选取468例泌尿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婴儿组(1个月~1岁)、幼儿组(>1~3岁)及儿童组(>3岁),分析3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儿泌尿道感染以婴幼儿多见,婴儿组中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患儿比率为52.15%,高于幼儿组(17.27%)及儿童组(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中尿路刺激征患儿比率为63.37%,高于婴儿组(8.60%)及幼儿组(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组中合并泌尿系发育异常者比率为32.80%,与幼儿组(21.82%)及儿童组(17.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8例患儿中段尿培养检出病原菌共105例(22.43%),其中革兰阴性菌71例(67.6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1例(29.52%),其中以屎肠球菌为主.结论 婴儿泌尿道感染患儿以男童多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多以发热为临床表现,局部症状不明显,应注意尿常规检查.随着年龄的增长,女童泌尿道感染比率逐渐升高,临床以尿路刺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儿比率也逐渐上升.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而革兰阳性菌中屎肠球菌的检出率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初发频繁复发/激素依赖肾病综合征(frequent relapse nephrotic syndrome/steroid-dependent nephrotic syndrome,FRNS/SDNS)患儿初次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前后外周血B淋巴细胞Notch1、Notch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入组患儿分为FRNS/SDNS组和非频复发肾病综合征(non-frequent relapses nephrotic syndrome,NFRNS)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儿外周血B淋巴细胞Notch1和Notch2的表达率,ELISA法检测血清中Notch1、Notch2、sCD23的表达量,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GC治疗前,FRNS/SDNS组、NFRNS组Notch1、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sCD23、尿蛋白定量(urine protein quantification,UCFP)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IgG显著降低,且FRNS/SDNS组较NFRNS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治疗后,FRNS/SDNS组、NFRNS组Notch1、sCD23仍高于健康对照组,且FRNS/SDNS组仍高于NFR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RNS/SDNS组和NFRNS组Notch1、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sCD23、UCFP较同组治疗前下降,IgG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RNS/SDNS组治疗前Notch1与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sCD23呈正相关(r=0.756、0.421,P<0.05),与IgG呈负相关(r=-0.537,P=0.001)。结论 FRNS/SDNS患儿存在B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及扩增,B淋巴细胞Notch1表达上调提示Notch1参与了PNS的发生、发展;B淋巴细胞Notch1高表达可能是疾病复发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观察标准治疗早期和晚期静滴贝利尤单抗(BLM)治疗儿童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N)的效果。方法 22例儿童活动性LN患儿按照BLM治疗时间不同分为早期组(12例)和晚期组(10例),两组均采用标准治疗,早期组于标准治疗0.65(0.50~1.00)个月后应用BLM治疗,晚期组于标准治疗6(6.00~7.25)个月后应用BLM治疗。比较不同时点(BLM治疗0、4、8、12、24、32 w)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学指标(Alb、Cr、C3、C4、IgG)、CD19+B细胞计数、SLEDAI-2K活动评分及糖皮质激素用量、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0、4、8、12、24、32 w尿微量白蛋白和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两组治疗4、8、12、24、32 w尿微量白蛋白和24 h尿蛋白定量较同组治疗0 w比较(P均<0.05)。与同组治疗0 w比较,早期组治疗4 w血清学指标Alb、C3、C4水平升高,血Cr、IgG水平降低(P均<0.05);与同组治疗0 w比较,两组治疗4、8、12、24、32 w的CD19+B细胞计数及SLEDAI-2K评分均降低(P均<...  相似文献   
7.
邱闪  董晨  关凤军 《医学研究杂志》2014,43(11):131-134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MIF)、白介素-1β(interleukin-lβ,IL-1β)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itic syndrome,PNS)患儿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反应的相关性,了解MIF、IL-1β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GC反应异质性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40例初发肾病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1年的结果,4例患儿失访,予以剔除,36例患儿按照对GC的疗效分为两组,GC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sensitive nephritic syndrome,SSNS)组22例,GC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resistant nephritic syndrome,SRNS)组14例,另选12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入选儿童均于同一时间点分别收集外周静脉血2ml、尿液10ml作为待测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各组患儿血清、尿液MIF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GC治疗前,SRNS组患儿血清、尿液中MIF、IL-1β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SNS组及正常对照组(P <0.05);GC治疗4周时,SRNS组和SSNS组患儿血清、尿液MIF、IL-1β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NS患儿血清MIF表达水平与IL-1β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1=0.826,P1<0.01,尿液MIF表达水平与IL-1β表达水平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2=0.548,P2<0.01.结论 不同GC反应PNS患儿血清、尿液MIF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MIF表达异常与GC应用密切相关,GC应用可不同程度影响GC反应差异PNS患儿血清、尿液MIF表达水平,并导致IL-1β表达水平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提升血浆晶体渗透压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重度水肿的疗效。方法肾病综合征重度水肿患儿10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加用呋塞米静脉注射和口服氢氯噻嗪及安体舒通,不限盐饮食。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0.9%氯化钠溶液为用药溶媒(A组,60例)和5%葡萄糖液为用药溶媒(C组,46例)。检测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比较治疗后水肿消退时间和尿蛋白转阴时间,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第3、7天,A组血、尿渗透压、血钠、血氯及尿量均高于C组(P<0.05或P<0.01);治疗后第10天,A组尿量多于C组(P<0.05)。A组治疗后水肿消退时间及尿蛋白转阴时间均短于C组(P<0.05)。治疗后,A组电解质紊乱5例;C组电解质紊乱16例,且肾功能不全2例,低血容量2例。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C组的52.2%(P<0.01)。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无需限制钠盐,补充0.9%氯化钠溶液同时加用利尿剂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重度水肿疗效确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局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时发现一老年女性尸体左侧肌皮神经从外侧束发出后,沿肱二头肌内侧下行,先发出肱二头肌支和肱肌支至两肌,后斜向下内,加入正中神经干。此种变异少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