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11年6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车祸致275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诊断及治疗。275例患者无合并腹部其他组织器官损伤。结果肠瘘2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死亡1例,余患者均治愈出院。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外伤性小肠破裂早期容易漏诊,提高早期诊断率,早期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及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骨盆骨折合并直肠肛管损伤的救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2012年共收治骨盆骨折患者280例,其中合并直肠肛管损伤16例.对合并失血性休克的13例患者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10例行介入治疗止血,3例行髂内动脉结扎术并下腹壁腹膜前间隙填塞纱布止血(术后3~5天取出),均采用乙状结肠单腔造瘘术与有效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及肠外营养.结果 本组治愈15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 正确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有序的早期治疗是提高骨盆骨折并发直肠肛管损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2000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开展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4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腹股沟斜疝48(男41,女7)例,年龄35-75(平均64)岁。病程8个月-40年。其中可复性腹股沟斜疝44例,难复性疝3例,嵌顿性疝1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β-G)活性在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改良的Fishman方法对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汁、唾液中内源性β-G进行测定,分析内源性β-G活性变化与肝内胆管结石的关系。结果无论术前及术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汁和唾液中内源性β-G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2周胆汁和唾液中内源性β-G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但是只有胆汁内源性β-G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源性β-G可能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成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三孔法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至2012年8月施行的48例改良三孔法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5±12)min;出血量平均(15±10)ml,无一例中转开腹。术后分别发生胆漏1例、脐部切口感染1例,2例患者均于3-5 d内恢复正常;腹腔引流管术后2-5 d拔除,住院时间均与同时期单纯腹腔镜胆囊或阑尾切除手术患者相近。术后4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2-12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应用改良后的操作方法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充分体现了微创技术在多器官联合手术中的优越性,具有良好的临床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尤其对于基层医院、初学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