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导致老年人死亡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总胆固醇(T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虽然他汀类药物成为降脂的首要推荐药物,但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接受他汀治疗后其胆固醇水平仍不能达到目标值;同时由于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且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易于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而加重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此外,有部分老年患者不能耐受他汀特别是大剂量他汀治疗,这些成为老年人实现血脂达标的重要羁绊。针对老年人群的以上特点,安全性高的植物药物为老年人安全、合理地降低胆固醇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尿液11脱氢血栓烷B2(11 dehydrothromboxane B2,11-DH-TXB2)浓度与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的交互作用,明确11-DH-TXB2在脑梗死疾病发生及预防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脑梗死患者117例,健康对照组5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检测11-DH-TXB2浓度。分析11-DH-TXB2在两组间的差异并进行11-DH-TXB2与其他脑血管病风险因素交互作用相加模型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11-DH-TXB2浓度、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史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互作用相加模型分析以干扰因素阴性(-/-)为对照度,设OR值为1,11-DH-TXB2升高与吸烟史的交互作用指数(interaction index,S)为1.219,与高血压病史的S为5.578,与糖尿病史的S为4.604。结论 尿液11-DH-TXB2浓度与脑梗死发生存在相关性,并且与脑梗死患者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之间存在协同交互作用。11-DH-TXB2可作为脑梗死预防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化疗方案轮替诱导化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PF方案诱导化疗,观察组采用TP+PF方案轮替诱导化疗,两组诱导化疗4~6周期后均行三维调强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疾病控制情况、生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局部控制率以及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TP方案诱导化疗联合调强放射治疗晚期鼻咽癌患者临床疗效好,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并延长患者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新型调脂植物药——多廿烷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每年全球因冠心病和卒中死亡的人数为1750万,在每3个死亡的人中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居死因的首位.我国冠心病和卒中同样是居于首位的致死和致残原因,1998年统计显示,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13秒就有1人因此死亡.血清TC或LDL-C:升高是冠心病最重要的独市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萝卜干是萧山市的传统特产,闻名全国,远销东南亚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有143家生产厂家,年产120余万担,产值1290多万元,是我市食品工业中的一项大宗产品,也是我市东片人民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为适应市场需要,近年来由原坛装改成小包装,成为可直接入口的食品,故其卫生质量与人民健康的关系尤为密切。因此,我们从1987~1990年连续四年对该产品的卫生状况进行抽样检测,并对一些卫生指标进行了探讨,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陈云萍  张江灵  邱家烷 《临床荟萃》2009,24(17):1547-1548
、余双肺叩诊呈清音,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组)与常规放疗(CF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放射反应。方法采用3D-CRT方法治疗食管癌60例(3D-CRT组,2.0Gy~2.5Gy/次,5次/周,共治疗24~30次,总剂量60Gy,整个疗程35~42d),与同期行常规放射治疗的60例食管癌(CF组,2.0Gy/次,5次/周,共治疗32~35次,总剂量64~70Gy,44~49d)进行比较。结果近期疗效CF组和3D-CRT组甲级、乙级、丙级分别为27例、18例、15例和35例、23例、2例。CF组和3D-CRT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8.0%,49.1%,40.2%和74.3%,63.1%,46.5%(χ2=4.738P=0.029〈0.05)。CF组和3D-CRT组放射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3.2%,44.1%,33.7%和68.0%,57.8%,45.1%(χ2=6.472,P=0.011)。3D-CRT组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气管炎发生率均较CF组略高,血液系统及全身反应3D-CRT组较CF组轻。结论 3D-CRT能明显改善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近期放射反应及远期放射损伤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发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的疗效及放射性毒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医院治疗的14例复发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调强放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放射和脑干毒副反应(即脑干剂量学的一种表现)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复发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脑干剂量的研究结果。结果14例患者脑干最大剂量为(48.46±7.18)Gy,脑干平均剂量为(26.54±9.64)Gy,V35、V40、V45、V50分别为(2.63±5.06)cm3、(8.47±13.32)cm3、(14.71±22.5)cm3、(21.21±28.9)cm3。复发鼻咽癌患者1年内局部控制率为85.7%。结论调强放疗对复发鼻咽癌患者治疗有一定的疗效,脑干放射耐受性与脑干受量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